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药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要说他晕车比姥姥厉害,我肯定不服。姥姥晕车很特别,别人是坐车才晕,她是闻到汽油味就晕。
  姥姥的娘家离姥姥家有十五里路。坐公交的话一块钱。可是很多年里不论严寒酷暑姥姥来回去娘家一直是骑着自行车,因为她不能坐车,用她的话说就是一上车胃里面就开始翻江倒海地恶心。
  姥姥四十多的时候,一次表舅带她去亲戚家,她上车前喝了晕车药,含了姜片,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端坐到开了窗户的副驾驶位置上。但车一动她就开始皱眉,头晕恶心,喊着要吐,让表舅赶紧停车,她要下车透气休息,完了再上车继续走。这样开一段停一段,到亲戚家就快中午了。回来之后,更是躺床上起不来,以至于走路颤颤巍巍的爷爷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拐杖借给她用。
  让姥姥名声大震的一次晕车是去参加了一个外地亲戚的婚礼。其实她害怕晕车本不想去的,但是大家都说结婚是人一辈子的大喜事,你好端端的不去容易引起亲戚间的误会,但是姥姥在确定去之后就开始发愁。
  上车之前的防晕工作简直武装到牙齿了:提前吃了清淡食物、口服了晕车药、肚脐上贴了伤湿止痛膏、嘴里含了姜片、手里拿着橘子,做好一切准备,可是一上车依旧头晕恶心。半路停了几次车终于到了,下车后先在门外狂吐一顿,中午,别人参加喜宴,她在卫生间随时准备吐,用她的话说是把胆汁全吐出来了。为了返程不要吐得太厉害,下午上车前她吃了一点点东西,结果上车没多久就停车在路边把吃的一點东西交待得一干二净,回来在床上躺了几天。
  经此一役,姥姥在亲戚朋友间晕车的名声大震。
  晕车大神的姥姥也有坐车不晕的时候,有可能吗?有,就是只要司机是我妈,姥姥坚决不晕。最早的一次是我妈带她回她娘家,一路上她要操心前面的车看起来要拐弯,后边可能有车要超过来,盯着前后左右的车和人,十字路口看着红绿灯,还不停地指挥着:这个车好像要超车了你慢点开,前面有行人要让人家先过去。她一路上精神得很,不提一句晕大家都很奇怪。
  这次离奇的不晕车,让大家各种分析,想总结出经验来,难道是因为今天吃的饭比较抗晕,又或者是季节原因,还是因为车里温度刚好适宜,还是因为新加的油里面有抗晕成份?似乎和什么都有关系又好像和什么都没有关系,最后我们一致得出欣喜的结论:姥姥到了不晕车的年龄了,以后再也不会晕车了!
  可是后来每次姥姥坐别人的车依旧晕得管不住自己,只有坐我妈车的时候她不仅不晕而且精神饱满。我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读了毕淑敏老师的那句“其实人的很多疾病是自身心理攻击造成的。”我们终于明白姥姥不晕车的原因了。
  在她眼里,女儿不管多大都是个孩子,还需要她来呵护,需要她的照顾,她从要坐上车的那一刻起,她只知道自己是一位母亲,她的思想和意识让她完全忘记了晕车,排斥了晕车这个恶魔!
  原来在乎和爱才是世间最好的晕车药。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五路西安中学学生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李铁龙,吉林长春人,南开大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吉林省文联、作协全委会委员,吉林省新诗学会会长,吉林省政协书画院顾问,长春净月潭瓦萨书画院副院长。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心翼集》《思絮集》《秋叶集》三部诗集,一部《李铁龙书法作品选集》,诗集被中国文学馆及国内部分重点大学图书馆收藏,《心翼集》获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近年来,应邀到吉林省图书馆(文化吉
期刊
作者简介:张萌,笔名“冰炭同炉”,山东人,70后,教书匠。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黄河诗报》《中外文艺》《开发时报》《语文导报》《诗歌报》《中国诗选刊》《首都师大报》《莱芜文艺界》《莱芜日报》《鲁中晨刊》等报刊杂志。有散文和诗歌作品获过全国奖,曾出版诗集《泅渡》一部。  银杏一株  集结
期刊
来不及诉说西风的  风月传奇  春风已从寒凉的四面八方  悄然来临  来不及聆听春雨的滴滴答答  细细解读春意盎然的  漂亮的词句  春天就已匆匆地扬长而去  没有片刻的凄凉和倦意  而凝望的瞬间  季节又变换了主旨  忐忑不安的心  又将接受夏天火与热的磨砺  诗人啊  你怎么才能够紧握住  匆匆的光景  提笔时  写万物复苏气势恢宏的  春天的亮丽  落笔时  写阳光灿烂层林尽染的  夏天的绚
期刊
盛夏的中午,水秋和馨虹相约在静谧的图书室里。  “中午别走了,在这将就吃个午饭吧。”十二点了,水秋对馨虹说,而后,他买来了盒饭。“不用和我客气哦,算我还你三十年前经常给我送早餐的人情吧。”见馨虹有些过意不去, 水秋提着盒饭幽默地说道。馨虹听了,一脸羞涩地笑了,眼神里满是幸福的回味……  水秋认识馨虹很早,那时他和她同在一起上班,馨虹是车间会计,水秋是技术员。馨虹小鸟依人、善良温婉,水秋很喜欢她这点
期刊
回到家里,果如我所虑,爸爸更憔悴了,上回给他买的画眉也已鸟去笼空。我想不通这个养了大半辈子画眉,曾经提“眉”来劲,人送外号“鸟痴”的爸爸,咋就对画眉提不起精神,再也不养了呢?  “爸,还是不行么?”我望着空笼,颇有几分无奈。“行,挺好的。”爸爸漫不经心。“那你还放?”我不解。“不合意。”爸爸轻描淡写地说。“不合意?你不说挺好的吗?”我有些来气。 “你有钱,怕啥!”爸爸语气生冷。我不便多问,再次邀他
期刊
雪山  每次看见雪山  我都会泪流满面  它多像白发苍苍的妈妈呀  站在雪山之巅  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好想喊一声  妈妈您还安好吗?  又怕雪山为之动容  发生雪崩  心愿  让我长成一根树枝吧  长度一米左右就行  但要笔直坚硬些  末梢还要长出一个手柄式的弯儿来  当你的人生发生变故时  我会变成一根拐杖  全力支撑你  及你身边所有倾斜的世事  冷夜  这个夜晚太冷了  连月亮都在瑟瑟发
期刊
沁园乐·堂  书香沁园跃草堂,扬帆友芝翰源郎。  梅雨时节五月天,几丝绵雨几人甜。  悯农谁知都张伞,方圆忙夏勤插田。  嬉雨作伴年少志,先贤送暖尽开颜。  稻香满园关不住,家书驰马应桑间。  金簪戏头待六月,春蚕蜡灰诵年华。  紫泉勒索金石马,将鞭襟衣挥甆秀。  子偲墨砚传奇智,先德儒子映承贤。  竹箫胡琴翔和舞,博才共聚普新编。  陽春三月伴二女学书  明母差科普,夜还故乡行。  今雀潜入眠,
期刊
我,是一双眼皮,可能你会很不屑地说:“人不都是长着两只眼睛一张嘴嘛!”可我一直自命不凡,因为我是班主任老师——微微的眼皮。我曾陪着微微看过山川大海,也曾陪她穿过人山人海,陪她度过伤心绝望,更是陪她走进婚姻的殿堂。可那天,当微微站在讲台上,声如洪钟般地宣布“为了抵抗岁月的侵袭,我要去割个双眼皮,以葆青春容颜永驻”的那一刻,我打了一个寒战,我慌了,说好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呢?我该何去何从?我试图挽回我
期刊
清冷的夜里,临窗独酌  风停雨住,有一弯新月  悄悄地爬上柳梢  来看人间百態  星汉无边  几分醉,似梦徜徉  那些铭记的片断重新拾起  恍然如昨,知否冷暖  黛绿的河边垂柳,掩着  多少爱情故事,九曲回肠  都如流水  一瞬好长,一生太短  积淀过往  与谁修得千年的缘?  谁又是谁的红颜?  前世,今生,也许还有来生  过往温情对待  春暖花开,岁月静好  沏一壶月色  慎终追远  (责任编
期刊
秋天的深处  一片片枯葉渐落满地  枕着发黄的小草露天小憩  一丝凉风吹过  残枝掉在河中荡起一圈圈涟漪  默默打开思乡的心绪  在渐行渐远的记忆里  小村的容貌还能依稀  低矮的草房参差不齐  村边的小河弯弯曲曲  村口的水井清澈泛绿  暮色里的炊烟袅袅升起  狗叫伴着孩童的嬉笑  老柳树见证着村民的记忆  思绪总被沉淀的过往牵绊  如烟的往事在心底的缝隙泛滥  父亲用镐头把土地翻成浪花  母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