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中,很多时候教师会使用封闭性问题,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没有深度和活力,导致幼儿没有学习兴趣,课堂中更需要有效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让课堂活跃起来。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有效提问 提问方法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可以通过提出的问题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有效问题的条件是:
  (一)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比如:在科学课上提问:“宝宝们你们知道哪些花是粉红色的呀?”这就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能让幼儿积极地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相应的知识,引发其思考,而“宝宝们你们见过桃花吗?”就是一个封闭性问题,幼儿的答案只有两个“见过”或者“没见过”,没有拓展幼儿的思维。
  (二)提问要有一定的難度
  鲍里奇认为,有效提问是“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和好奇、聚焦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反思、提升学生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定是有相当难度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项基本的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其思维。如果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用一些只有一个答案两个答案的问题让幼儿回答,他们就会丧失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一)注意提出问题的特性
  1.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幼儿年龄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头脑发育还不完善,思考能力等还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因此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是比较浅层次的,不善于深入思考,要结合种种原因,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例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欣赏《婷卡》绘本,在婷卡来到大蜘蛛上的时候,老师提问:这个画面表现了婷卡怎样的情绪?可是幼儿很难理解这样情景思考,可以换成:听到这里,宝宝们知不知道婷卡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呢?这样的提问就便于幼儿理解,并深入到情境当中。
  2.表述的问题要明确
  教师的提问要具体明确,让幼儿理解问题。因为幼儿经验少,对很多概念不是很明确,如果提一些模糊的问题,就容易让幼儿误会,导致偏离主题,浪费课堂时间。
  例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鸡蛋是谁下的呀?于是幼儿七嘴八舌地把所有下蛋的动物都说出来了,幼儿对问题产生了疑义,最后幼儿的回答出乎预料。教师可以这样问:是母鸡会下蛋还是公鸡会下蛋呀?这样幼儿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
  3.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先是认知性问题,然后是理解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在最后。
  例如:在语言活动《我们的大自然》中,教师先提出了一个认知性问题:我今天带来了一张好看的图片,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呀?(树、天空、小河)然后提出了个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木长得怎样?小河是什么样的?等等,最后提出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这究竟会是谁的家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实现本次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4.提问要突出重点、难点
  在故事、诗歌等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一起认真分析内容,然后找出中心思想,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考虑、设计问题,最后提出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才会有价值。
  例如:在故事《三个和尚》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要让幼儿知道不能懒惰要勤劳,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庙怎么会起火呢?起火之后三个和尚都想到了什么?他们应该怎样做?。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揭示主要思想,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注意选择合适的提问类型
  1.描述性提问:就是能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视频等,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提问。比如:出示一张长颈鹿的照片,可以提问“长颈鹿的脖子长什么样”,然后让幼儿描述长颈鹿的脖子。
  2.比较性提问:就是能启发幼儿作比较的提问。在出示狼和狗的图片后,可以提问:“狼和狗看上去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幼儿就会仔细观察这两种动物,做出比较。
  3.分类性提问:就是启发和训练幼儿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比如:可以出示些动物的图片、视频,并且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在你看到的这些动物挡住哪些是在天上飞的?哪些是在地面上生活的呢?”类似这样的问题就能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区分事物。
  4.假设性提问:就是能让幼儿进行想象的提问。比如:在幼儿听了一段故事之后,可以提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人你会怎么做呢?”这类的提问可以对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5.选择性提问:就是引导幼儿对于几个答案进行取舍的提问。比如:给幼儿看两个小视频(一个孩子讲文明和一个孩子不讲文明的事例),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哪个是讲文明的好孩子?你喜欢哪个孩子?”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能力。
  6.反诘提问:就是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的过程中,能初步得出的判断并进行反问。比如:在综合活动《有趣的脸谱》中,让幼儿观察四张脸谱,说说哪张是猪八戒,等幼儿回答之后就可以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猪八戒的?”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更进一步仔细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注意提问的方法要多样性
  1.问答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请幼儿一一对答。
  2.补充法:一个幼儿回答了问题之后,再请其他幼儿对其进行补充回答。
  3.抢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后,然后请全体幼儿进行抢答。
  4.设疑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疑难问题,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一名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现幼儿的礼貌用语方面有些问题,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用语的好习惯,有针对性地上了一节关于礼貌用语的课,课上教师提出问题:“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见到老师或阿姨的时候,小朋友们要说什么呢?”“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来接你,你要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什么呢?”“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这个时候你要……?”(可用肢体语言提示幼儿)等问题。本次活动可以结合录像、视频等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其他文献
摘 要: “90后”高职学生是个性更加鲜明的群体,物质的相对富足和精神的困乏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巨大矛盾。班级是他们大学生涯中最基本的组织,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如何在“90后”高职班级创建班级文化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90后” 高职学生 班级 班级文化 方式方法  1.“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90后”学生是物质上相对比较富足的一代人,较少地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语文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有:语言结构的运用、思维的发展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核心素养的关照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根据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的核心素养;
摘 要: 技校每一学年之初都有不少新生报名入学,各班级人数都比较多,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每班都有学生流失,有的班级学生流失很严重,几乎不成班级了。是何原因造成学生流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班主任的作用。  关键词: 技校教育 班主任工作 工作方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学生了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领导经常赞扬员工,常常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员工就会兴致勃勃,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公司或企业效劳。当老师的你从来未受到校长的表扬或夸奖,就会觉得“校长对我印象不好”或者感觉“被冷落”,久而久之,工作热情自然减退或不那么主动,这说明成年人都希望得到领导或同事的赞扬。其实孩子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赞赏和鼓励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