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需要处理好大学竞争与大学精神的关系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是面向世界的教育综合实力竞争,是国家创新力、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工程,受大学管理体制和制度路径依赖等影响.“双一流”建设基本沿袭了一贯的遴选模式,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的评审方式确定入围建设单位.我国“双一流”建设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由于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等差别,体现出较强的计划性和竞争性.这既反映了国家体制和制度优势,有利于推动我国拔尖大学快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阵营,也潜藏着“双一流”建设中目的、手段和方式等的不协调性.
其他文献
就读于不同类型的高中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一直是学生和家长进行教育选择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用明瑟收入方程、回归分析对中国综合数据库(CGSS)2005、2010和2015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态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中教育回报的货币和非货币收益.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来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都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对这部分无法升入大学的人来说是相对更优的选择;大学本科带来的教育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都远高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近
关注乡村教师政策供给,致力于其评价尺度的建构,不但涉及对应然评价的理性认知,还涉及对评价现状的全面审视.当代中国乡村教师政策评价尺度的建构应围绕“立场”、“维度”、“要求”等展开,其中“立场”对评价尺度建构具有先导意义,其本质是对研究行为的规范,避免话语霸权的产生.“维度”指向评价尺度的框架设计,包括必要性、可行性、过程、文本.“要求”则是维度的具体化或指标化,不同维度的要求亦不相同.评价尺度的提出与建构弥补了国内乡村教师政策研究的不足,为新世纪我国乡村教师政策评价提供了统一的、全面的、相对客观的标准,在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普通高中那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未必就是在智力上受到严格训练、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本文首先提出了衡量学生在智力上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四条标准,并据此标准从培养结果与过程两个方面论证了为普通高中资优生开设荣誉课程的必要性.为了增强普通高中课程对资优生的内在吸引力,更好地满足资优生智力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开发“哲学思辨类”、“名著选读类”、“自主探究类”荣誉课程的基本构想,并对三类荣誉课程的具体体现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
乡村教师担当新乡贤角色,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需有必要的条件支持.基于浙江、河北、甘肃3省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下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担当的主观条件不足,客观条件不利,支持体系不完备,以致难以真正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系统构建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担当的支持条件,极大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的示范引领作用,彰显乡村教师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基于Z省H县两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查发现,“距城远近”深刻影响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表现为直接决定农村家长的择校,决定小规模学校教师生存的质量,决定学校建设投入的收益.本研究通过对校长、教师、家长等群体的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揭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真实群像,分析教师、学生“去”与“留”选择所带来的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表现为距城较近的学校学生流失殆尽,但教师集聚;据城较远的学校滞留了大量学生,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整体上存在教与学的主体错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小规模学校要与乡镇中心学校结成共同体,通过
利用我国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3-2020年间的经费收支结构与学术产出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经费收支结构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同时试图找到有助于学术产出提升的收支结构理论最优值.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经费收支结构的差异会对学术产出产生不同影响,收支结构亦存在理论最优值.但是目前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收支结构、校均收支结构均与理论最优值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此,建议我国政府需要依据大学内在的学术逻辑和发展规律,通过资源支持方式的变化与支持政策的引导以优化大学的经费收支结构;政
一流本科教育政策是本科教育提质增效的行动指南,对相关政策的评价可以为政策制定、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合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PMC指数模型对8所高校一流本科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发现:(1)各校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重点、政策受众、政策功能、政策视角、政策指向和政策文件引用等方面的一致性程度较高;(2)政策设计总体较为合理,共有7项政策等级评价为优秀,1项为可接受,无不良和完美级政策,且在政策重点、政策功能、政策视角和政策文件引用方面优势明显;(3)样本政策存在政策指向结构性失衡、政策目
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人们对于“健康”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国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在带来优渥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与焦虑.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其特有的性质,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高校体育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设置的体育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由刘伟著写的《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研究》(九州出版社,2019年7月版)一书,以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为研究背景,结合最新知识信息与体育动态,全面阐述了高校体育教
期刊
学生学业成绩的认定与评价是对教学工作成效的一种回顾与检验,为优化教学流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数据参考,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教学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介,其将教学规划或教学成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对照,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却常常忽略其中的人文关怀.长此以往,将会阻碍教学体系的健康运转,对教学主体的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升都是弊大于利.在此背景下,则有必要对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困境.此时呼唤的是一种主体多元、标准明确、证据充分、方式多样、过程扎实的评
期刊
一流大学的学术领导力成为了“双一流”建设要关注的核心焦点,一流大学通过由学术所形成的聚合力对其组织中的个体以及组织外的机构和公众产生影响.学术领导力是一种专业主义的影响力,是个体和组织的双重领导力,是教学学术、应用学术、整合学术、发现学术的多维体现.在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框定大学学术领导力的合理边界,进一步弱化大学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界限”,让大学成为公共交往的场所,从学术团队的领导力建设入手,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在不同组织间的“交叉聘用”,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分布式的学术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