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关系研究

来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三层双界面薄层模型推导了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的理论关系表达式,讨论了子波类型、子波相位及子波峰值频率对薄层峰值频率与厚度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顶、底反射系数组合下薄层地震峰值频率与厚度关系的量板,总结了地震峰值频率随薄层厚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提供了一种利用量板拾取薄层厚度的新思路,并得出以下认识:①不同子波对薄层调谐引起的频率变化特征不同,即子波的峰值频率越高,薄层调谐的频率变化越明显,但子波相位不影响薄层调谐引起的地震峰值频率变化;②在调谐厚度范围内,韵律型薄层的峰值频率始终大于入射子波
其他文献
虚拟三维地震是基于二维地震数据建立的包含所有二维测线信息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本文依据此方法在三江盆地绥滨拗陷建立了虚拟三维数据体,进行地震反演,提取了泥岩厚度图,并
利用钻、测井资料对地震层位进行标定,或者确定地震层位的深度,以及将地震等t0图转换成深度构造图,均需要进行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精度取决于速度的精度。通常使用H-T函数法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构造北斜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目标区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属性、谱分解、Sobel相干、能量比相干和普通相干及可视化等系列技
本文以LMD地区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如坐标旋转、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等,并给出了纵波、转换波联
本文基于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进行地质统计反演,把标准化后的自然电位曲线作为输入参数,把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作为相关控制函数。首先,统计随机变量的直方图
本文研究了长排列情况下,三种时距曲线方程(常规双曲线时距曲线方程、包含高阶项和包含各向异性参数的两种非双曲线时距曲线方程)描述地震波旅行时的特点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
如何将大面积低精度数据与局部高精度数据进行融合,统一编制图件,是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位场数据融合主要对低、高精度数据重叠区进行融合,为了提高融合效果.保持重
文中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利用位场数据提取目标体边界的算法。通过分析各种边界提取算法的结果特征,将其分为阶跃型边缘和屋脊型边缘两种,并把边缘检测技术应用到重力张量数
文中将矩形发射回线看作由无数磁偶源组成,并利用由垂直磁偶源激发的电场对磁矩按回线面积积分,推导出了矩形回线激发的频率域电场表达式,采用G-S(Gaver-Stehfest)算法求得时
歧口凹陷馆陶组底界是一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不整合界面,将盆地演化划分为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后裂陷期,后裂陷期构造样式主要为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火成岩构造。本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