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丹心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遍秦川八百里,仗武行义一支笔。长江饮马战洪魔,黄河润笔伐污吏……。”新华社编委、国内部主任万武义走进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殿堂——获得第九届长江韬奋奖后,为他高兴的同事即兴写的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万武义的新闻风格:用手中的笔,饱蘸着一颗滚烫而又富含社会责任感的心,尽情书写新闻人生。
  
  视调查为新闻要义
  ──让报道深植于真实的土壤
  
  “不能当办公室的坐客”,“只有深入生活一线,才能练就真本领”。进入新华社工作后,耳濡目染,新华社的优良传统和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使万武义终身受益。
  在新闻同行眼中,万武义以写调查性报道著称。当记者期间,他每年都有一半以上时间沉在基层调研,采写的数十篇(组)调查研究报道,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阅后多次作出批示,不仅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也推动了一个方面或一个地区实际工作的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地区和干部因工作作风不扎实,陶醉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中,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一时间社会上养猪、养牛“专业户”、“万元户”满天飞,甚至说有的“万元户”数钱用秤称,好像农村已经富得流油了。情况究竟怎样?1985年初,作为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的万武义,带着新闻人的特有责任和敏感,一头扎进秦巴山区。
  实地一看,万武义的灵魂深处也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强烈震颤。在汉阴县一个原有200口人的山村里,由于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最后仅剩下70多口人。家家缺吃少穿,没有一家有食盐。面对饥饿和贫困,村里花40元钱雇人向上级写了一封反映信却杳无音信。
  雪后的阳光穿过破漏的屋顶,一户人家的破茅草房内处处闪耀的“金光”,将眼睛灼得酸痛。屋里除了一堆土豆,没有一粒粮食,床上一块发黑的破棉絮下面是稻草,全部家当不值一双皮鞋钱。女主人是个傻子,一个小孩瘦得皮包骨头、像猫似地蜷缩在稻草堆里,看见生人想哭却没有力气发出声音来。
  下雪不冷化雪冷,走出门,刚好碰见上山砍柴归来的男主人。只见他穿着露屁股的裤子,光着上身,衣服搭在扁担上,身上布满一道一道的血痕。
  “肉划破了还能再长好,衣服破了却没有钱去买”,面对为什么不穿上衣的疑问,男主人无奈地回答。当听说记者是省城来的“干部”,他跪着抱住记者的双腿高喊救命。万武义顿时泪流满面。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曾到过该村,但不是来帮助群众解贫济困,而是带着女儿来进行所谓的忆苦思甜教育。
  历时半年,三到秦巴山区,万武义在新华社总社和陕西分社领导的支持下,一口气推出《对山区贫困现状要有足够的估计》《在一串串增长的数字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被干部遗忘的穷困角落》《警惕新形势下旧病复发》一组四篇调查报告,如实反映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山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它们犹如一枚枚重磅炸弹,将平静的湖水掀起一道道波浪。
  报道送到中央负责同志的案头,胡耀邦和习仲勋同志在3天之内连续作出4次批示。陕西省委把这四篇调查作为当年16号文件予以下发,省委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学习万武义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决定》。1985年6月,新华社对万武义发出嘉奖令,号召全社编辑记者学习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采访作风。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把触摸群众冷暖、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追求”,万武义用一篇篇深入调查得来的报道诠释着自己的诺言。
  1986年夏,针对当时农村粮食收购政策存在的问题,万武义深入关中地区采写了《千阳县实行夏粮收购“双轨制”政策调查》,稿件得到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高度重视,并专门向新华社发函,对记者的调查给予充分肯定。
  1988年3月,他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按“长官意志”统计和上报数字的问题,深入调研采写的《延川县多次变更统计数字的背后》等一组四篇报道,反映了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被国家统计局作为当年正式文件下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要获得真实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但是,时下新闻业界却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喜欢在网络上粘贴新闻、在报刊中寻找采访线索、整日泡在会议里写报道,即使到了基层也是“蜻蜓点水”。
  对此,万武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呼吁:要重视深入调查研究,否则就会导致采访功能的弱化,进而会窒息我们的新闻生命。工作间隙,他还对新闻实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思考,探索新闻活动规律,撰写了《在表象真实的背后──谈宏观与微观的真实》等一批新闻理论研究文章,《浅谈记者的调查研究》《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被作为新华社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教材。
  
  勇者无畏知难也进
  ──以记者操守书写新闻价值
  
  新闻报道稿件,承载着一名记者的良心与责任。
  采访万武义时,在他笔记本的扉页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建设时期,许多同行无私无畏,甘冒风险,勇于牺牲。他们的精神始终是我履行记者职责的源动力。”
  “无私无畏”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谈及他1989年采写的“魏明生事件”一组报道,其中的曲折艰辛,虽然近20年过去了,万武义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的一天,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安康地区行署专员魏明生在离职赴省城就任之前,在全地区的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吃喝拿要”的“告别活动”。得知情况,万武义受命立即赶到安康展开调查,走访了所有能找到的知情人,经历了采访不配合、态度突然变卦、有关方面设置障碍等种种曲折。历时4个多月,万武义和同事终于搜集到了30多份有力的证据、证词。
  调查采访结束后,万武义将报道拿于魏明生本人见面时,魏明生承认调查材料属实,但请求不要“捅出去”。在此种情况下,万武义情绪十分复杂,魏明生年过5旬,花白头发、曲肩駝背显得是那样的老态龙钟。记者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魏明生毕竟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多年,辛劳了大半辈子,万武义深知这一报道会对他的整个人生影响有多大。
  恻隐之心和记者职责孰轻孰重?记者的调查、报道权利属于谁?矛盾之际,在秦巴山区调研时“哭不出声音的孩子”、“高呼‘救命’的那个父亲”的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万武义的脑海中。
  想到这些,万武义如芒在背:“记者啊记者,你的良知就是要永远恪守职责,无数群众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啊。”记者的操守战胜了恻隐之心,万武义义无返顾地干了下去!
  揭露魏明生“吃喝拿要”“百日告别”的稿件在内参刊发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严肃查处,并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内参稿件转发公开稿后,全国主要媒体纷纷刊播。中纪委、监察部领导随之发表谈话,要求“决不姑息迁就”。
  问题揭露之后,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牵扯的人很多,“放血抽筋”的威胁也随之而来。怀着记者的崇高职责感,在新华社社领导的支持下,万武义又连续写出了《“吃喝专员”魏明生强拿硬要激起民愤》《“吃喝专员”辞职不行、罢免不成,照当全国人大代表》等一组稿件,中央领导先后5次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罢免了魏明生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有关方面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这一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新闻界誉为舆论监督的一个范例。
  记者之路注定会充满艰险,受到威胁和恫吓是家常便饭,它时刻考验着记者的勇气和胆识。1986年,万武义采写的《陕西商县发现一家杀人“黑店”》等一组稿件,最早向中央报告了这个“黑店”两年共杀48人的骇人事件,有关部门认为向外国媒体“泄露了机密”进行反调查。为防备意外,新华社陕西分社领导安排他临时外出“躲避”。最后,这组稿件引发的官司,因最早向中央报告并受到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表扬而画了句号。
  1987年,在延安地区抗洪救灾关键时期,万武义了解到延安市电力局改线施工的部分职工在住地白吃白喝,还因向水库索要鲜鱼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置水库排洪、数万群众生命安危于不顾,擅自切断水库电源的情况后,连续采写了《延安电力局施工队在改线施工中向孙台水库要鱼不成竟切断水库防汛电源》等多篇稿件。通过新华社的公开报道,使这一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水电部派出工作组进行查处。后来,西北电管局负责人对万武义说:“你的一篇报道使我们损失了几百万元的奖金”,万武义则严肃地回答:“这可解除了数万群众遭受灭顶之灾的威胁!”
  写报道难,尤以写批评报道更甚。每有批评报道出炉,说情、恐吓、反调查等就接踵而至。
  万武义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深知记者手中的这支笔分量很重: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他坚持“真”字当头,“实”字在前,每篇稿件都小心求证,做到“三见面”,有时甚至让被批评对象自己审稿。篇篇报道无一失实。
  一心为民,使“万武义”在当地成为名片。在他工作过的地方,至今老百姓还念叨起他。
  
  秉笔直书为民分忧
  ──用笔下的新闻影响今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身处新华社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国家大通讯社,万武义无论当普通编辑记者,还是担任领导,都紧绷宏观思维、大局意识这根弦,始终怀着对广大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自觉地为党、为国、为民分忧。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全线告急。荆江又是长江最险的一段,预测水位将达到50米以上,超过警戒线,是抗洪抢险的主战场。全世界关注,全国人民关心。当时的荆江面临着3种可能:
  一是分洪。全国人大常委会曾通过荆江水位超过一定控制线就要实施分洪的法规。有一部分人主张分洪,即使损失再大也合理合法。但分洪区内还有相当部分不愿撤离的群众,一旦炸坝,洪水将一泄千里横扫分洪区。二是不分洪。这要冒很大的风险,荆江水位远高于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万一溃堤,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会一片汪洋,并将祸及江西、安徽等地。三是既不分洪又不溃坝。
  前两种后果都不堪设想,第三种可能又有多少把握?
  在这一紧要关头,时任湖北分社社长的万武义在有关方面下达了第二道分洪准备命令时,带领记者兵分四路,仍在分洪区内采访有丰富治水经验的当地老百姓和相关水利专家,搜集和反映干部群众对分洪的不同意见,反映分洪区内群众的情绪和现实状况,反映汛情、雨情的变化走势,反映专家意见和抗洪抢险的部署安排。
  得知情况,写过《驯水记》、时任新华社社长的郭超人在电话中动情地说:“万武义同志,我向你表示崇高敬意。”总编辑南振中同志要求:尽快撤出所在位置,确保安全。
  风雨飘摇的荆江,让他们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在征得新华社领导的首肯后,他们创新内参发稿形式,采用连续的、不间断的“滚动内参”方式,用手机向总社编辑口述滚动快讯,及时、密集地把第一线的情况向中央做了反映。为中央最后决定“荆江不分洪”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洪峰走,我也走,一直跟到九江口”,被誉为“千里追峰的记者”的万武义从宜昌跟到九江,采写了《保卫大武汉》《荆江保卫战》《民主精神的丰碑 改革开放的胜利》等系列重头稿件,先后受到湖北省委、新华社、中宣部的表彰。
  在新闻实践中,万武义一直坚持落实“三贴近”原则,深入到火热生活的第一线。他认为,惟其如此,记者笔下的报道才能客观、真实,具有亲和力、公信力,才能经受住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2004年,国内部获得了“江苏铁本公司未经国家批准肆意乱占大批耕地”这样一个线索,万武义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能够反映违反宏观调控政策的反面典型,便抽调精兵强将奔赴江苏进行实地调查。但是正当的采访活动受到了多种干扰和阻挠,有的记者心灰意冷打了“退堂鼓”。
  了解详情后,万武义主动给执行任务的记者出点子、想法子,进行鼓劲,鼓舞信心,并明确表示如果出了问题,后果都由自己承担。最后,报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央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国务院9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报道《拆迁多户民房 占近六千亩地——常州一民企长江边大建钢厂引民怨》还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这组报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也成为我国当年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能谋敢为协同作战
  ──在建设团队中升华新闻人生
  
  无论是任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还是当国内部主任,万武义都把创新舆论引导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强、作风硬的编辑记者队伍当做提高新闻竞争力的头等大事来抓。
  主持国内部工作后,万武义按照社党组和总编室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不仅出色组织指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国内新闻报道、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抗击非典、神舟系列飞船发射、青藏铁路通车、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而且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创新报道,使整个国内部新闻报道工作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出新出彩,有效地引导了国内新闻舆论。
  在时政报道中,万武义和同事们积极创新中央新闻报道,突出权威性,增强贴近性,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中央新闻报道任务。在部委新闻报道上,注重开拓部委高端新闻资源,加大对重大政策和热点事件的跟踪分析,强化解读,突出时效性和不可替代性。整个报道多次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社党组的肯定。
  根据媒体市场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他们先后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服务专线、以金融证券和房地产为特色的财经专线以及以社会新闻为特色的社文专线。三条专线逐步明确定位,发挥各自特色,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条专线分别经营的“生活观察”、“财经聚焦”、“新华调查”等重点栏目,有效提升了新华社的新闻竞争力。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他们创建了有固定人员的今日新闻编辑室,随时启动应急机制,紧密跟踪事件进展,坚持及时準确、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反映。运行以后,不仅有效提升了新华社国内报道的影响力,而且受到媒体用户的好评。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单位建设效益的提升无不归益于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在新华社这样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如何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实现资源效能最大化,是万武义重点考虑的问题。
  “领导与部属搞不好关系,团队战斗力不强,更多的是领导的责任。”向来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偶像的万武义牢记八个字:宽待同事,善待部属。
  “有女不嫁记者男”。记者们终日奔波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很难顾家。因此,万武义就在部里倡议,每过春节国内部部务会和部党委就给每名记者家里发去慰问信;有人过生日,就寄去一张生日贺卡,送上一份生日礼物;每年社里批给部里的招待费,几乎全部用来给节假日加班人员、值班人员进行补贴……
  熟悉万武义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特殊的日记本,记着自己平时或因“官僚主义”、或因不了解情况而对同事、部属产生的误解,甚至造成的伤害,找到合适的机会主动地解释、沟通与道歉。
  记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闻的质量。万武义在国内部主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成才活动,每年都进行“用好手中这支笔”业务研讨、评选“我的得意之作”、请不同年代的优秀记者讲述“我的成长史”等系列活动。他还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通讯社人员绩效考核的统一要求与记者个人的资质情况相结合,鼓励冒尖,给特殊人才、优秀人才成长搭梯子、建平台。近年来,一批记者很快脱颖而出,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大战”中独领风骚。
  置身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万武义时刻以记者的神圣使命跋涉前行,更珍视记者这个光荣的称号。采访结束,他坦诚地说道:“在我的笔下有‘应景’之作,也有受命之作,但绝无违心之作。因为,我是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
其他文献
从“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随着CNN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由西方媒体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所引起的中国公众抗议活动正在渐渐平息。在这场媒体论争尘埃落定之后,反思中西方媒体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原因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新闻理论课的课堂上,三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在授课老师郑保卫教授组织的评报环节中
期刊
以声音作为信息载体的广播媒介,无法像电视媒介一样,通过丰富的画面语言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铺天盖地的奥运宣传和报道相比,广播媒体的声音似乎略显微弱。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依赖听觉的广播媒体,虽不如眼见强烈,但科学证明,“我们的耳朵在辨别细微差别方面要比眼睛更强。人的耳朵能辨识的噪音何止几千种,远远超过我们的眼睛所能辨识的色调和光度的总数。”①从美学角度来看,视觉审美、听觉
期刊
企业主办的内部资料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构建和宣扬企业文化。事实也证明,企业发展就必然要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构建。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内部资料的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和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期我们将视角投向企业传媒。  主持人:大家好!本期“企业与传媒”栏目特意邀请几位企业内部资料的主编,就企业内部资料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他们分别是伟志集团《伟志服饰》执行主编巴新建、海星集
期刊
“寻找昆明好人”是由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条形码”栏目举办的公益活动,自200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已经成为昆明的一个著名公益品牌。2006年初,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种大背景下,“都市条形码”推出了为期两个月的“寻找昆明好人”大型活动。活动倡导的主题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2006年3月启动的“寻找昆明好人”大型活动仪式上,又以“
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下属的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在2007年底发布了《城市居民广告接触度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以往采用媒介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等测评指标的广告效果研究报告,首次使用ACI(Advertising Contact Index,广告接触指数)的测评指标,从受众广告接触行为的角度,勾勒出城市受众广告接触情况的概貌,厘清了城市受众接触广告的一般情况,使广告效果精准测量
期刊
2008年对于大多数中国媒体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大事之秋,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媒体在期间扮演了记录者、传播者与推动者的角色。这期间,网络媒体完成了主流化转型,中国网民在这一次次大事件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主流化的愿望。本文从受者——网民;事件——突发事件;传者——网络传播机构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网络传播应有的策略。    一、受者:越来越主流的中国网民    最新的C
期刊
编者按:  2008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是圆梦年,也是灾难年;这是创新年,也是转折年。这一年,特大地震袭击中国,百年奥运圆梦北京;这一年,金融风暴波及世界,全球合作备受关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轨迹。我们欣喜地看到,公民意识不断觉醒,传媒责任得到彰显……这一切都得益于传媒业的规范、革新与突围。为了梳理中国传媒业发展、变化、创新的足迹,本刊相继推出“2005年中国传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业受商业化的侵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随着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引进,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媒介批评观念逐渐获得新闻界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在对媒介批评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部分新闻学刊物和学术专业网站等尝试开办“媒介批评”栏目,开展较为专业的媒介批评实践。就新闻学杂志而言,《新闻界》杂志在2004年开辟了媒介批评专栏
期刊
自1998年至今,中国互联网10年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取得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2008年互联网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贺信中一句“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让互联网从业者为之振奋。2008年互联网在危局中求得机遇,门户网站分羹SNS,网络视频行业依“牌”行事,网络文学牵手传统文学……中国互联网正在规范创新中迈向主流。    一、中国网民达到2.53亿,超过美国——网民规模世
期刊
“我等不及2008年大选,宝贝,你是最好的候选人!你采取了边境安全措施,打破你我之间的界限。全民医疗保险,嗯,这使我感到温暖……”  这是视频网站Youtube上《奥巴马令我神魂颠倒》的一段歌词。在视频中,演唱者埃廷格在奥巴马照片旁大摆性感热辣造型,表达着自己对奥巴马的倾慕之情。据统计,这段视频在Youtube已被点击超过900万次,并且被无数的网站和传统媒体转载。①  奥巴马的当选不仅是其施政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