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IL-10、IL-12、IFN-γ、Eotaxin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贵州医药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IL-10、IL-12、IFN-γ、Eotaxin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发作组,选取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同时选取经体检后各检查指标均正常的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0,IL-12, IFN-γ、Eotaxin水平。采用肺功能仪进行测定全部患者的肺功能。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IL-10,IL-12,IFN-γ、Eotaxin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0、IL-12、IFN-γ、Eotaxin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发作组患儿的IL-10,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肺炎组, Eotax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患儿的肺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肺炎组。血清IL-10、IL-12、IFN-γ水平与FEV1、PE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血清Eotaxin水平与FEV1、P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IL-10与IL-12、IFN-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IL-12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Eotaxin与IL-10、IL-12、IFN-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IL-10、IL-12、IFN-γ和Eotaxin能反映哮喘患儿的肺功能,血清IL-10、IL-12、IFN-γ水平越低,血清Eotaxin水平越高,肺功能越差。
其他文献
<正> 个体发展或个体发育这个概念在科学文献中使用的含义不尽相同。最早在生物学中使用这个慨念的是德国著名学者海克尔(1866年),他的这个概念指从受精卵开始,到种族发育重演过程完成为止,也就是指动物和人出生前这段时期。三十年代后期,有一些苏联学者把这个概念扩大到包括性成熟以前时期。近年来,科学家们大都认为这个概念的内容应当更广泛,包括有机体一生相继变化的各个阶段,即从受精卵起直到衰老死亡为止。现代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优质的在线资源免费开放,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混合式教学成为"互联网+"时代最为合适的在线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期刊
<正>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算法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重要决定的裁决中。当学者们在谈论算法如何去构建和实施权力和知识制度时,将其视为一种引诱、胁迫、约束、调节、控制的方式去重塑人、物体与各种系统的互动,面对强大的技术控制,个体的能动性似乎变得无足轻重,成了被算法驯化的对象,公众被忽视了。事实上,个体的能动性(agency)是一种积极地适应、协商、参与社会规范的互动,这种参与如何作用于技术规范是值得思考的问
期刊
报纸
首先进行工况分析,确定出设计方案。机械臂采用振摇采摘的方法,即在苹果采摘的质量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用机械爪抓住树干的同时,摇晃树干使苹果从果树上脱落下来完成收获,在实现振动激励的方法上,采用了曲柄摇杆的原理,接着对其核心部件进行了初步设计。而后利用UG进行运动仿真实验,优化关键结构的设计,使其达到较高的可靠性及最佳使用效果。
期刊
针对非结构化自然环境使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采摘轨迹规划训练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步迁移策略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并进行了苹果采摘轨迹规划。首先提出了基于DDPG的渐进空间约束分步训练策略;其次利用迁移学习思想将轨迹规划的最优策略由无障碍场景迁移到单一障碍场景、由单一障碍场景迁移到混杂障碍场景;最后对多自由度苹果采摘机械臂进行了采摘轨迹规划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分步迁移策略能够提高DD
期刊
毛泽东人民英雄观是毛泽东对人民英雄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等问题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毛泽东人民英雄观具有清晰完整的生成机理、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英雄观为其奠定深厚的理论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英雄精神的思想是其坚实的文化根基。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复杂的阶级关系是其产生的客观基础。毛泽东个人的阅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其形成的主观条件。毛泽东人民英雄观经历了萌芽、确立、发
学位
报纸
通过构建系统高效、运行有效的监督联动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是国有企业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本文重点探讨了国有企业“三联三动”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旨在充分发挥监督联动的合力效应,解决国有企业监督联动体系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等难题,助力国有企业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具体的例子来使学生经历从"为什么"的疑问到"怎么办"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认知冲突、知识生长、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形式的情境,驱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