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课堂情境创设的一些理解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较抽象,难以理解,一方面,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的一个时段仍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另一方面,教育的传承性、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的模式决定了我们不可以让学生进行绝对真实情境中的所谓自主学习,如果教学时简单处理教材,可能难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情境创设显得非常必要。
  
  1 创设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
  
  情境的创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情境不仅有语言的解释、说明,而且有文字、图形的揭示;不仅有逻辑思维的支持,更有形象思维的配合,有助于形成和丰富学习的表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法则。
  
  2 数学问题情境能够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内部有,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对后者人们往往不够重视,而帮助学生了解。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恰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情境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相关,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充分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形成新的概念、原理等,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双杠、黑板的上下边缘等,让学生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最后抽象得到平行线的概念。
  
  3 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教师围绕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那么不仅能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例如:教学“角”的概念时,我借助同学们熟悉的钟表、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如何表示角?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为每一节课设置一种全新的、多样化的、合乎实际并贴近教学内容的“情境”,以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合作交流、开放拓展等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他文献
讨论如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上巧用活用EXCEL,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详细介绍了EXCEL教学模板的设计、制作过程与应用方法.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和成品树脂牙联合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和成品树脂牙联合修复。结果随访1.5年,成功
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工程,也是其根本。文化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涉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无疑,这是一个不经历长时期的努力和奋斗难以攻克的难题。确切地说,文化
后进生的学习时刻困扰着农村初级中学的每一位教学工作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知识经济是从物的依赖状态下人的独立性到人的自由自觉存在状态的过渡时期,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大工业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所显现的诸多新趋势,正是对社会变迁的过渡性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