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寄来的红枕头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天早上,我刚出家门准备往丹灶记者站赶,电话就响了,是快递公司打来的,说有一件快递要我签收。我看了看手表,都九点了,记者站还有一个采访等着我呢。
  我说要不下次吧?
  对方说,很快的,十来分钟,麻烦你等我一下好吗?
  我又看了看时间,随口问,什么啊?
  对方说,像是衣服。
  衣服?北京有谁会给我寄衣服?我说谁寄来的?
  对方说,书生公司。
  二
  老实说,要不是对方说出了“书生公司”这几个字,我还真把这事给忘记了。
  应该是去年快结束的什么时候吧,有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电话中的女子一开口就叫周老师,紧接着自报家门说她是北京一家什么公司,姓陈,叫陈静梅,想得到我的帮助。当时我没听清楚,问了几次才明白,原来,她找上门来,是要我的作品授权的。具体点说,就是要我把自己这些年出版的小说授权给他们出版电子图书,以一种有别于纸质图书的形式,向全球发行。
  这之前我出过近二十本图书,但全都是纸质的,像静梅小姐说的,制作电子图书上网发行,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免觉得有点新鲜。于是,我耐心地听完她简洁的自我介绍,让她把合作方式寄给我看一下。
  放下电话就把这事忘了,却没想到第二天,一封快件寄到了我的手上,有关书生公司的情况,以及一式两份的合同,还有静梅小姐的名片和一个上网购书卡。我认真地看了那些资料,觉得这事挺有意义,没怎么犹豫,便把合作签了。
  合同寄出去后,我又把这事忘记了。直到有一天静梅小姐打电话告诉我收到合同并深深致谢,我才想起之前还发生过这么件事。可是,那张赠送给我的购书卡却是找不到了。
  然后,我和很多人一样,就开始忙着过年。
  三
  直到这天的快递,才让我记起了北京这家书生公司。我一边开车往丹灶赶,一边怀着好奇把那个包裹打开。刚开始我以为是一件广告文化衫,现在很多公司都搞这个,目的是宣传自己。以前我帮文学杂志写长篇连载的时候,他们也发过类似的文化衫给我。我以为书生公司的快递也脱不了这个俗套。
  包裹拆开一看,里边的东西不是文化衫,而是一个红枕头,而且连枕芯也寄来了。还有一封信,上面签着书生公司总裁的大名。我没时间细看,但猜得出那是新年的祝福。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了一种温暖,这种温暖有点像从天而降,让人措手不及。
  四
  那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红枕头,大大的福字,以及吉祥的话语,中国红和中国书法构成的祝福,就像火一样,就像太阳一样,刹那间便温暖了我的全部。
  都说文人都是天生的情种,生活中被無数人视而不见的细节,说不定就能令他们深受感动。然而历经人世冷暖的我,却练成了沉静的个性,对世界,我心明如镜,但不说破。总之能让我感动的事情不多。
  但是,这个从北京寄来的红枕头,却让我在那一刻轻轻地感动了。想想半世经历,种种的人和事,免不了会遭遇羞辱、冷漠、中伤等等,于是,这个红枕头就更显出其不同寻常的意义来了。
  我相信,我的那些小说之于无边无际的书海,只是一滴水,并不能给书生公司带去多少经济效益;我相信书生公司旗下,聚集着大把的人才,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南方的小作者如此上心。浪迹江湖数十年,之于人情世故虽不会屈从,却也熟悉,特别是物质时代,说真的,我早已习惯了冷暖自知。
  五
  我把这个北京寄来的红枕头,放在丹灶临时寄宿的小房子里,晚上,气温突然转冷,我抱着红枕头,很香地睡了一觉。
  作者简介:周崇贤,系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出版文学及学术著作30多部。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今天我上班时,发现科室飞进来几只苍蝇。它们在我的眼前飞来飞去,表现得很“猖狂”。或停留在桌子上,或停留在窗户上,或停留在诊断床上。它们上下飞舞,挑战我的耐性,干扰我的工作,气得我拿起苍蝇拍,对准一只苍蝇“啪”地拍下去,瞬间那只苍蝇粉身碎骨,其余的苍蝇被响声震得落荒而逃。  不一会儿,又有几只苍蝇陆续飞了进来,搅得我心烦意乱。此时正好没有病人,我决定关起门来扑蝇,让它们无处可逃。  因为有刚才的失误
期刊
已是深秋,南国难得一见的秋雨,在一个黄昏,没来由地淅淅沥沥下起来,给我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深秋气息。雨丝儿凉凉的,有微风拂面,我不撑伞,一任这难得的秋意浸润到我入骨的乡愁里。  在故乡大别山,秋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初秋,有凉风降暑;仲秋,有丹桂飘香;深秋,有红叶满山。往年,每到秋季,我总是和三朋五友,徜徉于山水之间,寻觅那随处可见的秋的踪迹。而今,身在异乡,在四季如春的南国,走在每一个角落,都是人工
期刊
时光流转,岁月葳蕤,不经意间踏入了晚秋。在老家小住几日,凭栏远眺,天高云淡,如碧海沧澜,清新气爽,沁人心脾,深秋旷野,婉约着秋天的韵味,柔情似水,恰如一曲空筝悠悠,令我心旷神怡。  自古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都爱鸟语花香的春天,而我偏喜风华秋实的秋季。春天是美丽的,然秋季更秀韵,尤其是故乡的晚秋,天高地阔,野菊飘香,稻黍满目,树果累累,层林尽染,耐人寻味。  清晨早起,朝霞万丈,小鸟在老
期刊
生命脆若蝶衣,再显赫的声望,再华丽的外表,都无法掩盖生命的脆弱,不管你多么不舍,不管你怎样挽留,逝去的终将会逝去,就像那棵晚秋的树,风起,叶落……  ——题记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一年了!我一直不敢去念想,一直逃避着不愿去触碰这心中最深重的痛,几乎封存了关于父亲的一切记忆,但是每到父亲节,看到朋友圈里一篇篇赞颂和思忆父亲的短信铺天盖地袭来,一种不能自持的痛总会掠过心头,穿刺着我承满父爱记忆的心灵,
期刊
视频博主  她那双肥肉堆积成的厚脚丫踩在体重秤上,无视周围人惊讶或厌恶的目光,因为她知道她享受这样的体重。  世人常说,瘦才是女人应该做的,只有瘦才会有男人喜欢,只有瘦才是美。但她并不这么认为。  她是一名视频博主,每天都会拍摄自己的生活日常,其中大部分都是吃。如果只有瘦弱的人才能享受美食,那她第一个就会反驳。她从不在意自己吃的东西里面有多少热量,她只知道好吃还是不好吃。  很显然,她视频下方评论
期刊
幽静的阿治曼港湾,一向平静如镜,风起的时候,无论潮起潮落,都看不到汹涌的惊涛骇浪。海水冲击在岸边的礁石上,激起高高的浪花,哗哗啦啦地冲起,又哗哗啦啦地落下。这涛声是大海跳動的脉搏,从故乡的黄海之滨奔腾到我脚下的渤海湾,一声声撞击在心底。  清澈的大海,像巨型的金鱼缸,海水里透出亮晶晶的白色沙滩,沙滩由形色各异的贝壳组成,贝壳微小而圆滑,如同被人工打磨过,踩上去很舒服,没有黄沙粘脚和扎痛感。  晚风
期刊
柳村在一拐弯处,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它长在清水河边,老人们愿意在这棵大树下闲聊,有事没事还喜欢两人抱着树丈量,两人抱着刚好手拉手。小孩也喜欢在这棵大树下玩,因为可以更好地捉迷藏,并且在你追我赶的时候,有大树的保护,一时很难捉住人。年青娃们也最爱在这棵泡桐树下谈情说爱,因为在这棵大树下,他们感觉风景太美了,让人遐想,让人陶醉,简直就像《庐山恋》。  柳村的王爱玲和陈村的张木林是在这棵树下谈成的自由恋
期刊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那里有我最美的记忆。  外婆家所在的村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溪。西溪村在山之下溪之畔,是一个简朴而清丽的传统村落。由路廊进村,走上一条河卵石铺成的石子路,来到村子中段,步入一个台门,迎面就是外婆家了。这里的房屋布局呈“回”字形,二层砖木结构的房子围成一周,中间空出一个接近正方形的“门堂”,各家各户的屋檐相连相通,下雨天在此绕行一周几乎淋不到雨水。朝南正中的一间是公用的堂屋,
期刊
抵达英德,正值初春,木棉初绽,雨意迷蒙。稀薄如沙的乳白色气流,犹如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天地间纵情奔跑,在青山绿水间穿梭游动。山朦胧水朦胧,却无法掩饰喷薄而出的春意。万千枝头,隐忍着凄风冷雨的拷打,就算泪滴串串,也拦不住点点绿意的展露。  定了下午的游船,要去游览浈阳峡。本以为这场雨下了一个上午会晴下来,不料午饭后,天色越发幽暗,雨越下越大。英德籍朋友说,浈阳峡是一定要游的。单凭唐代名相张九龄、诗人杨
期刊
元宵佳节的夜晚,徜徉于街市上影影绰绰的灯火,心中努力寻找着儿时乡村过节浓浓的年味儿。城市五彩斑斓的灯火,只为这一良宵点亮;喜气洋洋的气氛,只为扮美新年最后光景。老人们说,从腊八开始一直过年,总共要过上一个多月。但是过了元宵节之后,年真的过完了。  多年来移风易俗悄然改变了人们的过年方式。烟花爆竹不必说,早已成了城市多年前的记忆。一切都回归了一种安静的祥和,回归了往日平淡往常的节奏。在城市久居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