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管布坤的书法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布坤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坛百强榜“十佳”书法家,首届中国互联网书法大赛最高奖“风华奖”获得者,云南省书法家协会艺术创作与评审委员会委员,楚雄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书法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并在全国展赛中获奖。作品和文章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美术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各种专业刊物。
  书法之法,古人日常之书道也。道之精义在于法心、法手、法自然,亦法纸笔,法随机而至的世间万物。今人不知书法之精神水源,一味求道索技,殊不知往来圣手,无一不精于诸学,无一不百技加身,无一不天道附于良心。是以字如人命,偏旁部首,一如人體之器官也。
  布坤乃同乡,同根乌蒙,共饮金沙,所历人世景象大都一致。其书法由楷识呈,在篆隶行之间识体布局,并在魏晋尺牍和八大山人笔意中得趣,在碑帖及佛理中悟取字神字情。加之此君遍访山川,拜师丛林,字里便有了别开生面的天真与悠然,脱尘于自觉,求变于道统,近乎内心存菩提,红尘之中肉身即金刚。我读其书,如观世相和万物生,亦如静夜见月,火中看焰,引为乐事。
  当下中国书法,众人多歧路狂奔,弃人文精神于旁道。多数作品,其俗如世之俗,其腻其滑如世之脂粉,令人不忍卒读,凿于石石之耻也,挂于墙墙之羞也。布坤及诸道兄偏安滇边,四大皆空,万籁俱静,但愿纸上起风云,笔底得天机,从心中铺出一条汉字的河流来。
  我之于书道,乃是野狐禅,见笑方家了。
其他文献
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中国山水画不断变革和发展的两大动力,更是无数中国山水画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条必经之路。当下,中国山水画创作和研究过程中,对传统精神的坚守与偏见并存,对创新思想的热衷和缺失同行,而赖少其给我们提供的成功范本则是坚守传统的笔墨、兼融技法的创新,集古代众家之精华,熔中西技法于—炉,汇自家气韵之博大。他是被鲁迅先生称道的“最具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他是以笔代刀、金戈铁马的革命斗士,他是推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绘画从总体来说是线性的艺术,这种线性又受到书法书写方式的影响,以至发展到书画一体的融合状态,言“绘画”而为“写意”,一个“写”字几乎概括了中国画线性的全部特征.本文对意笔形态下的线性特征进行简单而明确的梳理,考察“四君子”在写意花乌画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线性状态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以“四君子”所分别代表的四种不同的线性类型为切入点,并结合黄宾虹的“五字”笔法诀,深入研究“四君子”题材在写
期刊
历代中国文人多爱“游”。其作诗论画、雅集博古,大多是在山水园林的游历之中完成。进一步讲,中国文化思想中的“游”指向深刻的精神取向和审美内涵。庄子执于“游”,有“游乎尘垢之外”“游其樊而无感其名”的无为放达,有“北冥之鲲”翱翔天际的浪漫宏阔。西晋陆机讲“游”:“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思绪之通达昭然若揭。曹魏嵇康在《赠秀才入军》中亦写到“游”:“目送归鸿
期刊
在当代篆刻家中,对战国古玺印的取法者为数众多。古玺印中的自由烂漫、不泥成法、恣肆生动的特征和其广阔的发展空间,都与今人多元、开放的思维和对形式感的审美追求不谋而合。  伴随着当代社会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的文化形态,篆刻創作主体的心态和思维也要相应地转换。怎样才能既不丢弃传统的影子,又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创出时代的新风?这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解读、阐释、改造古代篆刻艺术,因此当代篆刻家也要具备历
期刊
1980年生,別署骐岳,斋号林岳堂,文学硕士(美术学书法批评方向)。现为山西省运城学院书法讲师、山西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
期刊
1980年生,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实践硕士,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书法批评硕士。现为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任核心文學期刊编辑。
期刊
聂松  1978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与研究方向在读博士(导师为姜宝林先生)、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首都博物馆创作院画家。1999 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2012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现代水墨研究方向硕士学位,导师为阎秉会先生。  聂松是我一见如故的人,自然成为同道佳朋。聂松善于叙述与表达,缓口轻腔,说事通透
期刊
陈海峰  号闲汉,1965年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自幼师从于郑正、薛志耘、阎梓昭先生,为薛志耘先生的入室弟子。2004年入北京画院深造,师从石齐、王明明、郭石夫先生。2011年进修于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高卉民先生。其国画作品追求泼辣、豪放、水墨淋漓的大写意画风。中央电视台、台北电视台、宿州电视台分别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现为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宿州市民建画院副院长,宿
期刊
郭艺涵  1989年9月生于山东青州;2006-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获学士学位;2011-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乌系,获硕士学位,导师为于光华教授;201 5年至今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中国写意画研究方向博士学位,导师张立辰教授。作品曾入选经典与现代——中国画四条屏名家作品邀请展、文脉心象——当代中国画百家百扇艺术展(第三回展)、第三届全国少
期刊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内,因其山势雄伟、风景秀美而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其不仅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也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浓郁的宗教气息为这座名山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李白《登峨眉山》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诗人在描述峨眉独特风光之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