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初探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课前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灵活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最后要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恰当运用动手操作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94
   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其中,教学氛围的营造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非常有帮助。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和谐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得开心,充满兴趣。相反,师生关系紧张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压力,学生情感的大门就会慢慢关闭,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成是压迫、侵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教师要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教师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学生的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这是教师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依据,“教师只有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和培养别人”。教师也要致力于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心比心,对学生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爱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只有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影响,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说话、思考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与学生之间实现民主的对话和交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始终在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内进行。
   最后,教师要宽容学生。小学生还处于人格不断完善的时期,他们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有缺点和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而否定学生,尤其是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宽容心。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行为是有反复性的,不可能因为一次教育就完全改正,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爱和被尊重,师生才会融洽相处。
   (二)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的教学心态是教师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要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自信的前提。教师在教学前要熟悉教材,准备好充分的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于教学过程成竹在胸,才能使教师以自信、良好的教学心态投入课堂教学。
   其次,课堂教学要全身心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倘若教师的情绪状态不稳就会被学生捕捉到,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态要得体大方,教学语言要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充分运用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一同分享语文知识所体现出来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用心,学生才能学得用心,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始终面带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缩小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亲近教师,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以严肃的面孔对待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紧张、压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始终投以肯定和鼓励的目光,即使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面带微笑加以引导,不能讽刺和挖苦,要鼓励学生:“好好思考,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从而激发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圍,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课堂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一)开展课前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前活动是一种用时不多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前活动,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例如,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能力训练,让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讲故事、唱儿歌、诗歌朗诵等形式寓教于乐。还可以和学生做一个不用离开座位又能调动学生情绪的小游戏。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前活动往往能兴奋起来,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作为课堂主角的满足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增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互动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手段之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也能够使教师有效把握学情,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减少单一的讲授法,尽量避免学生被动地听,应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首先,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注意倾听,允许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独特的见解也会激发教师授课的灵感,师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更愿意配合教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其次,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加强合作、讨论、探究,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就会乐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彻底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讲桌”的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重感官,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教学内容,理解教学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有利于为学生营造理想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雾凇》一课,讲的是我国北方吉林在寒冷的冬天看到的奇观——雾凇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雾凇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从而好奇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通过Flash动画展示雾气逐步凝结形成雾凇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
   (二)適当运用游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都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以及互动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游戏的任务完成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释放天性,并巩固所学到的知识。适当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可以设置“找朋友”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拿拼音的卡片,一组拿生字的卡片,集体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同时让拿拼音卡片的学生找到和拼音相对应的生字,接着唱“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生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恰当运用动手操作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通过动手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教材,采取适当的操作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在课外可以让学生做剪报,将好词佳句剪下来,贴在笔记本里,便于学生记忆和积累。通过动手操作,将语文课堂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营造小学语文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实现语文知识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晓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新课程(教研版),2018(9).
  [2]王秀萍.浅析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5).
  [3]肖天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4]夏平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学周刊,2014(8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学·导·练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学生的本位思想,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它是教学的一种创新,也是教学的一种改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思想,应用新型的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故从学·导·练的相关内涵出发,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积极响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容,将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摘 要:在中学时期,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除了年龄上的变化之外,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应对处在变化中的中学生,班主任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和准备。故结合班主任工作守则,在心理学上对学生进行分析,结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探究全新的教育模式下正确应对中学生心理产生剧烈变化时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班主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对幼儿思维认知、理解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前教育要结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幼儿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融合绘本教学,让学前教育多元化开展。故分析绘本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绘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绘本的应用策略,以便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绘本;儿童;重要性  中图
摘 要:乡土资源包括语言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自然景观等,在弘扬区域文化方面具有现实价值。结合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进行分析,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主体意识,也可以促进幼儿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特分析阐述如何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区域活动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对我国的国学经典教学也更加重视与关注。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对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就幼儿园国学经典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育观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遇到了诸多问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多媒体平台不断强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新型教学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故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提供经验意见。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
摘 要:如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能力,在美术材料的投放上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投放日常需要的美术材料,也会鼓励幼儿使用环保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因此,许多幼教工作者已经开始转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在美术教学中不再局限于艺术教育中的传统绘画与表达方式,而是从绘画材料上多样化地寻找新的突破点。特对运用环保材料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以及环保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草稿纸进行正确使用,以此对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草稿纸可将一些数学的计算、推理、猜测过程进行记录,学生不仅可利用草稿纸辅助自身学习计算知识,也可通过草稿纸寻找计算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数学;小学;草稿纸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
摘 要: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和认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会性,锻炼幼儿的体魄。目前,幼儿园均有专供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场所,但是有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施单一化、使用低效,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家长对于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也持消极态度,甚至认为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的户外游戏。故探讨目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优化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