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运动的多样性造就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整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非智力因素 社会化
  社会化是人类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一个过程,是人们通过社会互助,形成人的社会属性,促使和保持社会的一致性,造就一定生活模式的人。实现人的社会化,对社会来说,使得社会生活和文化得以延续;对个人来讲是学习社会规范,取得被社会认可的地位,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资格”的人的过程。体育运动通过德、智、体、美、劳诸多教育手段,对青少年实施社会化,使青少年习得各种知识、技能、规范等。体育运动使学生强身健体,还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1]。当代青少年是跨世界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武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青少年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受到社会高度的重视。近几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苗头,焦虑、自卑,甚至出走、自杀。对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及心理健康的保护途径进行一些研究,应该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根据身心交互作用原理,身体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体育运动在对青少年身体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特殊的积极作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健康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1.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于体育运动中经受挫折的体验。
  许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放松了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青少年中怕苦、怕累思想较为普遍。而学校方面也因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考试学科的分数,而忽视对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培养。体育运动离开竞争将失去吸引力和前进的动力,这种竞争又包含着协作的竞争,没有协作就没有竞争;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要符合规范,竞争后要正确对待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感受。通过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是很好的教育途径,也正是体育教育的独特作用[2]。
  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征服,由不会到会,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近及远都是不同程度的征服过程。不论是征服自我,还是征服对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胜利,这就是体育运动的挑战性。这个挑战性表现在你战胜了一个对手,会有更多个对手,你克服了一个高度,会出现更高的高度,你达到了一个目标,就会有更新的目标始终存在。在这种挑战与征服的无休止轮回中,每个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暂时性,而努力征服是永恒的,失败和胜利对于体育来说都只是过程和新的起点,这一次次失败除了能激励我们不断拼搏外,还促使我们对失败和胜利的辩证思考,有利于青少年理智、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社会生活。如果我们经过失败和成功的多次体验,青少年或许不会因荣辱得失,为碰到学习困难而无所适从,更不会因为失意而厌世颓废。尤其在今天,青少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挫折和失望的经历很少,体育运动中的征服困难和感受失败的经历对于他们大有裨益。
  2.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心理品质。
  青少年所处的生理发育期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个人的社会化与自然生理、心理发展是同步的,实现个人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心发展和谐状况。所以,评价青少年个人社会化完善与否,能否全面衡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是重要标志。而青少年非智力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个人社会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非智力因素从大的方面讲有动机、兴趣、情感、志向、性格等,从具体方面来讲又表现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良好情绪等。体育教学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完成学校教育所赋予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行的任务。例如:在中长跑运动中,学生在遇到生理极点时,在老师的预先启发下,在同学的鼓励下,会调动体内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这种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坚持性等品质。这些因素对于青少年社会化是至关重要的。
  体育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使人们顺利地调整生活习惯,顺应新的生活节奏,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均采用快速灵活的运动形式。体育健身运动能够提高人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可克服对快节奏生活的抵触、恐惧、厌烦、焦虑导心理障碍,稳定心理情绪,提高社会应力。在运动场上,竞赛强调规则的完整和准确。一旦认可,任何人就必须遵守,据此竞争和创造。规则的存在和完善,是构成竞赛的前提。机会均等的竞技促进了人的平等观念。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平等是平均主义,要求是终点上平等,体育竞赛让人体所理解的平等是机会均等,要求的是大家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平行,只承认最终的比赛成绩,才能有充满生机的运动场,才能永远给予人人机会,鼓励他们勇于上进。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整性。总之,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接受生理、心理双重负荷,体验运动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场所和途径。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
  个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互助中完成的,任何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都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的关系。通过社会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它渗透到每一种社会关系的内部,扎根于社会群体中间,并且有情感特点[3]。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大大提高群体内部的整合力,或者说亲和力,它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参加体育健康运动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相结合,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社会的要求、对待人生,这是塑造自身性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体育教育中性格教育的一个核心成分,因为它是性格结构中态度特征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使青少年在体育健身运动中守纪律、能自制、表现出锻炼的自觉积极性,就必须使青少年对自己所从事的健身运动具有稳定且与我国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相联系的目的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体育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以制度、规则、规程等为代表的,规范着交往参与者行为的人为的约定形式,这些规范性的约定对于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们具有限制和教养的作用。
  体育运动的规范来自众多具体项目的实践并适应了参加者的需要,所以,在大量的体育运动中,人们以制度、规则、规程的形式,限制参加者的行为,使其遵照相应的规范和约定控制自己的行为。
  体育运动的规范是一种建立在道德判断基础上的人为约定,并在自身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规范体系。现代体育运动的规范性特色首先表现在规范的公正性上,这种规范的公正性不断地排除各种狭隘因素的影响,以其制度、规则、规程的形式,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依据。这种规范的公正性又是以限制的形式体现在体育运动中的,规定了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现代体育运动的规范体现了其广泛性的教养作用。因为体育运动的规范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融和了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不同个体的伦理准则和共性,所以在消除偏见,实现对话,克服狭隘因素的影响方面,能够达到较高程度上的一致。
  总之,体育运动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接受生理、心理双重负荷,体验运动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场所和途径。学生之间通过遵守共同体育规则前提下的互动活动,学会在大集体中如何团结、合作、互助,如何公平竞争等生存方式。寻找心灵的安宁与慰藉,进行生命搏击的勇气和信心,从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使个人的气质、智力、能力、需要、动机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既体现了现代体育的根本原则,又揭示了体育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曹湘君.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51.
  [2]吴小秋.浅谈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教育[J].体育与科学,1996,(3):26-29.
  [3]丁雪琴.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1998,(5):42-45.
  基金项目:2011年度宝鸡文理学院院级课题(编号:YK1045)。
其他文献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灵进行对话和撞击,寓教于乐,活学活用,提高语言交际功能,开创情感教育阵地。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难解决的问题  第一,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若受到挫折或者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时,兴趣就很容易失去。  第二,他
摘 要: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面临很大的困难,作者结合教学实验,分析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教学难点 学习兴趣  我担任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深深地感觉到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正处于尴尬期。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学习完全放弃了,认为职业学校只是学习技术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使得同学们对英语这门课程
摘 要: 情商是人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看法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商,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等;消极的情商,如:焦虑、害怕、愤恨、沮丧、厌恶等。近年来,“情商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相对应,情商智商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极大兴趣。关注和解决情商问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机会对学生进
摘 要: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审美教育也就没有所谓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审美因素,这种蕴涵“以美启真”审美因素的体育审美教育理念,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树立美好的生活理想。  关键词: 以美启真 体育教学 审美教育  真、善、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天性就对真、善、美有着无限的渴望,而且,真、善、美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开始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银川市不少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表现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本文针对银川市高中校本课程中民族体育项目的内容展开调研和探讨,以期了解民族体育在银川市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意义,为校本课程合理开发与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体育 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
摘 要: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呢?在既注重素质教育又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前提下,针对此问题作者特设计了“小群体教学”模式,经过较长时间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深受广大高中女生欢迎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群体教学”模式 高中女生 体育教学  “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教师起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与普通分组教学不一样的新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调动
摘 要: 力量素质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快速力量是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重要途径,中长跑是速度、耐力、力量等的综合素质较量。本文试图探讨中长跑运动员为何要提高,怎样提高速度力量,并总结出一些积极建议。速度力量训练应与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训练相结合,主要训练期中以速度力训练为主的同时进行有氧代谢的负荷训练。  关键词: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 速度力量训练 重要性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文化课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各校体育课束之高阁或敷衍了事的现象严重,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体育是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普及中,国家公布的“普通人群体质和健康标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