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南”考辨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胶东半島海阳、莱阳等地以及辽东、辽南鞍山、辽阳等地许多居民都称自己的祖先来自“云南”或“小云南”“山东小云南”“山西小云南”等。“小云南”在何处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这其中就包括云南说、山西说、贵州乌撒卫说等。其中以云南说和山西说为主。实际上,两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缺陷。持云南说者,对解释明初为何由该地大规模移民胶东缺乏有力证据;而持山西说者,更无“小云南”即在山西的直接史料。要解决“小云南”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小云南”在何处?二是其民如何迁徙到胶东半島。本文拟就第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论说“小云南”在云南的学者列举了许多较早的材料,但其中明确提到“小云南”字样的都是元代以后的材料。实际上宋代文献便有“小云南”的记载。宋人著《宣和书谱》卷十九记载:
  章孝规,不知何许人,尝为路鲁瞻,书云南木央。详考其始末,则鲁瞻者,唐边臣方面之官。云南者,蛮夷之地。古有大云南、小云南是也。木夹,则彼方所谓木契,蛮夷之俗,古礼未废,故其往复移文犹驰木央。鲁瞻之书当是复云南之移文。
  这条材料明确提出“大云南”“小云南”的名称,但并未指出大、小云南是否就属于滇的范围。宋人李曾伯《可斋续稿》后卷三记载:“如边防事件,则臣近奏已陈大略,不敢重渎。如大理一路,则去年屡令俞兴桑愈遣间体探。小云南以往今皆为北人降附地分,路不复通。”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人所言“小云南”确在滇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小云南”名称及其属于滇地的明确记载早在宋代便已有之,并非论者所言是明初以来才出现和流行的。
  有学者指出《明太祖实录》中便有“小云南”的记载,这是其第一次出现在明王朝正史中(边百森)。实际上,这并非“小云南”在正史中的最早出现。《宋史》卷四九六记载:“邛部于诸蛮中最骄悍狡谲,招集蕃汉亡命,侵攘他种,闭其道以专利。日大云南蛮,日小云南蛮,即唐南诏,今名大理国,自有传。夷俗尚鬼,谓主祭者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小云南”在大理国范围之内。由此可知,“小云南”之称早在《宋史》中便已出现,而并非首次出现在明朝的正史中。
  大多数持云南说的论者都认为“小云南”在云南县云南驿。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七记载云南县有安南坡:“安南坡在县东南。《滇程记》:自镇南州普溯驿六亭而达云南县界,所经有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安南坡。坡有巡司,下坡地复坦,夷相传古云南郡治此,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这说明“小云南”在安南坡下。该书同卷又载:“云南驿,在县东,其相近有古城村,或以为古云南郡城也。自驿而西又八亭,达于赵州之定西岭。”同书两处出现古云南城治的争论,但不论怎样,材料只讲安南坡被当地人称为“小云南”。而云南驿附近的古城村虽传说是以前的郡城,但并未被称为“小云南”,这点是很清楚的。此后的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四七八,则对安南坡附近为古云南郡城并称“小云南”做了定论:“云南故城,在今云南县南八十里安南坡……《滇程记》古云南郡治,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治城。”这也说明“小云南”指的是云南县安南坡附近,并非云南驿。结合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青海子水,经小云南随川北转,经胭脂坝合禾米诸旬水而北入金沙。这更加明确了小云南在安南坡附近。水流转而向北流动的地方,不在云南驿。
  综上,“小云南”并非前人所言是明初以来才有的历史概念。至少从宋代以来,便有确凿的文献将今云南省祥云县附近地区称为“小云南”,其中就包括正史中的《宋史》一书。“小云南”准确的位置应该在云南县的安南坡附近,而并非云南驿。至于明初之民如何由“小云南”迁移到胶东、辽东和辽南地区,或者这些民间记忆是如何形成等问题,由于目前没有更为确凿的证据,只能留待今后的研究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从科学家的角度对全球的科学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学生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精神。  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的学习、理解,我尝试在《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一课中运用大概念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从概
期刊
11月10日至12月10日,由上海证大美术馆主办的“暖昧——杨劲松个展”在杭州市天仁合艺艺术中心举行。
高校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前提,体现出了其高效、便捷、物联的主要特点,以图书馆全方位的发展为前提,实现其数字惠民的本质,这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
粉笔画既可以像油画那样表现物象的细腻质感,也可以像水彩画一样展现色彩的灵动、朦胧之美,甚至可以体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粉笔画的表现方法,将粉笔画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进行粉笔画创作,从而体验粉笔画的艺术魅力。  利用范画使学生感知粉笔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二年级《小花猫在睡觉》的作業展示环节,我用粉笔营造作业展示的背景——画出路灯下夜晚寒冷的街道以及温馨的室内
期刊
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课堂,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形成在课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长在课堂,那么,教育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发生?这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1.以检测入新课  实施课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课堂检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涉及导入检测、重难点检测、课尾学习评价性检测,最为有效的是导入检测。导入检测一般是在课前的五分钟之内完成,检测的内容不是孤立于新授课内容之外的,而是对于前概念知识的梳理
期刊
[摘要]赵望云在中国画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一生用绘画来表现人生和所处的时代~通过大量的写生来创作自己的绘画艺术,主张艺术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学习创作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和艺术表现风格。赵望云一心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他们中有很多成了绘画界的精英。赵望云在美术界影响深远,其对美术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赵望云;艺术创作;美术教育
由中共湖北省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湖北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大美唯朴——孔奇艺术展”近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展。
以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一些创新尝试为例,探讨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强化基础服务的同时,通过优化和更新自身的服务流程,延伸和拓展流通服务项目,从而提高流通
质疑能力是影响学生“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主动的质疑中思考、探究。当前很多学生没有掌握主动质疑及进一步深化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  策略一:让学生敢于提问  调查显示,学生不提问的重要原因是对提问存有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惧问”的心理障碍。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