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癌症隐患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郎韧




  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审稿人,北京医学会肠内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肝胆胰腺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胆管癌、肝癌、胰腺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本专业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在微创外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擅长于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脾脏部分切除有丰富的临床处理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樊华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专业委员会ALPPS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MDT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普外专业学科骨干,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西医结合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循证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肝胆外科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脏器支持与维护治疗、肝移植患者中长期生存随访与管理,对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肝移植治疗及综合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细胞免疫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人体内有一个器官的疾病与癌症密切相关,一旦这个器官发生病变,那么其周围组织癌症的发病率也会非常高,甚至能达到8%~11%。棘手的是这种疾病会“隐身”,不仅症状隐匿,就连CT等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将其发现。那么这种静悄悄的癌症隐患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提前发现它呢?

胆囊结石


  病例: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女性,平素体健,没有老年人常患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有一天这位老奶奶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正巧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奶奶觉得不严重,就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及时就医。但随后老奶奶的病情却逐渐加重,出现了全身黄疸、小便颜色加深、大便泛白等胆道疾病常有的症状,最后检查发现已是胆囊癌晚期,医生已经回天乏术。
  这位老奶奶刚开始的腹痛症状,便是由这种类似隐形杀手的疾病——胆囊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在欧洲为12%,在美国为13.3%~17.9%,在我国是5.6%。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症呈高度相关性,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病率可达到8%~11%,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甚至能高达68%左右。
  胆囊癌在突然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非常痛苦,但是医生却会认为这个患者运气好,因为胆囊癌通常是静悄悄的,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过程中患者一般毫无察觉,直到出现病状才会去就医,而此时检查的结果很可能已经是癌症晚期。

胆囊结石三大特点


  而之所以说胆囊结石是一种“隐形杀手”,是因为胆囊结石有以下三个特点:

隐身——连CT都无法发现


  胆囊结石不仅是静悄悄的癌症隐患,而且它还善于隐身,连CT都不能发现,这是因为CT射线能穿透最常见的胆固醇结石,所以它在大家都认为更为精确的CT检查中反而是隐身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郎韧主任告诉我们,B超检查才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金标准。B超不仅能反映出结石的大小、位置,还可以帮助医生辨清是结石还是息肉,大大降低了误诊的概率。


与其他的脏器也有密切的关联


  胆囊位于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即胆囊窝内,周围有很多“邻居”,包括肝脏、胆管、胰腺、胃以及小肠,所以如果胆囊发生病变,除了对胆囊组织自身的影响外,还有可能会影响临近的脏器,产生连锁反应,使肝脏、胰腺、胆管等胆囊周围的脏器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之下,也容易诱使这些器官发生癌变。

不疼不代表没有长胆囊结石


  大部分人会认为胆结石一定会导致腹痛,沒有腹痛症状就代表没有胆结石。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樊华主任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在临床上,只有少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右上腹隐痛、黄疸等典型的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症状,这是因为只有结石在胆囊里出现隐痛或者胆管中造成卡顿时才会引发绞痛症状。而在其他绝大多数情况下,胆结石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他们大多仅在体检时发现,医学上称之为“静止性胆囊结石”,这种胆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的感觉,但致癌隐患却隐匿其中。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


  胆囊结石比较高发,除了老年人,年轻人出现胆囊结石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但并不是所有胆结石都会诱发胆囊癌,这与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均有关系,那么什么样的胆囊结石才会诱发胆囊癌呢?
  结石可能分布在胆囊和胆管的任何位置,但最容易诱发胆囊肿瘤的胆囊结石多位于胆囊底部和胆囊颈部这两个位置,但胆囊管和胆管相连,也会导致胆管的各个位置长结石。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概率越高,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1倍,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的患胆囊癌的概率是没有胆囊结石者的29.9倍。
  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结石之所以能够诱发胆囊癌或胆管癌,也正是由于其对胆囊壁和胆管壁的长期刺激。但这个刺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囊壁或管壁增生。刺激以后导致胆囊壁和胆管壁的增厚,术语叫“增生”。
  第二步:异常增生。当胆囊壁和胆管壁组织长时间不断地增生,便难免会出现异常增生的情况,异常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也就是组织癌变之前的最后一步,这次之后胆囊组织便会往胆囊癌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步:胆囊癌变。
  结石的长期摩擦和刺激才最终导致了癌症的发生。上述整个过程需要10~15年,尽管有些胆囊结石的患者没有症状,但也有可能得胆囊癌。

吃下去的胆囊癌隐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高蛋白质饮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樊主任告诉我们,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很明确,在不发达的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较低,可能只有2%~3%,而高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却可达到10%左右。
  其中的区别很可能来源于生活方式——饮食。一般来说,容易引起胆囊结石的食物主要为高糖高脂类,尤其是脂类含量比较高,比如油、肥肉这些显性脂类,这也就解释了高发达地区胆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原因。郎主任提醒我们,还有隐形的油脂类食物也应特别注意,尤其是已经发生了胆结石的人群,隐形的油脂包括大家常吃的干果类,水果中的牛油果也含有较多的油脂。
  另外,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过快,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长期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所以长期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等也时有发生,而这些也都是导致结石发生的诱因。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一定要切除胆囊吗?什么样的情况下,胆囊才必须摘除呢?
  郎主任告诉我们,手术切除只是胆囊结石可选治疗方式中的一种,存在下面这些隐患的胆囊结石,才需要通过手术及时处理:
  ①充满型的胆囊结石:胆囊里没有胆汁了,都是結石,这些石头会24小时不断摩擦胆囊壁引发癌变。
  ②表现为胃疼的胆结石:“病在胆,痛在胃”,胆囊结石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表现为胃疼。
  ③胆囊结石大于3厘米,以及胆囊结石发现超过10年以上。
  胆囊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在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之上,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日间手术,即上午做完手术休息观察后,晚上就可以回家。
  (编辑    车翀)
其他文献
菅鳳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髓损伤协会中国分会委员。擅长颈椎病、腰椎病、脊柱脊髓肿瘤、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陈 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脊柱神经外科学组专家委员兼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
期刊
付国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委,北京中医管理局中医技术质控中心主任等。擅长应用“宫廷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损伤等,并擅长运用振腹推拿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脘痛、头晕、失眠、痛经、尿
期刊
他是中国美食文化推荐大使,他是第六届世界烹饪大赛金奖和特金奖获得者,他是央视多档节目的主厨和主持人,他也是有着上千万关注量的“夏叔”。  打开某知名视频平台,夏叔的粉丝是130万,获赞350万有余,再打开另外一个平台,关注他的人群更多。随手打开被置顶的几个视频,小到家常的自制毛豆、麻辣凉面,精致复杂到西班牙海鲜饭和国宴大菜,都在他的笑谈和欢乐中一一呈现,简单的,他能如轻若重;精妙复杂的,他能举重若
期刊
受访专家叶志东  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擅长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动脉瘤的治疗、血透通路建立与维护、微创治疗静脉疾病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冠心病的“亲兄弟”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血管外科的叶志东教授,回忆了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个病例:一位急性发病的患者双腿失去知觉,已不能运动,下肢局部发黑,时刻疼痛难忍。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这些症状是由下肢动脉缺血所致,立马做了取栓手术,手
期刊
赵 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联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擅长治疗脾胃病、妇科病、过敏性疾病、男科病、睡眠障碍等常见病和疑难病。  专家向我们介绍了“姜家族”中的6位成员,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姜汁、姜皮。这6位“成员”,虽然制作的原材料一样,但制作方法不同,使其对人体的作用
期刊
柴嵩岩  国医大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创建“柴嵩岩中医妇科学术体系”:以“柴嵩岩月经生理理论”“肾之四最”“二阳致病”“妇人三论”理论学说为理论核心;以顺应周期规律、顾护阴血津液、用药以柔克刚、调整气化功能、补肺启肾为辨证思辨特点;临证注重舌诊、脉诊,是当代中医妇科学奠基者之一。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小
期刊
如何才能更好地缓解士兵们负重徒步的负荷呢?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牵头研制“勇士织衣”智能作战服。它是一种内穿型作战服,重量轻、柔韧性好,能自动变硬或变软以避免士兵受伤,同时可增强士兵肌肉机能以减小作用在身体上的负荷,从而减少长时间负重、在崎岖地形行军的疲劳损耗。在不充电情况下它可持续工作24小时,士兵背负45千克重物、以1.25米/秒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可以减少25%的代谢消耗。目前“勇士织
期刊
受访专家赵国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等。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主任委员等。  在癫痫
期刊
受访专家夏维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要从事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代谢性骨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对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亢、代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和性腺疾病的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牛卫国  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分会,健康运动学组
期刊
受访专家阮士怡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心血管领域大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2014年被授予中国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从事心脏内科和心血管疾病研究70余载。张伯礼  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