优化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研究性 阅读教学
  作为语文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如何走出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材学习相结合,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一、指导引入,灵活多样
  1.学习过程探究化。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如理解《药》这篇小说,设置“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这一问题,就能引领学生去列出课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内涵:主人公为何姓“华”与“夏”?名字中的“栓”与“瑜”有何内涵?而通常的阅读教学是把它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的。
  2.练习问题课题化。这是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究性问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的阅读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徬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3.文本阅读比较化。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例如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是小说中的母亲形象,鲁迅的《药》、高尔基的《母亲》、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叶圣陶的《夜》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知识梳理规律化。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如中国是诗的国度,理解和鉴赏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1.自主研究阅读阶段。自主研读阶段是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努力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促进学习个性的发展,为后面的研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激发学生研究性阅读的兴趣,唤起阅读主体意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主动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积极活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对阅读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个性化的自我阅读方式,培养研究性阅读能力,发展创造性阅读能力。
  2.合作研究阅读阶段。在语文阅读中,学生的认知程度是有差异的,有深有浅、有多有少、有对有错。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先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现课堂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研读的热情。要鼓励学生钻研,积极肯定个别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激发课堂研读活力。在合作探究中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这种学生自主体验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研读方式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课堂时间有限和个人能力有限所造成的在学习成果有限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3.集体拓展延伸阶段。教师要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一类知识,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归类能力,也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使学生在比较中拓展知识,在比较中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加深认识,在比较中培养迁移能力。
  4.小结反思阅读阶段。小结有阶段性小结、课堂小结、课文小结、专题小结等,可以提升学生认识,强化研读成果。通过课堂小结,体现课堂主线,彰显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研读兴趣,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课文小结,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触动和震撼,与文本产生持久共鸣和反思,净化心灵,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
  三、加强学习,转换角色
  研究性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研究型教师,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理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水平。
其他文献
夏天是一个歌唱的季节.从城里到乡村,从山区到平原,草丛里、树梢上,到处充满鸣虫们的欢快歌声.欧阳修曾在《鸣蝉赋》里对鸣虫“引腹动股”“不知自止”地呜叫发问:“胡然而鸣
【摘要】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基础英语向成熟化英语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英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好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任务教学方式的出现为初中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新教学方式的出现总会伴随教学改革带来的弊端。本文将就任务教学对初中英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 任务教学 方式探索  任务教学即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主要负责
初中是学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初中学习不仅关乎到学生的中考,更是为以后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做铺垫。所以,我们要重视初中教学,因为它和学生的未来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初
新时期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以尊重学生差异为基础的分层英语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英语教学反馈效果显著。文章主要分析了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英语中涌现出许多新词新义,本文着眼于英语新词产生的原因,以及新词的构成和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对英语新词进行梳理与总结归纳,以其寻找出相应的规律,为以后英语词汇的扩充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新词 构词法 翻译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近些年,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语言的发展,英语也在根据社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原来居住在农村,从小接受中国农村传统的简朴思想教育熏陶的学生,进入了有着高度文明,海量信息的城市。处在城市与农村这两个极点之间的衔接带,他们从小学开始,就遭遇到中国农村中小学英语老师的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上的落后,家长老师教育思想的呆滞和保守。很多小学初中老师本身对英语词汇重要性的认识就不够,甚至本身很多词汇就发音有问题。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主要
【摘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使用好英语课程资源的最主要途径:教科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英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  【关键词】课程资源 英语教科书 其他途径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资源明确定义为“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
【摘要】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将生活经历与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一般可以以角色扮演法、现场操作法、技术辅助法三种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前言:英语是国际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虽然现阶段英语在中高考中的分值比重有所下降,甚至被取消,但是英语的意义与重要程度还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有了新的指示和要
【摘要】《瑞云》选自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其译文有多个版本,本文从翻译的基本标准对胡世光的译文和Denis C.
【摘要】本文从翻译规范的角度下,分别从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翻译内容以及翻译效果四个方面探讨了鲁迅在童话翻译实践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小约翰》和《表》的翻译规范,并做出比较分析,探析鲁迅在童话翻译的实践中其翻译规范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鲁迅 童话翻译 翻译规范 演变过程  一、引言  童话翻译在鲁迅一生的翻译实践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在翻译童话的过程中,鲁迅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翻译规范,同时,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