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路径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法论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也推动着其方法论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选取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理论体系: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方法论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们现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从方法论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研究路径 方法论
  一、引言
  方法论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方法论层次与视角,将直接制约国际贸易理论的不同对象、不同论域和不同形态,并终将影响到理论的历史命运。鉴于此,本文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方法论的演变历程。本文之所以选择讨论这几个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方法论,是因为它们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以后的国际贸易的方法论也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并且这些方法论对今天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仍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方法论探析
  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以前,主要是重商主义的经验总结法,且大多是关于流通领域的,忽视了生产领域的作用,未能真正解释财富产生和积累的源泉。所以还称不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真正科学。马克思指出:“现代经济的真正科学,是在理论考察由流通过程过渡到生产过程开始的。”从古典时期的归纳演绎再到新古典的价格分析、均衡分析,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才真正开始建立了方法论体系,随着新方法论的采用,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著名的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它们标志着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
  (1)绝对优势理论——二重法
  斯密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历史描述法和抽象演绎法相结合的二元方法论,推导出“绝对优势论”。斯密认为由于“利己心”人们便有了交换的倾向,正是这种交换倾向,导致分工产生,而分工又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把他的分工理论推广到于国与国之间。他认为各国分工的基础是自然禀赋的优劣或后天的生产条件,依据交换的原理以及各国之间分工的原则,各国应该利用自己生产条件上的绝对优势进行生产,然后去交换别国具有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都会获利。由此得出了“绝对优势论”。
  可见,斯密运用的逻辑演绎方法与重商主义简单归纳法有了本质的区别。同时,斯密极为推崇归纳和演绎的二重法,认为两者是主次分明地结合在一起的,正如马歇尔所说的“经济学需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但为了不同的目的,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比重也不同。”正是由于其研究方法的二重性导致了其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这也对后来的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斯密首创的逻辑演绎法还不够完善,并且只能解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在这一种特殊情形。此外,斯密虽然指出了“利己心(“经济人”假设的最初内容)”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系统而明确地论述其含义。
  (2)比较优势理论——抽象逻辑演绎法
  “比较优势理论”是绝对优势论的发展和完善。李嘉图提出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分工原则。这使得比较优势论比绝对优势论更具有普遍性,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做了理论上的证明。这主要得益于李嘉图所运用的抽象理性的逻辑演绎法。
  李嘉图在论证时先规定了一系列假设前提,并举了英国和葡萄牙生产呢绒和葡萄酒的这个经典例子。李嘉图认为尽管葡萄牙在生产酒和毛呢上都占有优势,但优势的程度不同,生产成本比率上的差异导致了贸易的产生。如果葡萄牙的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都比英国低,并且低的程度一致,这样的交换对双方都无利可图,就不会发生贸易。所以,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不是绝对优势的差异,而是比较优势的不同。这样,李嘉图得出了更为科学的结论。李嘉图在举例时更注意假设条件,他明确地假设资本和劳动不能在两国间自由流动,这是斯密所没有做到的。至此,逻辑演绎法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
  但李嘉图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将比较优势理论变成了一种纯粹抽象的推理,并且把这种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分析复杂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使得经济理论日益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大大削弱了它的适用性。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经批评过这种做法,并认为这种方法论指导下建立的经济学理论徒具科学化外观,在理论体系形式上看似具有完整性,但却是脱离实际的无用的东西。
  (3)相互需求理论——价格分析法
  约翰·穆勤在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确定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他采用价格分析法,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穆勒认为两国进行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该项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也就是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等于总进口的那种贸易条件,这是由两国对对方的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这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补充和说明。不过,穆勒的文字叙述简单,其理论分析也较粗糙,使其理论缺乏严密的科学性,进而多少掩盖了其理论价值的光彩。
  此外,在方法论上,穆勒也强调演绎法的重要性,并认为其是唯一适用的方法,但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又继承了斯密的二重法。他的方法论可以说是标准实证主义的样板。由此可见,斯密的二重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归。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价格分析法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作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石,最初是用文字描述与逻辑演绎,这种传统的经济学范式表达的,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归纳出了一个简洁的定理,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这一理论用生产要素的丰裕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的类型,较好的回答了比较成本差异的来源这一问题。   赫—俄首先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即2×2×2模型),虽然这些假设前提有的与实际相差很大,但确保演绎推理逻辑的正确性,反映了逻辑演绎法已日趋成熟。在这些假设前提下,他们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并结合逻辑演绎法,展开了严谨的推理。由于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又是由不同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的差异决定的,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是由各国的供给状况决定的。由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可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商品要素的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由于假设两国对要素(如资本或劳动等)的需求比率是一致的。所以一国的要素禀赋最终决定了要素的价格,并最终决定了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可见,逻辑演绎法已发展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显然价格分析法的采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赫—俄理论除了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逻辑证明,其结论还能够从经验中得到实证检验,这是比较优势论所无法比拟的。“里昂惕夫之谜”使赫—俄理论的结论得到了很好的证实检验,以致引起了后来对“谜”的各种解释,包括劳动效率的差异、人力资本的差异、关税结构、要素密集度逆转等,从而使H-O理论得到不断修正与发展。可见,在构建一套理论模型时,不仅要能从逻辑上经得起推敲,更要能经得起实际的检验。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都强调理论假说“可检验性”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了经验证实的假说才是真正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方法论上,赫-俄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又有了巨大的进步。
  (2)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演绎法的数学化与一般均衡分析
  20世纪40年代,萨缪尔森又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它进一步说明了在贸易发生后,两国的资源禀赋变化的情况。萨缪尔森认为只要存在产品价格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使得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完全相等,同时使贸易前丰富要素的价格上涨,稀缺要素的价格下降,最终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即H-O-S定理)”。
  萨缪尔森借助数学工具对演绎法的加以运用,在推导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中,他借助于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运用了一般均衡分析,确定了均衡条件下的要素价格水平,最后得出在自由贸易下,贸易后两国的要素价格自然也就相同。但由于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以及生产技术条件的不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但萨氏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了一个有力工具。
  三、国际贸易理论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1.数学化趋势明显
  早期的亚当· 斯密、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大经济学家,用语言论述已经把西方社会主要的经济现象讨论得很清楚,但从马歇尔、塞缪尔森等一批较早运用数学形式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表述的学者开始,现在数学工具在分析工作中的角色日益重要,甚至引起了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之间的现实鸿沟。人们需要借助数学,来论证其理论的严密性,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的长足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学及理论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正确对待数学这个工具。正如林毅夫所言,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数学模型的复杂和艰深,但是忽视了理论是用来解释经验现象的,那么一旦数学模型的推论与经验现象不一致,这样的模型充其量只是数学游戏,不能称为经济理论。但同时,数学又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应该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服务。
  2.方法论的多元化趋势加强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单一的研究方法已无法解释某些经济现象及了解这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且不同的研究方法各自有优缺点,所以综合运用这些方 法才更能准确、全面的反映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入,方法论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将得到加强。
  四、总结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最开始的重商主义的简单经验归纳法到归纳法、演绎 法,还是到后来的价格分析法、操作主义等,每一次新的方法论的运用都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但无论哪种方法论,都有各自的长处,也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方法论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在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时机正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方法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永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管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6)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高本权.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变与缺陷[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6)
  [4]黎均湛,肖俊城.对国际贸易经典理论演变的方法论反思[J].国际经贸探索,1998 (1)
  [5]杨祥梅.经济学方法论及启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1)
  [6]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6.
  [7]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1.
其他文献
从2012年11月开始,蒙牛公司下达通知调整组织架构,重新竞聘上岗。本报获悉,此番调整主要涉及到三个核心部门——常温、低温、冰淇淋合并成一个部门,这对销售体系的员工影响较大。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区经理称,原先每个大区都分别设有大区经理,每个大区经理下边又都有副经理、省区经理,然后还有普通业务人员,现在合并成一个部门,意味着以前常温、低温、冰淇淋、PET(指乳酸饮料等)业务需要四个区域经理而现
期刊
在伦敦多彻底特酒店的会客厅里,傅成玉表示,“中国的石油人一直都有一种劲头。”也许正是凭借这种劲头,傅成玉从基层一路干起,到现在成为全世界第五大企业中石化的掌门人。他此次到伦敦,是要接受世界能源领域的“奥斯卡奖”——由能源情报集团颁发的“全球石油业年度领袖人物”大奖。  能源情报集团评选的“全球石油业年度领袖人物”大奖是世界能源产业中首屈一指的重量级奖项。这个奖项之所以在业内拥有非凡知名度和影响力,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应纳消费额核算、计算的特点,结合消费税管理暂行条例,通过实践积累,合理筹划,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效益。  [关键词]纳税筹划 计税价格 合理避税 节税  消费税对于应税消费品生产企业来说,税负一直比较重。如何结合相关政策,合理、全面、系统的纳税筹划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合理利用包装物押金进行避税  根据相关法规,实行从价征收的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一起出售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企业历经30年的改革历程,曾有无数的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不堪一击、昙花一现,而却有一批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常青树”般的样板企业。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力资本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如同产品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同等重要,而一个企业的雇主品牌则是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一个企业而言,基于企业文化背景下的雇主品牌的塑造就尤显得重要。本文以海尔为例,剖析企业文
期刊
双十一疯狂促销、冬季节日促销之后,天猫平台上的品牌商家、凡客诚品等电商企业纷纷针对爆仓、配送延迟发布道歉声明。  为何在电商屡次创造销售额记录的背后总不可避免出现爆仓,为何在没有严格考量物流配送能力后再确定促销尺度?业内人士认为,爆仓加剧了用户对于电商的不满,物流行业正常的运营节奏也由此被打乱。  据统计数据显示,快递延误已成为当前消费者申诉的主要问题。11月份,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共受
期刊
高卫中,字云天,别署养心斋主。1944年生,江西鹰潭人,毕业于江西省教育学院。现居北京。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研究委员会会员,职业书法家。高卫中以临摹王羲之《兰亭集序》神形毕肖著称,被誉为国内当代第一“兰亭圣手”。  高卫中自幼酷爱翰墨,几十年临池不辍。书宗二王,并工楷行草隶诸书体。尤擅行草,取法张芝、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其书法博彩众长,
期刊
[摘要]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的特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价值;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则反映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附加值。而到了今天,附加值在商品价格中的份额已经大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甚至远远超出了使用价值。本文主要论证了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是如何提升自己商品的附加值的。  [关键词]附加值 商品 竞争 选择  在商品和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商品要取得竞
期刊
一个家族企业最长可以存活多久?据2006年6月7日《胡润百富》发布的《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排名第一的是来自日本的建筑企业金刚组,已经传到第40代,有1400 多年历史。但金刚组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能传承百年的家族企业,已属不易。  李锦记作为一家香港的家族企业,从李锦裳发明蚝油起,已经默默地传承了125年,即将传承到第五代。谈及百年李锦记的经验,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将之归纳为四个字:“思利
期刊
工业消费品是指以满足居民生活消费为主要目的的工业制成品(在很多文献或官方的提法中,有时也将工业消费品称为日用工业品。但在统计数据,只有工业消费品的统计指标———作者注)。工业消费品流通渠道运行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也决定着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在我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工业消费品流通是“改革起步较早、步伐较快的领域”。目前我国工业消费
期刊
摘 要:“外溢发展战略”是深圳市政府在2012年的深圳“两会”上首次提出的,关于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实施规模扩张的新模式。本文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探讨了“外溢发展战略”的内涵,并深刻分析了“外溢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点障碍及对策。  关键词:沿海中心城市 “外溢发展战略” 深汕特别合作区  一、导言  在2012年1月8日上午的深圳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深圳市长许勤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