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差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小学语文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从1904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从“听说教学”发展而来,到2000年新的小学语文大纲颁布,其中将原小学语文大纲中的“听话、说话”统一改为“口语交际”。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继续沿用“口语交际”这一说法,并且把它继续推进。
  首先,听说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项交流,它只在教师与某一学生的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进行,其他学生处于局外的地位。而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有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多向(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教师在不同的活动中充当的身份也有区别,“听话、说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形象是组织者。“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形象不仅是组织者,更是一位参与者,因为这活动发生在课堂教学行为中,需要教师设置一个人人都有话讲的话题,共同参与的成员不仅有教师,还有生甲、生乙、生丙等,教师只是诸位参与者中的一员。
  其次从活动的目的来看。口语交际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适应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对方的说话的主旨,判断对方说话的立场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注重文明的语言和态度,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听说教学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说得好不好,语句通不通顺,更像是选词造句的训练。如教师评价“说得很好,用词很恰当,语句很通顺。”
  再次从是活动内容及形式来看。口语交际活动是交际活动,它的话题来自生活,如上例讲的是学生“我”的业余生活中发生的事,这个话题与生活相结合,同时这个话题又是呈开放的形式,活动是在动态形式进行,教师很难预设整个过程。而听说教学如上面的例子一样,它的话题更多的是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画面进行描述,它其实脱离了生活,不是一种交际活动,往往以看图说话的静态形式进行,当然对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采用这种活动形式,训练他们话语的准确性也未偿不可。
  最后听说能力是借助口头言语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而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口语交际能力”与“听说能力”相比,它具有动态性、情境性、规范性、综合性、简约性、实践性等特点。
  1.动态性
  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向表述时,说话人不仅要考虑如何出口成章、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昕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而双向交流中听说双方的角色不断互换,凭着对对方言语的理解。作出恰当的反应,使话题在交互式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逐步推进,达到交际目的。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2.情境性
  所有的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看人、地、时,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
  3.规范性
  人们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必须规范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在口语活动中,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做到无语病,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
  4.综合性
  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心理、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因此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口头语言能力、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等素质也会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
  5.简散性
  “简”为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中,这两点尤为明显。一方面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复杂的长句;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需多费口舌。
  6.实践性
  口语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它的话题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区别,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也“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際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说话。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与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思维为主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在教学中,我觉得数学课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因此,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新旧联系,启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知识的迁移,把原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当中,从而化解难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笔算三、四位数的减法
期刊
你若爱孩子,就多聆听。  说起张同学,班主任我有着说不完的话,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刚开始进入翔班的张同学,善良聪明又乐于助人,但活泼却又让人感觉到一丝急躁。和同学在一起玩时不高兴了,生起气来的他会拒人千里之外。这样性格虽开朗却又情绪控制不好的他,总是在遇到学习困难时退缩进而闷闷不乐。默默关注他的我通过随笔本发现他热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籍,并借一次荣获历史黑马的契机和他沟通,听他说最爱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策略。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因素  1.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  (1)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偏废。  语文既具有语言工具的特性,同时又具有一种人文思
期刊
只要是你在学习数学,计算就伴随着你,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计算能力在学生的心中会越来越显得不重要,因为在小学低学段,会让学生学会计算器的应用,学生过早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结果,会让学生降低计算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从而对计算器的依賴,到了高年级他们会躲着老师偷偷地使用计算器计算,如此一来,,他们不会去掌握计算的方法,人有了捷径为什么不去走呢?久而久之,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两个字,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关键,小学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英语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大胆开口、大声说、讲,并在说讲中初步感知英语,让学生在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幼儿和课程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鲜明的教学内容,以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为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幼儿的视听器官  学习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扩大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处在新的革命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吸收、处理和创造,都不得不借助英语这一重要工具。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离开英语要想得到发展是很困难的。从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特别是存在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之中。因此,为了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加快农村初中英语改革的步伐,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时代赋予
期刊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学校体育课缺乏重视。  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为追求更好的成绩和排名,一些学校未能按国家规定实施,导致学校体育课程不能开足开齐,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其它课程占用,导致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学生近视、肥胖人数比例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有些学校领导认为体育课蹦蹦跳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许多老师都会禁止攀爬、接力跑、足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67页例6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四、教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灰太狼袭击羊村(出示课件),沸羊羊的好伙伴被灰太狼抓走了20
期刊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体育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更好的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颁布与实施,给学校和体育教师有了方向和目标。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努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专长和运动爱好为核心,以养成锻炼习惯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在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课程中评价是促进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体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的评段,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