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人才强省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政之道,在于得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回顾过去,亮点不断,精彩纷呈。放眼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未来。为此,本期刊发一组对我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及国际视野下的人才战略进行盘点和分析的文章,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进一步思考。赵永贤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近几年来,继提出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人才工作、率先建成人才强省作出全面部署。前不久,《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颁布实施,标志着江苏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广泛吸引和凝聚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省人力资源总量达760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36万人,为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总结江苏近年来人才工作的实践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确立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江苏率先建成人才强省、构筑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坚持招才引智先行,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逐步呈现出人才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当前江苏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惟有加快启动人才优先发展这一引擎,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最根本的是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人才优先发展的新理念、新内涵、新要求,更加自觉地把这一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落实人才优先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着力在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上下功夫,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更大力度增加人才投入,为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近年来,我省着力健全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在人才上舍得投入、善于投入、优先投入,仅今年各级财政引才资金就达到26亿元,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超过60亿元。大力度的人才投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到江苏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转化。去年我省专利申请量达17.4万件、授权量达8.7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6.2%和95.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3%,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事实证明,人才投入产生的不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数甚至指数递增的效应;抓人才优先投入,就是抓住了人才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人才优先发展的关键。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要大幅度增加人才投入,大幅度提高人才投入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各级都要设立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的专项资金,确保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真正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更大力度增加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积极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为率先建成人才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必须坚持人才、科技、教育“三位一体”,逐步构建人才培养的大格局
  
  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一流的人才要靠一流的教育;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科技项目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省在建设人才强省的实践中,坚持与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紧密结合,努力构建人才、科技、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坚持统筹推进人才、教育、科技发展战略。统筹谋划人才、科技、教育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注重相互衔接、协调推进。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更加注重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优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现有高校122所,在校大学生177万人、在校职校生170万人,为建设人才强省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坚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用好用活人才。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国家、省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促进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释放创新潜力。“十一五”期间,全省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2万多个,吸引5.5万多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实践表明,率先建成人才强省,离不开教育、科技的有力支撑,必须坚持将这三者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才能实现人才强、科技强、教育强,推动江苏向经济强省跨越。
  
  必须充分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重大人才工程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突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的有力抓手。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需要,组织实施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人才工程。连续实施三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已培养1.02万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11名,使一大批中青年专家成长为各领域的领军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省中率先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三年来已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557名;今年又启动了“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和建设计划,对引进的8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的创新团队,给予4100万元个人资助、1.35亿元科技经费支持,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涌入江苏。形成了“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大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 长点”的链式效应,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在省重点人才工程的带动下,各地各部门也组织实施与之相衔接的人才工程,如无锡的“530计划”、苏州的“姑苏人才计划”,人保部门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教育部门的“青蓝工程”、科技部门的“双千工程”等,为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着眼于全面提高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双创人才工程”等10项重大人才工程。我们要精心设计这批人才工程的实施方案,加强各类人才工程的相互衔接,更加注重对人才工程实施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努力使重大人才工程成为“龙头”SE程和示范工程,带动各领域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必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着力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体制活、环境优,才能集聚高层次人才、多出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全省各地着眼于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努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制定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的50条规定,从成果评价、技术入股、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依托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扩大省风险投资规模,全省已设立创投机构203家,资金规模超过320亿元,机构数量及资金量位居全国第一;积极推广选派行政助理的形式,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信息咨询、项目申请等方面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管家式”服务。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制定了10个方面的人才政策,从人才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为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充分表明,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江苏要想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创新活力最强、创业环境最好、服务效能最高、人居条件最佳的人才环境,使江苏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其他文献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央要求,在去年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级机关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3月以来,全省市县机关、国有企业和高校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各地各单位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密联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科学发展的最新实践。在应对危机中学习实践,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
期刊
近年来,我们常熟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工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创新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为主体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和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个与常熟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协调、覆
期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新兴传播媒体的快速崛起,群众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趋势,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是随着资源(尤其是土地)环境约束的矛盾日显突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加之后危机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十分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涉及到我们对发展历史与内涵的深
期刊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把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并注重从完善机制、深化内容、创新形式、转化成果等方面狠下功夫,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思维水平、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的不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撑。    一、注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激发领
期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郑重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一主题在江苏具体展现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省委强调,江苏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十二五”规划,首先必须重点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题,是发展的总题目,是发展的灵魂,是贯彻在发展主线中的根本方针,是各项发展战略安排的总领。“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
期刊
“十二五”建议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牢牢把握主线,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五个坚持”的要求,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下功夫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就能够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线,对此,全省上下必须必须要有统一的认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十一
期刊
金箔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正式名称是“南京金箔锻制工艺”。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凝聚了人类的感情和智慧,蕴藏着地方传统深处的文化根源。金箔不仅是南京的一张金色的名片,而且也成了南京重要的文化标识。以生产金箔为主业的南京金箔集团,经历了三十多年风雨兼程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固定资产38万元,年产值175万元,内外债务却高达197万元的濒临倒闭的手工小作坊,发展成固定资产20多亿元,工业年产值
期刊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全面部署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更好更大发展。  会议指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竞争性领域投资的主体力量。“十一五”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总量4年翻了一番。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期刊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我省生态建设取得的进展,分析生态环境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部署。  会议指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就建设绿色江苏、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