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观点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enji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辩证观点应注意从三方面进行应用:一是教师要阐明教材本身的辩证因素;二是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三是教师要懂得教学领域中的辩证关系。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一、发掘教材中的辩证因素
  加强辩证观点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会以下四个基本观点。
  1.矛盾的观点
  在数学领域中充满着矛盾。例如在数的概念之中,整数与分数;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它们都是矛盾的双方,各自都是以它的对立面的存在而存在着的,即没有负数也就没有正数,没有虚数也就没有实数,等等。又如在数学运算中,也存在矛盾的双方:有加法就有它的逆运算减法;有乘法就有它的逆运算除法;有乘方就有它的逆运算开方。诸如多项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等式与不等式;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断等都是矛盾着的双方。
  2.运动的观点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对于变量来说由于常量的变化,方程就有不同的解,就是说这些常量是相对的,而运动变化是绝对的。诸如,圆的割线到切线、圆周角到弦切角、棱台到棱锥、圆台到圆锥、点的轨迹、函数关系、系数方程的讨论、实系数二次三项式的讨论、直线系方程、圆系方程、圆锥曲线系方程、参数方程等都可以培养学生运动的观点。
  3.发展的观点
  数学是不断发展的。如从整数到分数;从正数到负数;从实数到虚数,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讲清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讲整数要与小学中自然数对比;讲在复数范围内因式分解,解方程要与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解方程对比;讲任意三角函数时要与锐角三角函数对比,等等,让学生领会数在不断地发展,角也在发展,因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样容易防止产生痕迹性的错误。
  4.转化的观点
  在一定条件下,运用转化的观点处理问题的地方是很多的。例如:解方程中的消元、降次;分式方程整式化;根式方程有理化;在函数中,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转化;在三角中,三类八式之间、正余弦定理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几何中,将高维问题转化为低维问题来做;应用题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把三角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或三角问题来解,把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或几何问题来解,等等。以上这些转化基本上属于量与量之间的形式上的转化。还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例如,在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上,用方程组变形后的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的值来判别它们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交、相切、相离,这就是由“△”数量的变化,导致直线与曲线位置上产生质的变化。同样,随着圆锥曲线的离心率“e”的变化,导致圆锥曲线可以为双曲线、抛物线、椭圆。
  二、教会学生一些辩证思维的方法
  1.广泛联想法
  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联想是一种辩证思维形式,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所以应教会学生各种联想。如定向联想:在解数学题时,能按照题意的要求,充分注意命题的结构,注意条件和结论的特点,注意图形的性质,根据命题的不同求解方向,有的可以联想有关的定义和法则;有的可以联想已经证明过的命题;有的可以联想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某些解题的技能技巧;对综合题可以从几方面结合起来联想。对于一般的命题,通过这样的联想常常能顺利地发现解题思路或方法,如双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
  2.退中求进法
  退一步进两步,“退中求进”的思想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此法是从“退”中寻找解题途径,在“退”中探求未知的结论,退到我们足以看清楚问题的地方然后再上去。例如从“结论”向条件后退、从“一般”特殊后退、从“抽象”向具体后退、从“综合”向单一后退、从“任意个”向有限个后退、从“髙维”向低维后退等。就是说在解题中,因为有些数学命题抽象程度较高,一时难以进行恰当的联想。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先考虑命题的某些特殊情形,在特殊情形下获得解答时,往往对一般情形的解法有所启发,甚至所得结论对一般情形也是适用的,这种从问题的特殊情形去认识问题的普遍性,进而发现解题思路的方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其他的辩证思维方法如运动变换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统一法、抽象与具体统一法、演绎与归纳统一法、有限与无限统一法、精确与近似统一法等。
  三、处理好教学领域中的辩证关系
  1.教材与教法的关系
  教材不等于教师的教法,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具体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组织好教材内容;要设计问题的情境;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好学生学习发现的过程;要按教材内容精心设问让学生讨论;要抓住关键时刻,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飞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做到能看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看;能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能讲得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讲;通过讨论能解决的疑难,让学生自己讨论搞清楚;能独立完成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讲和练的关系
  数学除了讲概念、定理、法则、公式、性质以外,还配以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所以讲解必须配合以练习。教师讲解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前后联系,形成结构。练习也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前后联系,形成结构。讲和练要互相适应,否则就达不到转化的目的。练习也必须配合评讲,且要及时进行,否则转化率也不高。
  辩证观点的应用,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本身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这一阅读教学思想,结合《猫》一课的阅读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索,我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探究学习目标;在读中自由感悟,探究学习过程;在读中体验情感,探究语言美、情感美。  一、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一)从“导读”谈起,促进单元化的整体感知。  我国著名
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平等学习中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教师多元角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较单一的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目标转变,变重视教师的教法为重视学生
摘 要: 汉字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瑰宝。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作者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发掘学生识字的潜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归类识字 游戏识字    一、引言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凭借阅读课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构建了一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一、尝试练习,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
摘 要: 目前教育教学的新课改已在全国全面推开,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知道什么是创新思维,知道创新思维有何特点,知道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指导观察,激发兴趣;创造情境,引导想象;培养合作,搞好探究;布置任务,鼓励求异;构造开放,诱发灵感等几方面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数学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