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i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他对自己的掌控力越来越强。这意味着,他拥有更多的力量来面对眼前的这个世界!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自我的情绪体验和自我的控制能力三个方面。宝宝什么时候能认出镜中的自己?什么时候能够体验到自豪、自责这样的高级情绪?他们又是如何学会控制自己行為的?了解宝宝的成长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在合适的年龄给予他们合适的帮助。
  
  0~1岁 动手动脚,感觉世界的存在
  
  我家宝宝出生以来就特别好动,可活泼了!他最喜欢和我一起玩“丢丢球”的游戏,看我把球捏在手里,慢慢把手指松开,让它掉到床上。等到他会丢球的时候,每次我都“哇”的一声大叫,他就咯咯地笑。
  ——小欣妈
  
  分辨不同的感受
  宝宝出生后就已经為自我意识的发展作好了准备,父母的照料让他们产生了各种自我的感觉经验。例如宝宝饿了会大声地哭,妈妈就会赶紧过来喂他,这时候他就获得了“饿”和“饱”这两种不同的感受;尿布湿了,妈妈给换了一块干净的尿布,这时候他就获得了“湿”和“干”的感受。不过这时候宝宝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会把自己的手脚当成和别的东西一样来玩。
  
  关注自己的动作
  在5~8个月之间,宝宝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他们逐渐学会了坐、爬,并开始用手摆弄东西。随着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的兴趣转向了外界,经常重复某一个动作,期望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结果。例如,宝宝的小床上挂了一个颜色鲜艳的玩具,当宝宝无意中用小手碰到的时候,玩具动了起来。如果他很感兴趣,就会一再用小手去碰它。这样,宝宝就认识到原来自己的动作可以产生结果呢,这样就慢慢把自己和物体区分开来了。
  
  区分自我和外界
  9个月以后,宝宝慢慢认识到事物存在的连续性,他们发现即使自己找不到某个东西,这个东西仍然是存在的。同时,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直存在的,就像他们知道喂完奶后离开的妈妈和刚刚过来换尿布的妈妈是同一个人一样。
  到了1岁左右,宝宝能用手指拿到纸、笔,他知道手指是自己的,而纸和笔是其他的东西。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了。慢慢地,他们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
  如果这时候让宝宝照镜子,他们会挥舞着自己的胳膊和小脚,看着镜子里的人物在动,觉得很好玩。虽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镜子里看到的就是自己,但对镜子里人物的动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给父母的建议
  1. 让孩子探索自我
  在不能独立活动的时候,宝宝把自己的身体当做玩具,挥挥手动动脚,锻炼自己的动作技能。1岁之前的宝宝需要大人无微不至的照料,父母关注的目光,愉悦的表情和温柔的话语都可以给予孩子支持,让他们自由地探索自我。
  2. 一起玩亲子游戏
  爸爸妈妈可以买些玩具,也可以把家里所有安全的东西翻出来,看看宝宝对什么感兴趣,让宝宝把它们攥在手里,摆弄摆弄。这时候可以做些“藏东西”、“手指舞”、“坐飞机”之类的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给予孩子亲密的陪伴。
  
  1~2岁自我意识,茁壮发芽
  
  1岁半的时候,我家宝宝已经会说自己的名字了,他经常嚷嚷着“洋洋吃”、“洋洋喝”,还得意洋洋地攥着自己的小杯子说“洋洋杯子”。我觉得很纳闷的是,為什么每次他都只会用自己的名字,不会说“我吃”、“我喝”呢?
  ——洋洋妈
  
  认出镜中的自己
  随着宝宝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们对自我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照镜子的时候,一开始他们会去摸镜子里的自己,好像不认识自己似的。到了15个月左右,他们会用手摸自己的脸,或是摸自己的鼻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如果看到镜子里自己脸上有点脏,他们会用手去擦自己的脸,而不是去擦镜中人物的脸,这说明他们知道,镜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就是自己了。
  
  区分自己和别人
  1岁半以后,宝宝开始按年龄大小、性别和好坏将别人和自己分类。如遇到年轻的女士叫“阿姨”,遇到年纪大的叫“奶奶”,能分出“男孩”和“女孩”,“大人”和“小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在选择玩具的时候逐渐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
  到了2岁左右,宝宝会说自己的名字了,可能会说出“洋洋吃饭”这样的话来,这说明他们能够描述自己的动作。他们往往把名字当做自己的代号,如果遇到一个同名的孩子,他们就会觉得很困惑。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理解“我”、“你”等人称代词,不太会用“我”来指代自己。
  
  出现自我评价的情绪
  1岁半到2岁左右,宝宝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的情绪。当宝宝不小心把杯子弄到地上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就会低下头,轻轻地把杯子捡起来交到妈妈手里,表现出一种羞愧感。如果别人夸他“乖巧懂事”,是个“好孩子”,他就会觉得很开心。这时候,宝宝关于自我的情绪往往依赖于大人对他们的暗示。
  在这个阶段,宝宝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為。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理解父母的命令和指示,服从父母的教导,表现出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这时候,他们的行為是受到外部调节的,父母的表情、手势和语言给了他们提醒或暗示。
  
  给父母的建议
  1. 一起玩照镜子游戏
  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买个小镜子,让他摸摸镜子里的自己,问他:“镜子里面是谁啊?”指着镜子对他说“这是宝宝的耳朵”,“这是宝宝的鼻子”,“这是宝宝的眼睛”。然后让宝宝挨个摸摸自己的鼻子、眼睛、耳朵,跟着镜子里的人物一起做鬼脸。一开始,宝宝可能还有些困惑,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大一些后,他们就会告诉爸爸妈妈:“镜子里的是宝宝!”
  2. 给予孩子言语指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太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容易受到大人的暗示,大人可以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有关动作的词,例如“拿来”、“放下”等,特别是“要”、“行”、“不许”等含有愿望含义的词。当孩子遵从父母的教导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2~3岁 独立自主的小大人!
  
  最近琪琪变得有点古怪。我伸手去抱他,他有时会挣脱,不想让我抱;我拿饼干给他吃,他会用手推开,伸手想要自己取饼干;独自一个人玩玩具时,他经常自言自语,不太理会周围的人;偶尔有同龄的孩子跟他一起玩,也是各玩各的。
  ——琪琪妈
  
  逐步认识自我
  2岁以后,宝宝自我识别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例如他们看到自己照片的时候会微笑,有时还会对着照片叫自己的名字。他们会用“高兴”“生气”“喜欢”“害怕”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大人帮助自己调节情绪。
  他们会把自己和拥有的物品联系在一起,强烈地宣称“这是我的小兔子”,或者“这是我的新衣服”,从而划清自己和别人的界限。同时,他们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态度,例如“我喜欢吃巧克力,不喜欢吃青菜”,或者“我喜欢和苗苗做好朋友,不喜欢和小敏做好朋友”。
  
  独立愿望更强烈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愿望,往往不听大人的话,一心只想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吃饭,但往往因為动作不熟练而把饭撒到桌上;也喜欢自己穿衣服,但往往扣子系错位。其实,这是他们在积极地尝试独立,渴望在大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有些宝宝会变得极度“自我中心”,如果他不要你插手帮他堆积木而你帮了他,他会以哭闹表示不快,甚至不让你碰他的积木。不过,当他要喝牛奶时,又会缠着你,要你立刻满足他的需要,如果不顺着他,他可能会大发脾气。这些冲突和对抗都是孩子自主性的表现。
  
  自控能力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抗拒诱惑的能力,当大人让他们过10分钟再吃甜点的时候,他们会运用一些策略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走开、玩玩具等等。但由于他们往往按照直觉来行动,不善于提出明确的目标,计划自己的行动,往往是边做边想,常常因為外部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行為,坚持性不强。
  
  给父母的建议
  1.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阶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变得强烈了,他们希望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仍然用过去的方式照顾他们,可能会产生冲突。虽然孩子会犯一些很可笑的错误,但这是他们尝试独立的第一步,父母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耐心地指导他们,而不是强行制止他们的探索,更不能嘲笑或者羞辱他们。父母的鼓励和夸奖会让他们体验到更多自豪、自尊的感受。
  2. 前后一致的合理原则
  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时候,父母要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提出合理的要求。如果要求过于苛刻、严格,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尊心。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父母提出的要求应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不能出尔反尔。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出一个好的示范,坚持良好的行為习惯。
  
  3~6岁我的个性很丰富!
  
  在家一个人玩的时候,桉桉经常会自言自语:“我要去看电视了。”“电视不能看多。”“我看完这个就不看了。”“电视看多了对眼睛不好。”俨然一个小妈妈的口吻。她爸爸和我在一旁听了经常偷偷地乐。
  ——桉桉妈
  
  自我评价的发展
  到了3岁左右,孩子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我”、“你”、“他”等人称代词,能够简单地对自己做出评价。一开始,他们会按照大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例如他们会说:“妈妈说我是好孩子。”“奶奶夸我乖。”
  慢慢地,孩子会从根据某一个方面的行為对自己进行评价发展到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比如4岁的孩子说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是“我不打人”,或“我帮老师收积木”,5岁孩子会说“星期天我帮妈妈扫地、抹桌子、刷碗”,而6岁孩子的自我评价则表现出多面性,如“我是好孩子,客人来了我主动问好,我上课发言好,帮老师擦黑板”等。
  同样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从一开始的具体变得抽象,从对外部行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部品质的评价。例如,4岁左右的孩子会说“我会画画”,“我的眼睛很大”,或者“我有一只小兔子”。到了6岁左右,他们会说“我很谦让,对小朋友很友好”,或者“我很乖,听老师的话”。
  
  自我体验的发展
  一开始,孩子感受到的大多是关于自我的愉快体验,很少体会到羞愧等消极感受。他们的自我体验很容易受到大人的暗示,在受到大人的表扬或者批评时,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更為敏感。
  到了3岁以后,孩子有了更多关于自我的情绪感受,包括嫉妒、内疚等。当他们感受到大人的冷落时,会撒娇或者哭闹,寻求大人的注意。如果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受到妈妈的表扬时,他们会觉得很骄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感受到的自我情绪也越来越复杂。
  
  自控能力的发展
  三四岁的时候,孩子会在做事时自言自语,也就是发声思维,他们会对自己的行為发出各种指令,例如:“我要去搭积木。”“把红的放在绿的上面。”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外部的语言逐渐消失,孩子会在头脑里思考一步步的安排,从而在内心对自己发出控制的指令。到了五六岁时,他们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大大提高了。
  
  给父母的建议
  1. 一起玩自我评价游戏
  等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成熟后,一家人可以一起玩“你是谁”的游戏。一人问“你是谁”,另一人很快地说出自己的一个特点,然后接着问下一个人,如果谁说不出来,就要表演节目。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说“我是文文”,“我很漂亮”,或者“我很高”,慢慢地,他们对自己的描述会越来越丰富和具体,比如“我眼睛大大的”,“我能数到1千”,“我会唱很多歌”等等。
  2. 丰富孩子的自我体验
  随着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孩子感受到的自我情绪也越来越丰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这些感受,肯定孩子的积极行為。到了幼儿园,在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很多的话题和父母交流。父母要学会倾听,耐心地询问孩子的内心感受,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同时,要鼓励孩子主动地融入团体中去,在人际交往中不断丰富对自我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一提到用激素,家长们都会紧张起来:“这可是激素啊,能让孩子用吗?!”其实,药物里你所知道的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使用以及食物中你不知道的激素。怎么回事?且听崔大夫的细细解释。    崔玉涛大夫是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有着25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经常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他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儿科知识,最先进的诊疗方法。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使他的治疗更精准、更有效,在父母中
勤快和偷懒, 都是相对的。我们要用 最偷懒的办法解决生活中 的小麻烦; 用 勤快但简单的方式守住自 己的年轻与健康。    夏天的水果很丰盛, 可是天气炎热, 也很容易变质。 如何能买到最新鲜、 味道最好的水果? 看精明主妇的高招儿!  ● 葡萄  葡萄的品质与成熟度有关, 一串葡萄中最下面的一颗往往由于光照程度最差, 成熟度不佳, 经常是最不甜的。 所以可以试吃一串葡萄最下面的那一颗, 如果这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要求以及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二五”
带着一点点怀旧情结,我们来叙说不同国家的传统游戏。渐渐地,我们发现,在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中,凝结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渊源,同时也蕴藏着不同国家的亲子观念。    日本:有滋有味的舶来玩具  陈展红    日本的传统游戏有两类,一类是本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是很久以前从国外引进并一直传承下来的,其中有不少来自中国,但又有不少变化。    痴迷“抽陀螺”  在国内,“抽陀螺”这个游戏对中年人来说还
隔代育儿中,有很多让人崩溃的话题。有些来自于婆媳关系,有些是因为和老人的养育方式、理念有矛盾。这些话题经常会被无奈又愤怒的妈妈发到各大网站的育儿论坛中。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发泄帖之下,经常会有一些智慧的回复,引导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张罗楼主:橙色叶子  自从公公婆婆来了我们家,我们家就变成了老公家乡的办事处,这老两口太能张罗了,真是伤不起啊!今天是谁家的孩子要上大学,全
美国的谢师周就要到了,我心里正琢磨着多多的学校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时候,就收到了学校发的一张单子。单子正反两面列了谢师周的日程安排和对给老师送礼的建议。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私校只是提醒大家记得对老师说声感谢,其余怎么表示都取决于个人了。 到了公校,因为有PTA(家委会),所以活动组织起来显得更加正式、隆重。  单子的背面密密麻麻地列出建议家长带给老师的学校用品,都是各年级老师自己提出的要求,非常详
0~3 岁,这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要知道,他的成长你可不能仅仅是旁观者。在下面这些最佳的时间里,去参与、去倾听、去鼓励,相信你一定能给他最好的帮助。  0~2 个月,他喜欢和你亲密接触。你把他抱在怀里,看着他,轻轻抚摸他……这种安全而平静的感觉他会非常喜欢。  3 ~ 5 个月,告诉他你在干什么。当你给他换尿布时,做抚触时,喂他吃奶时,抱他晒太
6岁以下99%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为什么要送我们的宝宝去幼儿园?孩子去了那里看起来也在整天玩。按照专家告诉我们的一个space原则,让我们以北京的几个幼儿园为例,看一看,幼儿园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S-Social study skills互动和交往更频繁的环境    1.老师,你能在底下接接我吗?  拿着宝宝的玩具先不给他,直到他说“请给我玩具”—这样的方式比起你拿一张卡片,上面写一个“请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成为“小眼镜”,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让他远离近视。这个工作,从他出生起就可以开始了。    宝宝的眼睛从胚胎期就开始发育了,出生以后,他的视力又会经历哪些变化?在他的视力发育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他埋下近视的隐患?怎么才能让他离近视远些?这些问题,你都能在下面找到答案。    视力,边长边发育    0~3岁:从0.01~0.6    这个年龄段的近视隐患  宝宝眼球的发育是有规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强调,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責”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对APP的内容、链接、应用功能、信息安全等进行严格审查,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今后凡未经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