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海蜇丝怎么造出来的?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造海蜇”的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少说也有15~20年的历史了。由于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因此也很受欢迎。
  生产“人造海蜇”,首先要用明胶、海藻酸钠和琼脂配制成胶液,其中明胶是胶原蛋白水解得到的,而海藻酸钠和琼脂都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然后,需要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使胶液凝固并增强弹性和口感(工艺上叫“老化”)。如果是用氯化钙,需要在凝固老化后用水漂洗,去除苦涩味。最后用味精、虾粉、盐等调料洒在人造海蜇上腌制就大功告成了,当然也可以将这些调料直接放在胶液中。
  在“人造海蜇”的原料中,明胶、海藻酸钠和琼脂都可以作为合法食品添加剂使用,主要用于增稠。平常吃的果冻、酸奶、冰激凌等食品中都经常能看到这些成分。海藻酸钠和琼脂还是天然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氯化钙是一种凝固剂,也是点豆腐卤水的成分之一。葡萄糖酸钙则是营养强化剂。
  食品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违法分子在黑作坊里做出来的“人造海蜇丝”显然是不靠谱的。比如说他们采购的原料很可能是工业级产品,重金属等杂质较多,是严禁用于食品的;此外他们的生产环境脏乱差,完全不符合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销售的时候,又用“人造海蜇”冒充真正的海蜇,这也涉嫌欺诈。这些海蜇的铝残留量为每千克600~800毫克,而最近一次修改含铝食品添加剂标准时,根据行业实际情况,食用海蜇中的铝残留限量为不超过500毫克。
  违法生产的人造海蜇应当打击,但它并不至于导致媒体说的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甚至变傻。当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应该从正规渠道选购食品。
  (解答人钟凯 :食品安全博士)
其他文献
近日,印度女子体操名将迪帕·卡尔马卡尔最终决定,退还一辆作为奥运嘉奖的宝马汽车.原因简单:路况太差,保养太贵.卡尔马卡尔是首名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的印度女子体操运动员.
近日,一名成功逃离“伊斯兰国”的美国大学生的故事受到了媒体关注.25岁的莫希马努尔·阿拉姆·布伊亚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于2014年乘飞机前往伊斯坦布尔,然后想办法
对倾斜长壁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巷道的改革、事故处理、矿压显现规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论述了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