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几点体会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实现比较好的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复习课教学的方式上进行探索,并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下面就笔者的一点个人实践和体会,谈谈历史复习课的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1.敢于暴露问题。复习课就是要解决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一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备考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敢于、愿意暴露学习中的不足;要给学生进清楚,只有暴露问题,才能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的所在,才有提高的可能。平时暴露的问题越多,高考暴露的问题才会越少,表明提高的空间就越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的情境,但不能以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为教训学生的把柄。让学生把学习中的问题暴露出来,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实情,了解学生问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才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调整教学,加强教学,并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的解决引发学生思考新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复习的实效。
  2.实施精讲精练。关于讲与练的关系,我们有的教师在“度”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出现了“多讲多练”、“多讲少练”甚至“乱讲乱练”的片面做法。还有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整齐划一的答,表面上是一片繁荣,实质是掩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我们提倡复习课教学要精讲精练。精讲就是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必须讲的要精讲,要讲明、讲透,要反复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要做到每讲一题和练一题都要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新的发展,在方法上有所心得,能力上有所提高,从而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3.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体系。历史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且跨越的时空很大。要让学生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能较快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构建历史知识基本体系就是一种有效的途经。通过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体系,可以使学生形成比较扎实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否则,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缘木求鱼。因而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基本体系的强烈意识和责任,只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4.做到“本”与“纲”的有效结合。高三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目标也很明确,因此教师的复习教学必须要有的放失,要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脱离教材和考试大纲,信马由缰。教师要心中有“纲”,一定要将考试大纲划定的考试知识点如实地落实到教材中去,并将课本和考纲进行有效地结合。尤其是在考前的两三个星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将考纲知识点与课本进行“一一对应”,进行最后的查缺补漏工作。
  5.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重视文字型题的训练。现在高考在注重考查学生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加大对学科能力考查的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正是进行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将考纲上所列举的范题和往年的高考题按照能力考查的几种要求进行分类,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精讲,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这种训练,应以思维能力为主线,以方法培养为目标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思维训练和方法启迪。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在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才能应对自如。
  6.淡化第一、二轮复习,重视基础,用混合版方式复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就没学过历史,现在等于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而人民版的教材问题又多,考试多以人教版为权威,同时其他版本并用,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版本的综合应用。
  上述几点是本人这几年研究教学的肤浅体会,提出来以供同行参考交流,以作抛砖引玉之用,让大家一起来加强交流和学习。总之,现在的高考是千变万化的,教材每隔几年也会变,因而高考更是变化大,要让我们的學生能适应高考的形势,就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他,摸索他,提倡终身的学习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做到法无定法,万法归宗。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我国教育领域里蓬勃地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是基于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它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美术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反而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少能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教学当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呢?以下是笔者一些粗浅的认识。  1.合理分组  一般来说,小组成员由前后左右相邻的几
期刊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将综合能力测试列入了高考的范围, 高中 教材的内容和整个教学思路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和重组。  比起老教材,如今的课本更偏重于理论性和综合性。单从名称上来看,鉴赏。指的是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鉴赏相比之欣赏,更多了主观意识的参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简洁性和统一性,但是却包含了特殊的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这种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但可以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兼并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对此分析,讨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美育;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简潔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既没有高等数学学习的繁复,也没有过多逻辑思维的要求,小学生处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本次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
期刊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理论实践性教学。几个之间没有孰轻孰重,它们缺一不可。可走進语文课堂,却存在严重的天平失衡。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仍然成了教师主宰的课堂。  学生动笔练的机会少,说的频率低,读的时间有限,只成了听课者,仿佛只是课堂的旁观者似的。其中也不乏都力图想把这四者融入其中的,但因课堂的时间有限,考试的影响,使大部分老师都只有目的地完成训练考试的题型、知识点,而让那考试无法
期刊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这一节是《三角恒待等变换》这章的重点,公式 是推导和、差、倍、半角等三角函数公式的基础。因而这一内容的教学是整个三角函数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笔者参与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有八次之多了,同时也听了十多名教师的课,他们讲授的是同一内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第一课时)”,对这节内容的教学体会颇深,下面就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 公式 的引入  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原来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应当努力克服从前的弊端。由此可见,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思路转变的重中之重,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大力开展发散性思维方式,以多种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培养更是发散性思维的重头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培养途径  1
期刊
【摘 要】所有二语学习者及二语老师都认识到学好一门外语必须需要大量的词汇,词汇对于外语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Lewis 曾经说过:“没有语法我们能够表达的很少;没有词汇我们根本无法表达。”Lewis 还曾说:“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近些年来,词汇习得的研究在二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如何获得大量词汇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仍是个难题。  【关键词】阅读;任务类型;词汇;附带习得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问题情境:生活常识型;趣味故事型;跨学科型;陷阱型;开放型,趣味游戏型;题组型及数学实验型。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新发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