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长生不老术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都对死亡避之唯恐不及,并坚持狂热地追求“长生不老”之法。传说中的仙丹、不老泉、点金石、圣杯,这些传说中可以使所有者长生不老的“圣物”,从古至今都在被全世界的人类所追崇。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很久之前就将目光聚焦在一些长寿动物身上,意图找到它们的“长生秘诀”,并努力效仿。例如,曾有人宣称学习龟鳖的“吐纳之术”就可以有效地延长自己的寿命;还有人将这些“长寿”动物直接吃下肚子,以换来体魄强壮。如今,远离死亡更是演变成了一个价值1.4万亿元人民币的全球化庞大产业。这些资金被用于研究自然界生命力最强的生物,试图从基因学的角度出发,将它们长生不老的秘诀转移到人类身上。
  一只名叫Ming的北极圆蛤是现在已知的最长寿的动物,它的寿命“年轮”清晰地印刻在外壳上,它今年已经507岁高龄了。即使在度过了超过五个世纪的年岁后,Ming仍然拥有各种生命正在延续的迹象:觅食、代谢,以及繁殖。它是如何存活如此之久呢?答案是圆蛤已经掌握了控制细胞衰亡的关键因素。英国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似于Ming这样的动物可以减少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在新陈代谢中,细胞(特别是细胞内负责产生能量的线粒体)会不断地产生自由基,这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原子团极易与细胞成分反应,损坏生物膜系统和其他细胞结构,并引起蛋白质失去活性,引起基因突变以及细胞的变形、衰老和凋亡。而这些长寿的动物正是可以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延长机体细胞的活性。
  鸟类同样也拥有这种“驻颜秘术”。例如,鸽子的代谢速度是老鼠的三倍,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们遭受自由基的伤害也是老鼠的三倍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在代谢中鸽子产生的自由基数量只是老鼠的十分之一。一只好运的老鼠可以活到2~3年,而一只鸽子也许可以存活10~15年之久。几乎所有的鸟类都拥有这种延缓衰老的能力。此外,蝙蝠、陆龟和海龟等动物都进化出了相似的“秘术”。
  显然,这些动物已经成为动物界的“超级英雄”,它们的特殊能力就是让自己衰老的速度减慢,这在自然界中,貌似也是最了不起的“超能力”了。因此,这些生物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追求长生的人类最感兴趣的生物。不过,科学家们关注的可不仅仅是它们,还有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有关注过的原始生物也被列入了研究行列,用于探索如何使人类更为健康的生活,以便活得更长久。
  例如,通过一个为期4年的试验,美国波莫纳学院生物学家丹尼尔·马尔特内兹发现,水螅这种只有几个毫米大的微小原始生物,在实验结束的最后仍然和刚出生时一样,保持着不变的活力和生命特性,其主躯干处似乎拥有永久自我更新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水螅根本没有出现衰老的迹象,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身体老化、繁殖力降低以及死亡率增加等“衰老”问题。这种最为原始的生物,真正地实现了“长生不老”。而根据丹尼尔的研究,水螅的长生秘诀来源于干细胞。它们的身体主要是由干细胞构成的,干细胞可以持续分化,所以水螅的身体就可以持续更新。不论水螅身体哪部分损伤,干细胞都可以分化成相应的组织细胞,迅速完成修复。
  拥有神奇的“长生不老术”的生物中还包括一种名叫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物。它的玄奥之处在于:当饥饿时这种线虫的身体发育将停滞,而当恢复进食后,又会进入正常发育,但这时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将显著延长,并很可能延长2~3倍。此外,还有一些软体动物,例如一些珍珠蚌的幼体会寄生在鲑鱼的鳃中,它们会向宿主鱼注入一些抗衰老的蛋白,让宿主活得更加健康和长寿,免于遭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扰。另一种名为灯塔水母更是创造了“返老还童”的奇迹。它们并不像其他水母那样在产完卵后就静静死去,相反,灯塔水母会重新回到幼体时代,就这样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生命,因此这种水母也被称为“本杰明巴顿水母”(2008年电影《返老还童》的主角,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这些存在于自然界的自然之谜,都正在被研究者们努力破解当中。
其他文献
在日本大分县汤布院温泉堤坝,人们常常可以在树枝上看到一种个头不大的、胖墩墩的鸟,它们长着长而直的喙和短尾巴,当它们“吱”的一声贴着水面掠过时,便会留下一道蔚蓝色的弧影,非常美丽,引人注目。这种鸟叫翠鸟,头上以翠绿为底色,带着深蓝色的斑点,背部是天蓝色,翅膀和尾巴是靛蓝色,胸部和双颊是栗色,嘴和脚是红色,这些色彩让这种小鸟看上去十分艳丽。    翠鸟潜水捕鱼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在物色到捕猎对象后,它们
多个世纪以来,一些沙漠旅人称他们听见沙丘在“唱歌”。事实上,地球上的许多沙漠、岛屿甚至海滩,都被发现有会“唱歌”的沙子。人们在领略大自然的奇妙的同时也感到困惑不解:沙子为什么会“唱歌”?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根据实地勘察和实验提出了很多理论,但至今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肉桂色的沙子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低沉而有节奏,像催人入睡的催眠曲或信徒们的诵经声,有时又像西藏喇嘛法器对撞发出的
编译 陆长青  沼泽地里,一朵美丽异常的花朵散发着阵阵诱人的芳香。一只蜜蜂禁不住这香味的诱惑飞向花朵。然而,当它落到花朵上后,才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致命的陷阱——花朵迅速闭合,将蜜蜂关在里面。就像猎物被食肉动物吞下一样,可怜的蜜蜂经过短暂的挣扎后,最终成为植物之餐。    在我们的星球上,绿色植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生长,然后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不过,植物并不总是扮演被“吃”的角色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昆虫学家近日披露,几年前他在圭亚那考察时,清楚听见动物在地面和干树叶上活动的声音。他以为那可能是一只老鼠,结果发现它竟然是一只巨型狼蛛。这种体重可达170克、个头堪比手掌的蜘蛛也叫食鸟蛛,如此命名是因为一幅18世纪的雕刻显示了一只狼蛛吃蜂鸟的场景。实际上,巨型狼蛛很少吃鸟,而是大多以节肢动物为食,但若遇到其他脊椎动物,例如老鼠或蜥蜴,它也不会放过。不过,巨型狼蛛不依靠蛛网捕猎,而是
机电一体化专业最实用的设备是YL-235A型教学设备,在这套设备中,气动机械手由机械装置、传感器装置、气动装置和电气控制线路几部分组成。机械手的PLC控制用传统教学法分三大步进行:第一步,气路的检测与连接;第二步,电路的检测与连接;第三步,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在每执行一步的时候,教师都要分析讲解,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学生再动手操作。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停地巡回指导,即使是30人的小班教学,学生
世界上一共有大约2200种(也有说法是1800种)螳螂,它们主要分布在温带及热带地区。有一种演化理论认为,螳螂是从原蟑螂进化出来的,这两者直到白垩纪时期才与共同的祖先分化开来,这个共同祖先可能是一种长着螳螂状前肢的掠食性蟑螂。但与其白蚁近亲一样,螳螂直到早第三纪(第三纪是指从6500万年前~26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才变得常见并丰富多样起来。  螳螂有两根尖利的前肢用来牢牢地抓住猎物。螳螂的第一胸环
化学家追踪可可的化学遗迹,大大推进了现代人对可可历史的认知。  当西班牙殖民者于1519年首次抵达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迪兰时,他们看到了种种奢华场面,其中就有人们向蒙堤苏玛国王敬献50罐起着泡沫的“巧克拉托”。这是一种用可可树的种子制作的饮料,也是今天我们所知的巧克力的前身。据西班牙史学家记载,阿兹特克人说可可饮料专门用来催情,这暗示巧克力与浪漫之间的关联自古以来就存在。事实上,现代科研发现巧克力中
1999年12月的一天夜晚,菲律宾群岛北部的吕宋岛突然断电,生活在该岛上的约4000万人立即陷入黑日盘之中。正在商场购卖圣诞礼物的熙熙攘攘的顾客乱成了一锅粥,各种节日聚会被迫中止,正在会见议员的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不知所措……人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度过了混乱不堪的十分钟之后,发电厂重新恢复供电,但公众仍处在黑暗之中,直到第二夭电力供应才完全恢复。一时间谣言四起,甚至有谣传说军队正在策划政变
冰雹俗称“雪弹子”,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小冰球。而能够产生小冰球的积雨云叫冰雹云。最初的冰雹云和下雷雨的积雨云一样,是由水滴、雪花、冰晶混合组成的。一旦遇到较强的上升气流,气流就会把冰雹云底部的水滴、雪花、冰晶混合物送到云的中上部,形成过冷水滴。之后,过冷水滴又再次跟冰晶、雪花碰撞在一起或者自然冻结,形成冰雹“胚胎”。此时的“胚胎”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最原始的不透明冰。不过,当上升气流减小,“胚胎
2008年6月18日,法国和瑞士天文学家宣布,运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先进的搜索设备,他们在太阳系以外距地球42光年的类太阳HD 40307恒星周围发现了3颗“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地球质量的4.2、6.7和9.4倍,公转周期分别为4.3、9.6和20.4个地球日。至此,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270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那么,这些太阳系以外的行星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行星?其上面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