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进入了高速运转的机器时代,人们的劳动也进入了相互协作,相互合作的时代。没有合作意识,没有团队精神,几乎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而,作为老师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有意识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共同分担,共同学习,并且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合作精神的好方法。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
  我们去宝鸡高新学校学习,发现他们也在课堂采用,可见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重视课改的学校中都受到了青睐,并加以实施。我们学校是走在课改的前沿,因而已实施了一年,并不断改进。怎么操作才好呢?大家都在探索中。
  一、人员搭配,科学分组
  要进行小组学习首先就要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组员到底多少人合适,我先后多次尝试,先是三人一组,后又四人一组,最后定成六人。小组内人员按好中差,男女一定比例搭配,一组六人,设组长一名。因为人多不利于个体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体现,人少互动不足,不能相互很好的启发影响。
  二、小组起名,振奋精神
  由小组成员协商,给自己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没有有想到,同学们在一阵热烈讨论后,都给自己组起了个不错的名字,什么奋进组,创新组……,个个都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小组第一次合作完成任务就很出色。我让各组组长把他们的组员名单及组名书面报老师时,我惊喜的发现:史天意组还有小组口号,奋斗目标,对组员的具体要求。这是没有想到的。觉得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了。我及时的在班内,表扬了这位组长,宣传他们的做法,并把他们的做法在班内进行了推广。
  三、量化考核,荣辱与共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各学习小组学习积极性,制定了,学习小组评比表。把课前准备,纪律,发言,作业,日清等几项进行考核。特别是课内发言,做为重点来抓,及时的给予学习小组加分。周周总结,月月奖励。量化考核和奖励机制的建立,让组内人人荣辱预与共。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奖励课外书,或是中性笔,笔记本。这样既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
  四、精心设计、加强自学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讨论前,小组成员要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再交流。
  五、注意方法,有效讨论
  小组内交流,采用轮流首先发言的方法。班内交流也采用轮流担任首席“发言人”的方法。教学实践中,开始我发现在组内的交流中,首先发言的,和班内的交流中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般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只是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这样一来,参与讨论的只有那些优秀生。其他人最后只是随声附和。我就想用什么方法让人人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呢?最后就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采用轮流首先发言的方法,让每个同学都有公平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差生光随声附和的结果。同时也给了每个同学在大家面前锻炼,讲话的机会。
  同学们在组内通过心灵的碰撞,在讨论,交流,争论中明辨知识,明辨是非。最后把组内还没有闹懂的,或事事而非的,是懂非懂的,知识难点梳理,然后在班级的交流讨论中提出来,在班内发挥大集体的智慧,组和组,生和生再次,充分的讨论。闹明白了,就算完,如还不明白,这时老师就要发挥作用了。要适时的加以点拨或讲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其他文献
人常说:“温故而知新”,思想品德课及时定期对所学知识复习总结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案例方法进行系统复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时政导入和情境设置,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政治性、现实性、广泛性、时效性。如2013年的时政热点:乌克兰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钓鱼岛事
期刊
我现在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名叫李宏伟,他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小情报员,在这里想说一说他的故事。  初一入学时班里有七十多名学生,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大概两周之后的一节语文课上,我看着花名册点名回答问题,当点到他回答时,他一站起来全班就哄堂大笑,等他一张嘴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原来,是因为他的口痴,他吞吞吐吐,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脸涨得通红。看到这样的现状,我赶紧对他说:不要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掌握学习策略。那么什么是学习策略呢? 顾名思义,学习策略,即是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去体验英语学习。研究
期刊
【关键词】物理课堂创设课堂情境情景形式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
期刊
八月份的一天中午,在一条乡村土路上,我蹬着一辆自行车慢慢地前行在家访的路上,听着耳边知了烦躁的叫声,看着路边庄稼因为炎热而不安的身影,我的内心却是一片欣喜,因为我要把学校对学生爱带给我班初一新生,带给我班新生家长,带到我班学生的家中。  “您好!感谢您把孩子交给固中,感谢您把孩子交给我,请您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您的孩子。同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请多多帮忙……” 我委婉地向家长表达着自己的
期刊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讲究兴趣,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讲求语言的趣味性,那么这种“磁场效益”肯定会产生。在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化学韵语、口诀、诗歌、顺口溜,可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所以,在我的音乐
期刊
调查发现,国家“实现两免一补”政策以后,学生失学根本不是因为教育经费问题而辍学。造成农村青少年、儿童辍学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给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呢?究其原因何在?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先来看看造成农村青少年、儿童失学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困生群体基础薄弱,能力低下,毅力不足,兴趣淡然的学生群体。九年义务教育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往往体现非常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
期刊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花边有多长”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7页的内容。  2.教材简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
期刊
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