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电力供给的路径优化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苏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能源行业碳排放量超过全省碳排放总量的50%,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在能源行业中占比超过80%。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领域是主战场,电力行业是主力军。因而,我们需加快优化电力供给,推动电力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电力贡献。
  随着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电力各项指标保持全国前列,电力供给情况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用能体量规模大。2020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为6373.71亿千瓦时。2021年上半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384.8亿千瓦时,较2020年同期增长20.3%。江苏电网最高调度负荷在2021年7月14日达到1.204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供给渠道多元化。省内供给方面,“十三五”末全省电源总装机1.41亿千瓦,形成了煤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生物质发电等多种能源协同发展的供给格局。省外供给方面,江苏电网建成了特高压“一交三直”和500千伏“六纵七横”的骨干网架,区外来电引入能力超过3600万千瓦。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区外来电最高达到3014万千瓦,规模居全国前列。
  新能源发展加速化。“十三五”末,江苏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496万千瓦,較“十二五”末增长369.9%。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22亿千瓦时,较2015年电量占比由3.8%提高至10.3%,相当于减少省内发电燃煤消耗约1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0万吨。新能源已经由小规模补充电源升级为规模化重要电源。
  源网荷储互动化。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有力支撑电源、电网、用电负荷、储能高效互动。出台省级需求侧响应实施细则,削峰和填谷最大规模分别达到402万千瓦和359万千瓦。创新运用需求侧响应市场化手段,激励企业主动调整生产班次,将高峰用电负荷平移到低谷时段,增加新能源消费,避免出现低谷时段弃风弃光问题。“十三五”期间,累计促进新能源消纳4.25亿千瓦时。
  但也要指出,电力行业在加速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安全保供的艰巨性更大。相比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易受天气影响,“天热无风”“云来无光”“晚峰无光”等问题令发电出力不确定性高。电力平衡的复杂性更高。从多能协同看,新能源占比越高,电网调峰压力越大,能源之间协同难度越大,同时我省新能源发电资源与用电负荷呈现南北逆向分布,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任务繁重。能效提升的紧迫性更强。江苏产业规模大、制造业发达、民生用能需求基数高,未来用电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江苏电力行业应贯彻系统思维,凝聚强大合力,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电力供给实现“四个升级”,以务实的作风、先行的举措、领先的成效为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坚强支撑。
  推动规划管理升级。统筹好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协同发展。坚持海陆并行、风光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新能源项目开发,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借鉴德国、北欧等新能源发展经验,结合江苏省情,开展新能源和传统化石能源高效协同研究,确定最佳比例区间,做到既满足新能源发展需求,又确保有足够数量的传统化石能源机组提供保底服务。统筹好省内电源和区外来电协同发展。高度重视省内电源保供“压舱石”作用,继续加强省内电源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区外来电,减少省内碳排放压力。加快推进四川白鹤滩水电入苏特高压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青海、陕西等能源基地送电江苏研究。统筹好电源开发和电网建设协同发展。在开发省内电源的同时,同步规划电网配套工程建设,避免出现电源与电网建设脱节,导致新能源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推进500千伏凤城—梅里等电力过江通道工程建设,确保苏北新能源送得出、苏南负荷中心受得进。
  推动安全保供升级。夯实电力安全基础。保持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加强发电、电网、用电等各环节安全管控,坚决杜绝人身伤亡、大面积停限电、重大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守好安全保供的“基本盘”。强化资源供应监测。江苏电网平稳度过今夏用电高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了迎峰度夏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对电煤、发电燃气资源的监测研判,超前部署资源争取工作,强化过程管控,有力保障了机组满发稳发和区外来电最大力度引入。用好全国市场资源。进一步提升区外来电引入能力,扩大保供后备资源池。借助全国电力市场资源容量大优势,将区外资源作为平衡省内新能源发电波动性的重要手段,减轻单一依靠省内化石能源调峰的压力,提高安全保供系数。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针对新能源发电易受天气和自然灾害影响的问题,既要加强新能源自身抗风险能力建设,完善技术和管理措施,又要加强电力系统整体应急能力建设,灵活运用源网荷储互济手段,降低负面影响。
  推动创新动能升级。强化电网平台创新。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发互动的高端平台。主动服务国家能源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加强配电网和智能调控技术创新,实现配电网从常规无源网络向智能有源网络演变,保障海量分布式光伏灵活并网、能发尽发、能用尽用。推进电源绿色创新。推进存量煤电机组清洁化改造,加大碳捕捉和碳回收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煤电率先碳达峰,为电力系统全面碳达峰奠定基础。加强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安全并网和经济运行水平。探索配套政策创新。研究制定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提高新能源投资的吸引力。出台新能源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新能源消纳。探索研究新能源消纳差异化电价政策,对配有合理比例储能、出力波动低的新能源给予价格激励。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行机制,提高传统化石能源机组参与保底调峰服务的积极性。
  推动能效服务升级。支撑供给降本增效。深化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建设,扩大需求侧响应资源开发力度,增强运用市场方式削峰和填谷的能力,减轻尖峰负荷时段电力供给和低谷时段新能源发电消纳的压力。我省尖峰负荷全年时间为30—45小时,如果运用需求侧响应方式平移5%的尖峰负荷,相当于减少6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建设,可节约发电和电网建设等供给侧投资约175亿元。深化电力数据赋能。加强电源、电网、用电数据集成,打造省级电力大数据中心,实施资源安全共享,创新开展面向政府、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的多场景数字化产品开发,为能效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增加能效服务供给。深化“供电+能效”复合型供给体系建设,鼓励发电、电网等供给方提供更多的能效增值服务产品,减少用电企业单位GDP能耗和社会用能成本,降低电力资源供给总量和碳排放量。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其他文献
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回信,信中提到,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畏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中,新安旅行团旅行修学行程五万里,宣传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历时17年,曾经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赞誉,在中国青少年运动史上写
承东接西、呼应南北的地理位置,GDP总量占长三角区域总量的42%,人口占区域总人口三分之一……江苏无可争议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硬核”区域。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江苏着力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其中,沿海发展被放在全省江海河湖协同发展格局中要求系统推进。未来,江苏沿海地区将担负起在国际竞争格局和全国区域布局中找准坐标、高点定位,发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沿海轴”的重担,使沿海发展战略与长三
在当前的智能化浪潮中,算法尤为重要。政务算法是算法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它看上去是个新词,但实际上,从智慧城市、政务智能、人工智能等的实践开始,政务算法就已经以模型、应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形态存在了。随着城市数字化治理程度的提升,政务算法越来越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我们需要树立对算法的正确认识,掌握构建算法的科学方法,让城市运行更有序、政务服务更高效。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指令集合  算法是一个由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为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充分发挥区位、科教、产业等优势,推进技能人才供给侧和产业人才需求侧的改革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
从警十余年,今年是我到奎山派出所任所长的第三个年头。回望從警生涯,我始终牢记刚迈入警校时的那句誓言:“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凡事都要挺得起胸膛,对得起身上的警徽,不能让百姓寒了心。”中央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对于我们这个守卫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孕育出两位公安部二级英模、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和集体三等功7次的基层派出所来说,也是一次铸魂开新局、扬帆再启程的重要契机。  忠诚流淌在血液里  传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