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现实理论浅析中西方色彩知觉的文化差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享现实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沟通,获得的对共同经验的感知。共享现实由关系动机和认知动机引發;而社会关系及个体经验的建立和维持又都依赖于共享现实的形成。本文基于共享现实理论来对中西方在色彩知觉上的文化差异做了简要分析,为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发展乃至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帮助我们利用共享现实理论来更好地理解这种跨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共享现实;色彩;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何燕芳(1992-),女,摩梭族,云南丽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2
  一、共享现实理论概述及分析
  (一)共享现实的含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外部的客观世界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形成自己的主观经验,而当你将这些主观经验与他人、社会共享并得到了外部的认可时,这些经验也就变得不再主观,而是成为了一种被他人认可的客观现实。这个将主观的经验“客观化”的过程就被称为“共享现实”( shared reality)。共享现实指的就是个体通过人际沟通,获得的对共同经验的感知。
  共享现实(Shared reality)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ardin和Higgins提出,目的是为了整合人际关系以及认知过程。共享现实由关系动机和认知动机引发,社会关系及个体经验的建立和维持都依赖于共享现实的形成。它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也可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在本文中,基于对中西方色彩知觉的文化差异分析来看,共享现实在这里是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而出现的。也就是说,本文中的共享现实是基于人的心理层面来进行分析的,我们都知道,让两个人通过人际沟通来达成完全一致的观点,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一般来说,共享现实只是说个体在人际沟通或社会群体中感知到自己和其他人拥有共同观点,而不是真正彻底地形成了共同观点。因此,共享现实既包含了大家在客观社会生活中外化的统一,却也不仅限于此。它可以是表达出来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它可能是即刻形成的,也可能是长期存在着的。共享现实形成了一种客观意识,而在某种程度上,意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而反作用于已有的共享现实。
  (二)色彩知觉的共享现实:文化差异
  说到色彩知觉,先来举一个简单的事例:当你拿出一幅京剧脸谱图,有红脸、黑脸、白脸几个不同角色,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红脸代表忠义耿直、黑脸代表严肃威武而白脸则代表奸诈多疑。而试想当你将这幅画放到一个西方人面前,他们就很难分辨出这颜色之下的内涵了。这是为什么呢?
  上文提到,共享现实是由关系动机和认知动机引发,社会关系及个体经验的建立和维持都依赖于共享现实的形成。换句话说,共享现实使主题经验获得了信度、效度,从而成为了主题的客观经验。回到这个事例,西方人之所以无法分辨出京剧脸谱颜色的内涵,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京剧脸谱色彩认知这一共享现实,而这种共享现实的缺乏又是由于西方社會缺乏对于京剧脸谱的关系动机和认知动机,从而也无法引发出共享现实来形成主体的客观经验。京剧作为中国独有的国粹,自然无法轻易地在西方社会里引发共享现实。而这种中西方在色彩知觉上共享现实的差异,实际上是由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色彩的文化普遍性与文化差异实际上与共享现实紧密相关,接下来本文将基于共享现实理论来对中西方在色彩知觉上的文化差异做一个简要分析。
  二、黑色——正义与邪恶
  首先来说黑色。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黑色。在古代,黑色也被称为玄色,认为它是一种庄严肃穆的色调,古时候达官显贵及有身份的人喜穿黑衣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尊贵,人们也将黑猫称作“玄猫”,将其看作是一种神秘肃穆的象征。上文提到的京剧脸谱,脸谱角色中的黑脸代表严肃威武,这也是有迹可循的,典型代表人物有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张飞、李逵等。类似的人物形象,还有中国著名国产动画《黑猫警长》中充满正义、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作为正义的化身,他也以黑色形象出现。
  黑色(black)在西方文化中却经常被视为禁忌色,在西方人的认知当中,它往往象征着死亡和灾难,如英语短语To wear black for his father意思是为他父亲戴孝,black words指不吉利的话。同时,黑色也象征着邪恶和犯罪,如black guard恶棍、流氓,a black-leg骗子,它还象征着沮丧,如black dog意为丧家之犬。不同于中国,黑猫在西方世界里通常是凶兆,是不吉利的象征,常常将黑猫与邪恶的女巫放在一起。
  中西方人对于黑色的不同知觉来源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差异,而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中西方缺乏这一共享现实。而到了现代中国,黑色的象征意义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西方文化中关于黑色的客观意识在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发展反作用于中国已有的共享现实,并形成了新的共享现实。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另一方面黑色又由于其黯淡无光的特性变成一个邪恶的象征,例如将心术不正的人称为“黑心”,丑恶的不可告人的内情是“黑幕”,它也表示犯罪,如欺骗消费者的店叫“黑店”,用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作“黑钱”等。
  三、红色——喜庆与残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是中国人崇尚的主要色彩之一。在中国人眼里,红色就是喜庆的象征。最常见的就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红色衣服、红烛、大红喜字……红色显然是主色调。而在春节时,大家都会挂红灯笼、放红色鞭炮、发红包等等。同时红色也象征着成功和顺利,比如现代媒体很爱称风头正劲的年轻艺人为“当红炸子鸡”,公司盈利后要“分红”。红色还象征着美丽,如美貌女子被称为“红颜”。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red)在很大程度上却带有贬义。说到红色,大家联想到是的血的颜色,象征着叛逆、残暴,联想到流血事件。如a red revolution 赤色革命,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等。红色也象征着危险,如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等。红色也有耻辱的象征,西方文学作品中《红字》主人公身上的红字就被看作是一个耻辱的烙印。   综上来看中西方对于红色的认知较为绝对化,然而在现今的中西文化中,中西方关于红色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共享现实。例如现代中国通常将那些地下的淫秽场所称为“红灯区”,而西方文化中也有red-letter day一词来表达喜庆的日子。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与合作之中产生了共同的认知动机,从而拥有了新的共享现实。
  四、白色——凶兆与纯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是禁忌。白色常常作为凶兆和死亡的象征,在中国,自古以来每当有亲人逝世,所有家属要穿着白色的孝服、送白色花圈、设白色灵堂。另一方面,白色也象征着失败,比如战争失败后输的一方“举白旗”代表投降,付出很多却没得到回报就叫“白忙活”。白色还象征着奸诈阴险,如京剧脸谱中白脸的曹操就是一个多疑狡猾的奸雄。白色还象征着地位的低下,如“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就是指没有文化的人,智商水平低于常人的人被称为“白痴”。
  在西方文化中则大相径庭,白色是西方人主要的崇尚色之一。新雪的颜色、百合的颜色,无一不象征着纯洁美丽。在传统的西式婚礼上,新娘都会穿上白色的婚纱礼服,象征着爱情和婚礼的庄严纯洁。我们在西方许多影视资料当中看到的天使和上帝多数也身穿白衣,长着白色翅膀,用白色的主色调彰显出了人物形象的圣洁。白色同时也象征着正直,如white men高尚的人,还象征着较高的地位,如white-collar worker白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西方崇尚白色的认知动机也逐渐渗入中国,从而引发了新的共享现实。现代的中国虽然仍保持着以白色为丧事主色的传统习俗,但是许多年轻人也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西式的白色婚礼。“白领”一词也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现在,白色在中国也广泛地被看作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结语:
  本文从共享现实这个概念把人的认知动机与共享现实联系在一起,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下不同的认知动机引发出来的不同的共享现实。这可以让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中西方文化色彩知觉文化差异背后所隐含的机制,共享现实并不是绝对化的、稳定不变的,它时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延伸到具体文化差异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色彩知觉文化的产生基础以及中西方色彩知觉的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现代英汉心理学词汇[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张厚粲等主编, 2000.
  [2]颜色词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义分析[J].杨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06).
  [3]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含义比较[J].窦成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4]汉英颜色词“红”与“黑”的语义内涵及其文化背景浅析[J].梁玉玲.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5]从“红黄黑”看中西文化的異同[J].李蔚.延邊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6]Shared Reality: How So-cial Verification Makes the Subjective Objective. HARDIN C D,HIGGINS E T. Handbook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The Interpersonal Context.1996.
其他文献
目的:HBV有很高的异质性,迄今为止,HBV基因型已经被分为A-H 8个基因型.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HBV基因型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亦可能与人的种群、感染途径、疾病的感染谱、病情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在各个情景下的表达方式,以避免文化摩擦的产生。作为交际中经常会用到的“道歉”的表达方式,日本人用起来像一般的寒暄一样轻松,而中国人则难以启齿。究其原因有面子说、责任和关系修复说等等,从这些因素出发,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和日本人进行交流时必须特别注意在道歉的表达方式中不能找借口,善用开场白以及注意措辞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道歉;すみません;表达方式  作者简介:
摘 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话语标记的定义,归纳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的分类、特点,分析了口语中话语标记的来源及其语用功能。  关键词:话语标记;综述;分类;来源;语用功能  作者简介:张爱珍(1990.1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 要:本文选取了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流行语“X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凭借在百度新闻上的语料,运用文献法、归纳法、举例论证法等,探讨了“X哥”类词语的语义特征、造词方法和“X哥”类词语折射的社会文化和民众心理。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掌握这类词语,更好地把握这类词语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X哥;语义特征;造词理据;社会文化心理  作者简介:宋歌,女,北方民族大学文字学专业研究生
细菌性角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变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角膜疤痕,甚至角膜穿孔和眼球丧失。铜绿假单胞菌是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该病原
目的: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它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是当今肾病学者热切关注
目的:新生儿期细菌移位是发生在新生儿早期的一种一过性肠道原籍菌的移位。有动物实验证明健康、正常的新生动物可以普遍发生肠道的细菌移位。本实验的目的是:1采用细菌培养,鉴
摘 要: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促使了网络语言的发展,使之成为了社交中一项新兴的重要语言,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我国语言学界的关注。所以就要求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网络语言,使其发展向积极方向迈进。此篇文章就从社会语言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以便于可以为网络语言的深入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本文通过对雍正年间修订的《宁波府志》的梳理,分析该地方志对宁波本地文人的生平以及各方来客在宁波府期间从事的文学活动的记录,将他们的个人创作、总结编修作品、石碑篆刻以及描写宁波当地风物的作品尽数纳入,分门别类,为研究文人们的创作生平以及宁波府文化底蕴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宁波府志;文献价值;查漏补遗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成语反用现象是指把原来的成语中改换一个或从多个字或者改变原来成语中字的顺序从而产生一个与原来成语的意义相反的新的成语的现象。成语反用现象不同于成语倒用现象。成语反用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  关键词:成语反用;成语倒用  作者简介:邢梅萍(196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