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不慎之“一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题是作文的关键,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审题上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命题作文的审题,就要从标题结构入手,切入标题的深层,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分清词语间逻辑关系;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的文章内容,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有关联。只有对所给题目或所供材料深入理解,对具体要求细心推敲,在材料中找出体现主旨的关键事件、对象、语句,我们才能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顾此失彼,从而全面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符合基础等级要求和发展等级要求的好作文。
  【关键词】审题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从历年高考作文的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而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只要文章符合题意,一般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由此可见,审题是作文中的关键。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格局来看,话题淡出舞台,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主宰天下,本文就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种类型的审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1.从标题结构入手,切入标题的深层
  2009年高考,有8个省(市)考的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重受青睐的趋势。题目形式大致有这么几种:
  (1)一个词。如2009年四川题《熟悉》,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或者自己曾经美丽的家乡。可以由一段感人的故事赞美你熟悉的人,也可以由一个熟悉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而有时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2009年山东题《见证》,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2)一个短语。此类题目可以根据短语的不同类型,寻找题眼,确定文章重点。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母亲的爱》,题眼是“母亲”,“爱”是写作对象。母亲的爱是博大而无私的,这种爱是天地间最真最诚最纯的爱!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2009年江苏题《品味时尚》题眼就是“品味”,即要突出“品味”,而“品味”对象是“时尚”,所以写作中不仅要写到时尚,更要体现“品味”。
  (3)一个句子。用单句做题目,一般说来,重点往往落在谓语上。2006年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这个谓语就是重点: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握住以后又怎么样,应该始终围绕“想握住”做文章。
  
  2.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
  我们知道,词语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有时还有临时语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义)。而任何作文题目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我们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如2006年广东题《雕刻心中的天使》,“天使”的字典义有:①犹太人、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指天神派遣传达神旨的使者。现在多比喻天真可爱、给人给来幸福欢乐的人(多女子或小孩儿)。②天子的使者。在审题过程中就要选择好“心中”理想的“天使”:可以是“可爱、给人给来幸福欢乐的人”,可以是“可爱的、美好的人、事、目标、理想”,可以是“传播福音的使者,真善美的化身”。2007年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2007年江西题《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3.分清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常见的作文材料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如寓言、典故、现实生活事件等;二是图画材料,一幅或多幅,多为漫画(讽刺)。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的文章内容,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有关联。
  
  1.文字类材料作文
  近几年的全国卷作文题是对以往传统材料作文题的改造和发展,可称为“新型材料作文题”。它既不提供“话题”,也不出现“命题”,既受材料限制,又有广阔的发挥空间,因为它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作文。
  比如2009年全国卷I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小兔子和小松鼠学游泳最终没有学会。从审题上说,我们首先可以区分两个角度:兔子、小狗、小龟和小松鼠这是一类,象征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可以说是我们青少年;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是一类,象征社会、学校、家庭等。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这是看到了受教育者努力后成功的可能性,强调后天的努力。很显然他没有看到先天条件的制约,没有准确地给受教育者定位,没有因材施教。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强调的是扬长避短,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特长进行相应培养;但很显然,他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特技”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看法也不全面。
  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能够比较全面地看问题,看到了受教育者先天条件的制约,不盲目模仿,不回避努力的因素,同时强调了兔子、松鼠需广泛地学习,既强调了奔跑的生存本领,同时,又要多创造发现掌握适合自己的本领。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此寓言故事影射的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才的培养,怎么认识人的特长,扬长避短的问题。
  此类题目审题的一般步骤可归纳为:(1)认真阅读材料,搞清材料总的写了什么。(2)仔细加以分析,看看到底有哪些角度。(3)根据自身优势,选定最有话可说的一个角度。(4)恰当联系实际,深入阐述自己选定的角度。
  
  2.图画类材料作文
  2007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提供了一幅名为“摔了一跤”的漫画。画中的一名学生踩到一块西瓜皮,跌倒在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不约而同地说:“出事了吧!”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它反映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平时都不重视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所以一旦“出事了”便互相推诿、指责。画中的三个方面都可以作为文章立意的角度:家庭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学校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社会如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跌倒的学生也是一个角度:可先从生活中类似画中的现象说起,然后分析当前教育弊端的危害,最后揭示培养孩子坚强性格的途径。
  此类题目审题的一般步骤是:(1)看清画的是什么人、什么事。(2)看清画题或画中的文字对理解画意有没有什么提示。(3)想一想这幅画有何针对性,它想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跟所画内容类似的现象。(5)想一想该怎样看待这种类似现象。
  总之,写作文时,考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高考作文舞台取得好成绩,和平时的努力是绝对分不开的。细心谨慎地对作文的背景材料、题引、话题、要求,进行“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从而让自己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的困惑,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时间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学抒情的角度,对时间符号强化抒情的方式和效果,时间符号的传达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时间 抒情 手法     唐诗宋词的抒情方式,除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易被忽略的抒情手段——设置时间符号,把人、景、物置于放在流动的时空中,以时间的推进、跳跃、倒置、错位等方式关联画面,构筑意境,从而强化某种要着
【摘要】作文快乐教学有三个关键要素:自主是迈出快乐作文的第一步,自主要求写作的时间、空间、形式不受严格的约束,能给学生足够发挥的自由;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学生要从生活中寻找激情,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激情;成果展示是快乐的奥秘,教师应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展示成果,激励鼓舞其热情。  【关键词】快乐作文教学自主激情成果展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满天飞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文字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重
【摘 要】新课改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确定恰当的教学重点,捕捉最能启迪学生思考的要素,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其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于不动声色之中点拨方法,拓宽视野,培养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 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方式    2009年湖北省启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一
【摘要】本文就李清照词作主题进行解读,揭示“愁”是其作品的最重要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论述“愁”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即用“愁”作词眼,巧选意象体现愁,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  【关键词】愁;主题解读;李清照词作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是词作,《漱玉词》所收70多首词作,几乎篇篇佳美。李清照词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美满生活,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
【摘 要】诗歌的外在形式带有时代的烙印,与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创作主体的创作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形式美的人文内涵。本文从美学的视角,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美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例,通过对诗歌的色彩、句式、押韵、节奏等外在形式的分析,探讨诗歌的形式所蕴涵的深厚韵味。  【关键词】形式美 色彩 句式 韵律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形式美是指色、形、声等在整齐一律、平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怎样继承和传播汉语,保持汉语独特的魅力,是每一位国人特别是担负传承任务的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使命。而语言的传承又离不开语法的指导,只有掌握了语法,学语言、教语言才会有章可循,运用语言才会正确规范。然而,中学语文教材几经改革,语法内容基本从教材中消失。学校不教语法,学生不学语法,造成语言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造成的不良影响流毒深远。因此,复归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摘 要】在中学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关于《采薇》这篇作品的文本解读存在着一些编排的疏漏,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引文作者韦凤娟老师商榷。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学用书 主题研究 《采薇》    教过《采薇》也听过年轻老师上公开课《采薇》,教后反思发现教师教学用书在编排和分析上存在下列问题:    一、前后编排矛盾不统一    编者在34页《采薇》讲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一方面写“思念故
【摘 要】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着重抒发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怀念之情。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文本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点化、朗读、理解、体味、感悟、引发联想想象等手法,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灵和作者对语,并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养成一种在经典文本中寻求情感的诉求与共鸣的精神和情怀,不失为散文教学的另一种成功。  【关键词】《项脊轩志》 女性形象 教学
【摘要】插图是语文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形象再现抽象文本、增强读者印象、深化文本内涵、促进情感教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插图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插图代替对文本的研读。  【关键词】插图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
【摘 要】优秀的古诗文是我们写作中重要的资源,如能将其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文 点题 文学素养 文化底蕴    古诗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让人回味无穷,所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如能将古诗文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古诗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