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故事教学,提高活动有效性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朵上的绿星星》是一个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松鼠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他本来想用玫瑰花、小草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漂亮。但后来小松鼠宁愿不打扮,也不愿意伤害玫瑰花和小草。萤火虫看到了小松鼠的爱心,变成了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让他成为音乐会上最漂亮的动物。围绕这个故事,我们进行了“如何组织故事教学,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研讨活动。
  
  第一次试教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丰富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3.爱护花草树木,萌发环保意识。感悟故事中蕴含的友爱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耳朵上的绿星星》,小松鼠指偶。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引出课题
  1.谜语:胆子小,尾巴大,专吃松子,以林为家。
  2.出示小松鼠指偶:咦,小松鼠耳朵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星星不是在天上吗?这是怎么回事?
  二、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前半段。提问:
  (1)森林里这么热闹,要干什么?谁会来参加呢?
  (2)小松鼠要上台表演节目,他想怎样来打扮自己?
  (3)他为什么不去摘小草、采玫瑰花呢?
  (4)这件事情让谁看到了?萤火虫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说小松鼠真好?
  (5)小松鼠没有戴用草编成的帽子,也没有戴用花编成的项链,那他是怎样去参加音乐会呢?
  (6)小松鼠什么也没打扮,心情怎样?
  (7)请你快来帮小松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2.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后半段。提问:
  (1)晚上,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一点也没打扮,可是幕布一拉开,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他们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小松鼠什么也没打扮却变得那么美丽?
  (3)为什么萤火虫跑到小松鼠的耳朵上要帮助小松鼠,让他变得漂亮呢?
  小结:小松鼠并没有只想着自己,他还想到了别人。那我们小朋友如果来到花园里,会不会用小草编帽子、用花编项链呢?耳朵上的绿星星很美,而小松鼠的心灵更美。他不为打扮自己去伤害花和小草,这份爱心很令人感动。小松鼠的爱心也得到了回报,萤火虫扮成绿星星,让小松鼠变得更美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蕴含的美好情感
  (1)让我们再一起来完整地欣赏这个故事吧。
  (2)在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呢?
  
  第一次研讨
  
  1.对目标的评议:教学目标是幼儿学习的预期结果,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为一次语言教学,本次活动缺少了对幼儿语言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
  2.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策略:根据故事的部分内容,让幼儿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再欣赏故事印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这个活动中,这样的教学策略还可以运用得更充分些。
  (2)教学组织:①每次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后,教师都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让幼儿回答。虽然多媒体课件让故事内容直观呈现,但仅仅欣赏了一遍,就让幼儿回答这么多的问题,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应该是有点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回答常常会答非所问。②教师的提问不到位。如:教师提问“小松鼠没有戴用草编成的帽子,也没有戴用花编成的项链,那他是怎样去参加音乐会呢?”太长的句子让幼儿抓不住提问的重点,从而影响了回答的准确性。再如教师提问:“晚上,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一点也没打扮,可是幕布一拉开,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他们看到了什么?”提问的语言啰嗦且缺乏开放性,不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完整地表达。
  
  第二次试教
  
  活动目标
  1.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提问、猜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感悟故事中蕴含的友爱情感。
  
  活动准备
  森林音乐会背景图、花园背景图、课件《耳朵上的绿星星》,小松鼠、小花、小草指偶各一。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引出课题
  谜语:身穿厚皮袄,身体真灵巧,尾巴当被子,树上睡大觉。
  二、结合背景图,猜测故事前半段
  1.出示小松鼠指偶:今天小松鼠真高兴,他要到哪里去呢?
  2.出示森林音乐会背景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花园背景图:小松鼠来到了花园里,他看到了什么?他想怎么打扮自己?
  三、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前半段,提问:
  (1)小松鼠用玫瑰花、小草打扮自己了吗?为什么?
  (2)他看到绿绿的小草、红红的玫瑰花,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运用指偶学习小松鼠和小草、玫瑰花的对话。
  (4)小松鼠没有打扮自己,他去参加音乐会了吗?
  2.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后半段,提问:
  (1)萤火虫是怎么帮助小松鼠的?
  (2)他为什么要帮助小松鼠?
  小结:小松鼠没有为了打扮自己而去伤害小花小草,他的爱得到了萤火虫的爱,以后我们也要像小松鼠那样,学会替别人着想,好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四、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蕴含的美好情感
  1.让我们再一起来完整地欣赏这个故事吧。
  2.在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呢?
  五、经验迁移,共同回忆好朋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1.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关心过别人,别人有没有关爱过你呢?
  2.手语表演:让爱传出去。
  
  第二次研讨
  
  1.对目标的评议:目标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幼儿提出了语言发展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故事中角色对话的反复练习,达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目的。目标3“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感悟故事中蕴含的友爱情感”,从情感认知上突出了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意义。
  2.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策略:“猜测一验证”的故事教学模式,幼儿很感兴趣,所以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将猜测扩展到对整个故事内容的猜测,在猜测中,孩子们的想象更丰富,表达更充分。
  (2)教学组织。①对故事中小松鼠和玫瑰花、小草、萤火虫之间对话的学习是这次试教中增加的一个环节,教师运用指偶让幼儿练习不同角色间的对话,操作简单,直观形象,方便了幼儿的掌握。②对提问的改进。简洁、到位的提问,更好地帮助了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教师提问“小松鼠看到绿绿的小草、红红的玫瑰花,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萤火虫是怎么帮助小松鼠的?他为什么要帮助小松鼠”,环环紧扣的问题,加深了幼儿的思考,提升了幼儿的表达水平。再如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关心过别人,别人有没有关爱过你呢”,开放性的问题,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迁移讲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从情感认知上突出了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意义。③在活动中也看到了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即教师的应答能力。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该如何应答,怎样的应答才更有效?应答能力更多的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继续行进在研讨的路上。
其他文献
自评、他评两结合  季旭萍    作为一名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年轻园长,我深知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压力。如何将教育评价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我在实践中不断地感悟着……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尤为重要。因此,我园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让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绝不是挑剔教师,给教师施加压力,而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自身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使教师在反思中得以成长。  西
推荐书目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由美国学者格温·斯奈德·科特曼(Gwen Snyder Kaltman)所撰。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还兼任全美幼教协会的早教项目审核员。她把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与幼儿及其家长交往的美丽故事,结合教育家、心理学家诸如布鲁纳、杜威、福禄贝尔、皮亚杰等理论和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幼儿教师分享。2010年
尴尬的现状——是谁割裂了教与研    【我的一节教研课】我要上教研课了!一个星期之前,我就开始想着:上什么既能显示我的教学水平,又具有研究的价值呢?为此,上网、查书,忙乎了好几天。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内容。接着,我开始用心地备课。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绞尽了脑汁。多媒体课件用上了,操作材料准备了,活动高潮设计了,师幼互动也穿插了。反正,我所知道的先进理念都派上了用场。上课了,由
一、幼儿进餐时能说话吗?    “吃饭时不许说话。”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用餐时对孩子们讲得最多的话。而且,为确保幼儿安静进餐,老师还不停地变换方法。如“谁吃饭的时候在讲话呀?”“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谁吃饭的时候再大声说话,老师可要生气了。”“比一比,谁吃饭的时候最安静。”于是乎,安静进餐成了孩子们用餐时必须遵守的常规和法则。而当有人提出“幼儿园的孩子用餐时是否可以聊一聊?”这一问题时,不少
提起儿童绘画,人们一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了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幼儿美术技能、美术审美的发展。然而,却忽视了儿童画——作为一种幼儿内心世界宣泄与表达的工具,它对于幼儿的个案观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张画纸,其实代表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与氛围,任何有无主题的绘画活动,幼儿都会在美术作品中,通过绘画的前后顺字、形象的大小、用色、布局比例、细部处理等等各种手法倾注自己内心的想法、需要与愿望,而且很多的绘画细节往往能
给孩子别样的爱  孙星星    一天上午入园时,毛锚的妈妈一看到我就对儿子说:“说呀,对老师说呀!把昨天在家里的话对老师说。”而毛锚拉着妈妈的手左摇右晃:“你说,你说呀。”我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们母子,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毛锚看着我,怯生生地对我说:“孙老师,你做我的姐姐好不好?”  “好啊,好啊,我正好缺个弟弟呢!”我高兴地应道。  说实话,毛锚想做我的弟弟,我真的不敢相信。这
科学类图画书是幼儿早期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宜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集体教学,既能扩充幼儿的阅读素材,又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科学类图画书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了“加法”和“减法”两种手段。    一、“加法”手段    1 增加辅助手段,吸引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大部分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以说明性文字为主,有时会出现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
案例一: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先出示一个魔盒,告诉幼儿里面有个小精灵,并告知小精灵在魔盒里的位置。幼儿的操作任务是通过打孔看到小精灵。由于对神秘的小精灵特别感兴趣,整个活动气氛相当热烈。活动最后,教师把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今天小朋友们都玩得特别高兴,而且也都通过打孔找到了小精灵。  案例二:在《漂亮的窗帘》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三种材料:纸、布、塑料袋子,让幼儿自由分为三组操作制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我园逐渐创立了“游戏取向”的园本课程,该课程的实践特征是:(1)强调游戏精神的课程理念;(2)重视与主题呼应的生活实习场;(3)关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4)重视贯穿于课程始终的课程审议。课程审议,是我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中的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在审议过程中,教师能对自身的工作和思想做进一步总结,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我园的课程审议主要以
区域活动的时候,不少小班孩子每天都会选择同一个区域游戏,对其他区域却视而不见。怎样让他们对这些从小爱去接触的区域活动有兴趣,提高每个区域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呢?我一直在思索着。在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支持、肩发和引导是实现小班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童童是个文静的女孩。天天躲在美术区画画,从不爱去别的区域玩,我在思量如何去引导她走出那一片小天地。一天早上,我看见她画了一个大太阳,还涂上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