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影响因素的台湾人口死亡率估计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1981--2010年台湾人口死亡率数据,对人口死亡率估计模型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发现:(1)1—100岁之间各年龄组别中心死亡率与时间因素存在显著负相关;45岁以后,时间对各年龄组别中心死亡率的影响程度形成“矿’字型。(2)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时间段之间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即模糊性,对死亡率的影响在现有的死亡率估计模型中常被忽视。(3)死亡率的不确定性主要源自模糊不确定性,本文构建的死亡率模糊模型可以提高死亡率估计精度。
其他文献
根据学校实验设备不足的实际,我利用农村自然优势,到室外去教《植物的根》,取得了室内教学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本课教学尝试过程简述如下: 课前准备: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带
结合液压伺服控制理论和液压振动台试验理论,给出杭州亿恒公司为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研制的液压振动台数学模型。针对该振动台提出了三参量伺服控制和闭环迭代控制相结合的控制
据微幅波理论导出的波动方程是椭圆型的,数值计算比较复杂,但若以抛物型方程近似取代椭圆型的波方程,那么数值计算将会简单得多。本文将就抛物型方程建立波浪折射的数值计算模型
本文报告了1992年4月11日至5月11日间在盐田港附近海域连续发生的两次夜光藻赤潮(4月21日和5月5日)的观测结果,阐述了这期间各种理化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且探
本文应用全球的验潮站海平面资料,求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年变率为0.15-0.16cm/a,且提出采用全球海平面年变率的全球海平面的预测法与21世纪的预测值,并把成果和结论与国际上的比较;同时指出和纠正了
本文以两年的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为主,分析了1996年声学实验区的风,浪基本统计特征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实验期间的浮标实测资料作了初步分析。
在波浪水槽中进行了浮泥床面上不规则波的传播实验。利用宾汉体模型计算了特征波的沿程衰减,并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波高小于实测值,但二者的衰减系数为同一量
在崇明岛中北部,有一个环境优美的自然村庄——大新镇前卫村。这里成片农田郁郁葱葱,淡水湖面碧波荡漾,洁净菜园四季常青,村民农宅绿色环抱,到处充盈着水清、土净、空气清新
本文针对中国沿岸上升流研究现状,并结合中国沿岸海域海流流况及地形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沿岸上升流形成原因。按上升流主要形成因子的不同,中国沿岸上升流可划分为两类:以风
根据黄海北部实测水温和海面水温卫片资料分析指出,海洋岛附近海域夏季出现强烈跃层,且跃层深度日内具有明显变化,中层水温日较差显著,太阳辐射,黄海暖流余脉,深层冷水涌和,或制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