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分析方法在老年慢性病贫血患者中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参数分析方法在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性贫血(ACD)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生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IDA和ACD二组患者的铁参数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F)、血清铁蛋白(S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及炎性指标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C反应蛋白(CRP)和铁调素(Hepcidin)血清含量。 

结果

在IDA和ACD鉴别诊断中,铁参数中的SF(98.6比6.0,P=0)和sTfR/logSF(13.1±4.4比27.6±16.5,P=0.002)有临床鉴别诊断价值;二组贫血患者炎性因子皆增高,只有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在IDA和ACD单病种诊断还是在二者鉴别诊断中,Hepcidin(144.6±1.9比86.5±3.1,P<0.05)都有临床鉴别诊断价值。相关性分析显示,sTfR/logSF与SI呈负相关(P=0.002),与TIBC和TRF呈正相关,而与炎性指标无显著性相关;Hepcidin与炎性因子IL-6、TNF-β呈正相关,与SI呈负相关,sTfR/logSF与Hepcidin之间也具有正相关性(r=0.376,P=0.005)。 

结论

多参数分析方法可对老年性ACD作出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影像学分型特征,并探讨其在治疗策略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连续收治的3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SISMAD均接受保守加抗凝治疗,对肠缺血症状超过10天不缓解的SISMAD患者实施手术或支架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CT血管造影随访。在本组和所有报道SISMAD影像学特征基础上提出新的分型,评价本组和报道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一直是血管外科的急症和重症,其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一直较高。随着血管外科医师以及基层医院医师的重视以及腔内技术和器械的进步,近年来对这一危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较好的认知和提高。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破裂性腹主/髂动脉瘤的新进展、新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目的分析皖北地区布加综合征(BCS)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来自皖北地区信息资料齐全的554例确诊BCS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例组性别、年龄、病史、城乡与职业、地区,临床症状和病变分型。临床症状、体征主要包括:食欲低下与乏力、发热、腹痛、腹水、黄疸、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色素沉着、下肢溃疡形成等
目的明确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及患侧颅内代偿与颈动脉硬化狭窄临床事件的关系,探讨多维度评估预判眼脑缺血临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符合入组与排除标准的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病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颈动脉狭窄度(NASCET法),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斑块成分及形态进行诊断,并按MRI-AHA分型进行危险度分级。使用头颅CT灌注(CTP)联合颅内DSA结果,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及晨峰血压的关系。 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年龄60~81岁,其中男性59例,女性43例,根据患者25(OH)D3浓度,将患者分为两组≥50 nmol/L的患者为维生素D充足组(充足组),<50 nmol/L的患者为维生素D缺乏组(缺乏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压相关指标,同时对25(OH)D3浓度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晨峰血压相关因素及不
目的运用量表评估方法,观察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微型营养评估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简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201例初入院老年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调查其生活状态和社会经济情况,分析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最高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者出现日常生活能力降低风险较高,是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者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 方法分析我院有心脑血管病、且服用氯吡格雷或与拜阿司匹林合用12个月的老年患者,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分析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情况。 结果共入组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85.2±7.9)岁。属于CYP2C19快代谢型(EM)97例(38.8%),中间代谢型(IM)11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多模式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成组设计的前瞻性研究。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普外科或骨科手术的患者560例,年龄60~85岁,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以手术类型(胸科、普外科或骨科手术)作为分层因素,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多模式镇痛组(多模式镇痛组)或单纯吗啡镇痛组(吗啡镇痛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连接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多模式镇痛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