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新疆(五章)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米尔高原的金草滩
  雪山巍峨。
  金草滩在帕米尔冰冷的视线里。
  塔什库尔干河走得匆忙,它的冷漠是盛大的。它也许像那匹已经满眼血丝的马,不回头,不迟疑,不道别……
  秋天再一次经过这里。丰腴的水草是诗人的记忆,这里的寂静没有污染,露珠在清晨没有疼痛。
  而晚霞将散。
  而我在这里竟然迷路。
  而金草滩的马越走越远……
  雪山巍峨。
  金草滩在我的温暖的视线里。
  匍匐在你的脚下,
  我只有仰望
  匍匐在你的脚下,慕士塔格峰①。
  匍匐在你的脚下,我只有仰望。
  冰山之父。这一生,冥冥之中,我能够来到你的脚下,该是何其幸运。
  我不知道什么是探险。斯文·赫定穷极一生,丈量了茫茫西域,辉耀了茫茫西域。他一次次从你的脚下起身,试图走近你的头顶,走近一个巅峰,感受与阳光一样灿烂的荣耀;他一次次又回到了你的脚下,回到了群峰簇拥的你的凛冽,你的威严,你的冷漠……
  山鹰依旧盘旋,凉风依旧呜咽。
  他的遗憾是登山者教科书的序言。
  我不知道什么是朝圣。柯尔克孜人世代依偎着你脚下的牧场与河流。所有花朵的绽放,不仅仅呈现着美丽,还会述说着每一次的遇见。
  感恩是每一天例行的太阳,
  感恩是每一片向荣的草丛。
  而我,是从哪里来的呢?污秽喧嚣虚伪狂妄充斥着我的行囊,我怕我的莽撞亵渎了你的高洁,我怕我的无知玷污了你的神灵……
  我的猥琐从梦魇里开始忏悔。
  慕士塔格峰,我迷惑而又欣喜的遇见。
  我是卡拉库勒湖边的一枚石子,匍匐在你的脚下。我只有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朝你一次次深情地仰望!
  因为:“Because it is there”(因为山在那里)。
  一路无语在
  塔克拉玛干②的漫漫长途上
  一路无语。
  从和田启程一路向北。
  疾驰的大巴相对于塔克拉玛干就是爬行。
  你汹涌的样子阴冷的样子就是海。四野昏黄,天空昏黄。塔克拉玛干如果是海洋,大巴就是颠簸的舢板,我是随时会被狂风巨浪掠去的一粒尘埃。
  塔克拉玛干真的是死亡之海吗?
  一路无语。
  昏黄的沙漠起起伏伏,我衰老的脚步有一点点迟疑。丢落的手机一定不是祭品,一幅幅往事一段段情语是寄存,我还有许许多多年轻的日子呢。
  我行走在开满生命之花的路上。牧歌孤独的影子,是不曾喑哑的沙峰;骆驼刺的反抗,为昏黄的沙漠点燃了绿色的火炬;且不说胡杨吧,一年四季,那些绽放在昏黄里的千姿百态,哪一个不是傲骨,哪一个不是芬芳,哪一个不是歌唱……
  而绝望,在这里才是四面楚歌!
  一路无语。
  塔克拉玛干的完美被人类的一把刀无情地切割了。高速公路是疤痕,是梦魇,是癌症患者末日的疼痛,且将无休无止。
  荒冢偌大。葬埋尊贵、名利,也葬埋虚荣、伪善;葬埋
  所有,也葬埋虚无……
  沙子与沙子,没有等级,平等至高无上;沙子与沙子,没有拥挤,自由君临天下!
  啊,我听见他们舒缓的呼吸了!
  我还要赶路,我的故乡不知道为什么走丟了,我没有悲歌,哪怕一句;
  我不能沉醉,我刚刚想起桃花源的方向了,我没有颂歌,哪怕一字……
  一路无语。
  穿过沙漠下榻库车,几近午夜。回身向南,塔克拉玛干,我的心哪儿去了?
  伤痕累累,
  忧郁的胡杨没有表情
  伤痕累累。
  忧郁的胡杨没有表情。壮行,是你一生坚守的执念。
  沙漠是一张画布,洁美、安谧、纯净;沙漠是一片天宇,辽阔、浩瀚、深远;沙漠是一座炼狱,窒息、死寂、沉闷……
  你的影子横亘于荒原,横亘于深谷,横亘于漫漫苦难。
  你的影子是苦难最深刻的符号。
  一辈子的守望,一辈子的挣扎,还有一辈子的孤独。幸福与苦难是风,无休无止。也被温柔地抚摸过,也被狂虐地抽打过。
  筋骨断了,那些美好的记忆就没了吗?晚霞散了,那些最后的华章就零落了吗?嘶鸣的马,在你的身边会再停留片刻吗?
  缠绵温情曾经泛滥,在塔克拉玛干没有四季的四季,在塔里木河四季分明的四季,日子是你身上的叶子,一片片地绿,又一片片地黄,终了又一片片地落了啊……
  忧郁的胡杨没有表情,无论是生,抑或是死;无论站着,抑或躺下;无论挺拔于风光之上,抑或身陷于不屑之中。始终只用诗的号角唤醒平庸与麻木。
  伤痕累累。
  英雄的胡杨没有表情。忧郁,是你永远不死的英魂。
  九月二十八日夜宿轮台
  大巴没有表情。
  穿过冷漠的戈壁,翻过库尔勒发黄的历史,挪开焉耆凝重的读音,大巴终于走进轮台。
  走进我的中学课本里。
  轮台有一点儿倦意了,酒家的灯箱无精打采。死寂的夜勉强挤出手扒肉、玫瑰馕、大乌苏啤酒的余音,而楼房里的灯火与小巷里的灯火一样,昏昏欲睡。
  楼兰一路揪着我的心不放,铁马关时刻在我的眼前悬着,我脑子里有无数个词语不停地折腾着!
  是陆游,是陆放翁,是轮台,是铁马冰河……
  夜阑了,我在轮台的那家祥和宾馆,梦里与许许多多自诩为诗人的人,或开怀畅饮,引吭高歌;或无忧无虑,沉沉睡去!
  将明,一阵风吹雨打,陆放翁的一声咏叹将我惊醒!
  作者簡介:张咏霖,1958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作协全委委员、梅河口市作协主席。著有《彻夜流浪》《张咏霖抒情短诗选》《冷雨敲窗》《张咏霖散文诗选》等诗集。获得过吉林省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等奖项。作品入选过《2010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2016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选》《东三省诗歌年鉴》等选集。
  (责任编辑 象话)
其他文献
雪山  每次看见雪山  我都会泪流满面  它多像白发苍苍的妈妈呀  站在雪山之巅  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好想喊一声  妈妈您还安好吗?  又怕雪山为之动容  发生雪崩  心愿  让我长成一根树枝吧  长度一米左右就行  但要笔直坚硬些  末梢还要长出一个手柄式的弯儿来  当你的人生发生变故时  我会变成一根拐杖  全力支撑你  及你身边所有倾斜的世事  冷夜  这个夜晚太冷了  连月亮都在瑟瑟发
期刊
沁园乐·堂  书香沁园跃草堂,扬帆友芝翰源郎。  梅雨时节五月天,几丝绵雨几人甜。  悯农谁知都张伞,方圆忙夏勤插田。  嬉雨作伴年少志,先贤送暖尽开颜。  稻香满园关不住,家书驰马应桑间。  金簪戏头待六月,春蚕蜡灰诵年华。  紫泉勒索金石马,将鞭襟衣挥甆秀。  子偲墨砚传奇智,先德儒子映承贤。  竹箫胡琴翔和舞,博才共聚普新编。  陽春三月伴二女学书  明母差科普,夜还故乡行。  今雀潜入眠,
期刊
我,是一双眼皮,可能你会很不屑地说:“人不都是长着两只眼睛一张嘴嘛!”可我一直自命不凡,因为我是班主任老师——微微的眼皮。我曾陪着微微看过山川大海,也曾陪她穿过人山人海,陪她度过伤心绝望,更是陪她走进婚姻的殿堂。可那天,当微微站在讲台上,声如洪钟般地宣布“为了抵抗岁月的侵袭,我要去割个双眼皮,以葆青春容颜永驻”的那一刻,我打了一个寒战,我慌了,说好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呢?我该何去何从?我试图挽回我
期刊
清冷的夜里,临窗独酌  风停雨住,有一弯新月  悄悄地爬上柳梢  来看人间百態  星汉无边  几分醉,似梦徜徉  那些铭记的片断重新拾起  恍然如昨,知否冷暖  黛绿的河边垂柳,掩着  多少爱情故事,九曲回肠  都如流水  一瞬好长,一生太短  积淀过往  与谁修得千年的缘?  谁又是谁的红颜?  前世,今生,也许还有来生  过往温情对待  春暖花开,岁月静好  沏一壶月色  慎终追远  (责任编
期刊
秋天的深处  一片片枯葉渐落满地  枕着发黄的小草露天小憩  一丝凉风吹过  残枝掉在河中荡起一圈圈涟漪  默默打开思乡的心绪  在渐行渐远的记忆里  小村的容貌还能依稀  低矮的草房参差不齐  村边的小河弯弯曲曲  村口的水井清澈泛绿  暮色里的炊烟袅袅升起  狗叫伴着孩童的嬉笑  老柳树见证着村民的记忆  思绪总被沉淀的过往牵绊  如烟的往事在心底的缝隙泛滥  父亲用镐头把土地翻成浪花  母亲
期刊
有人要说他晕车比姥姥厉害,我肯定不服。姥姥晕车很特别,别人是坐车才晕,她是闻到汽油味就晕。  姥姥的娘家离姥姥家有十五里路。坐公交的话一块钱。可是很多年里不论严寒酷暑姥姥来回去娘家一直是骑着自行车,因为她不能坐车,用她的话说就是一上车胃里面就开始翻江倒海地恶心。  姥姥四十多的时候,一次表舅带她去亲戚家,她上车前喝了晕车药,含了姜片,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端坐到开了窗户的副驾驶位置上。但车一动她就开始
期刊
在水之湄  思念如水,從一丛丛青色芦苇上  轻轻拂过。几许忧伤  泛起淡淡涟漪,把几乎不可闻的轻叹  揉进诗经的褶皱里。而彼岸  那位伊人,眼帘挂着深秋的露水  在顺流与逆流之间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  春去秋来,一念之间  芦苇白了头,在一捧流光中  把思念拉长。无数个白昼和黑夜  风霜雨雪及电闪雷鸣,把隔岸的爱情  栽种在荡漾的水纹上,结出阴晴圆缺  在那片水中央,风拂霓裳  一朵水莲悄悄绽放
期刊
《人生十论》汇集了钱穆先生关于人生问题的讲演合编,一辑为“人生十论”,一辑为“人生三步骤”,一辑为“中国人生哲学”。钱穆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心”“神”“自由”“命”“道”等入手,结合当今潮流风气,探论人生终极问题。但如此深奥的问题,钱穆先生也不离日常生活加以讨论,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启发读者追溯中华传统文化的客观现实,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第一辑的“人生十论”中,钱穆先生从
期刊
一  四月间,天空中飘荡着如棉花团一样的朵朵白云,东南风三到四级。位于莱州市最西南角的下邱镇车站的公路北边,有一位六十七八岁左右的老汉,身背药箱,在那里左右踱着步子。他中等身材,头发花白,一张方而瘦的脸,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别看他年纪大,但整个人腰不弯、背不驮,精神头实足。  这位背药箱的老人是莱州驿道镇人,名叫王炳文。老人家在县医院当了一辈子神经科医生,精通中西医,六十岁退休后,因医术高
期刊
我想倾尽我的生命,与你共度时光,看你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愿付出我的一切,帮你驰骋南洋,纵横边疆,安享芳华。  ——题记  我们这一生很短,我们终将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次梦、如果不大胆一点,很多事都没有答案。之于我,身边的点点滴滴都值得细细体会,慢慢琢磨,实在有许多感动,如涓涓流水,道也道不尽,诉也诉不完。而有一点,是心之所属,心之所向,这便是我的国。  我的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