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绩效分析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在全面展现陕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对进一步研究陕西乃至全国电子商务以及陕西新经济、网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4年开始,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重点通过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形成造血机制,推动电子商务和农民增收等形成良性循环。陕西省107个区县中有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南商洛、安康、汉中三市辖区共20个贫困县形成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县,陕北延安为革命老区。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启动以来,陕西地区原本十分落后的县域电子商务工作得以快速发展。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商务团队依托学校的信息行业背景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形成了鲜明的“西邮电商团队服务地方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西邮特色”。2015年,获批首批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中心首席专家、“电商教授”张鸿带领电商团队,致力于陕西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研究与尝试,坚持“把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得到媒体广泛的关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团队及工作概况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2005年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淘宝西安大学,开展电子商务培训;2008年,电子商务专业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随后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精品课程两门;2014年团队入选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以来,团队以陕西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为平台,立足数字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研究,聚焦精准扶贫,先后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支持相关地市开展电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搭建團队,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坚持按项目管理的方式组建“产学研”协同高水平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要求必须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及研究经历。该中心由知名电子商务专家、“电商教授”、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担任首席专家,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3名,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11名,20人具有博士学位。
  二是研发先行,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一方面,深入浙江、江苏、河北等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省份开展调研,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对全省10个地市超过50个县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准确把握各地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关联关系。先后形成了《陕西省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研究》《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几点意见和建议》等一系列有分量、有质量的专业报告,被省上相关部门采用。特别是《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被铜川市政府采纳,有效运用到地方实践中。
  三是创新驱动,打造一套精准化的电商扶贫模式。指导各地立足优势资源,依托陕西果业电超等平台,加快平台、物流、网点的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特色果品销售,带动贫困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实现增收。特别是在铜川照金,积极推行“政府+农产基地+互联网+贫困户”模式:政府坚持市场导向,支持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市场名牌;依托“逛集网·照金商城”的线上渠道和京东、淘宝、供销e家等多种渠道,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交易通道;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将农产品嵌入电商产业发展链条,实现“把家乡放到网上,把特产卖向全国”。该区域贫困群众收入增幅达30%-50%。
  四是定点帮扶,树立一个结对子的典型示范。研究中心作为铜川市宜君县的结对帮扶单位,充分运用电商资源,帮助宜君县编制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商网络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获得省委网信办批复实施。积极建立宜君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指导建成1个县级运营中心,10个镇级服务所、126个村级服务站、微店130余家,并在逛集网、逛集网微商城上开设网信办信息扶贫专区,专门用于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建立了农产品溯源系统,帮助完成“唐八件”、“锦照金”等品牌注册,有效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影响力。开设宜君县电商骨干培训班,中心专家教授多次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电商实现脱贫致富的能力。截至2018年6月,宜君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已突破100万元。
  主要做法
  (一)加强团队建设
  1、组织机构不断完善
  研究中心以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主体,与陕西省委网信办、省商务厅、铜川市人民政府、商洛市人民政府、山阳县人民政府等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西安软件新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安港务区新丝路电商产业园、铜川大学生双创园等电商园区,陕西逛集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京东商城、阿里云服务西北中心、汉中百味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力合作,形成了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
  研究中心建成6个研究室:电子商务示范政策与规划、电子商务策划与模式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室;盛攀峰、樊婧等老师专职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形成《研究中心项目管理制度》《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制度》等一套系统完整的工作规章制度,有比较充足的经费支撑。
  2、工作机制运转高效
  研究中心工作机制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研究方向明确、发展规划符合实际。中心坚持立足信息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宗旨,在承担国家项目基础上,积极强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形成了互惠互利、校企校地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逐步发展成为电商服务地方工作特色:电商方向凝练,研究团队专业化;项目顶天立地,服务对象多样化:成果应用性强,研究成效显著化。
  研究中心课题申报、研究攻关、成果报送、转化应用等机制合理,目前承担陕西省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向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报送陕西社会科学研究《以电子商务新动能推进陕西“追赶超越”》等成果,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尽快将电商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主导产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几点意见和建议》等重要咨询建议并收到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发来感谢信。   研究中心不断推出“西安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简报”、“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成果简报”、“陕西电子商务发展报告”、“陕西电商发展模式研究”等反映工作动态和交流成果的简报和内部读物。制定了可行的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制度。
  (二)积极同地方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1、省委宣传部委托专项课题
  承担省委宣传部委托的专项课题,即陕西省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
  1)已完成研究报告5份
  近一年来完成《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与机制研究》《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路径研究》《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研究》《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精准扶贫实践研究》《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县域案例研究》等5个子课题研究工作。
  2)阶段性成果包括发表论文20篇,其中CSSCI期刊2篇,核心期刊7篇。研究成果《以电子商务新动能推进陕西追赶超越》被《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报》(2016年第6期)采纳。并与《新西部》期刊合作开设“西部电商”栏目,定期发表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2、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
  1)承担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规划的重大研究项目
  基地获批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其他厅局级项目20余项,各市、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项目30余项。
  2)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或被采纳
  研究中心成果应用性强,多次被省、市、县各级政府以及企业采纳,为政府和企业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3)其他社会服务情况
  ① 助力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
  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陕西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面向云服务的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十三五”重大项目《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陕西省商务厅项目《陕西省电子商务突破发展规划》、西安科技局《西安市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西安市发改委项目《西安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西安市创建国家信息惠民城市工作方案》,以及渭南市、铜川市、山阳县、千阳县、柞水县等40余个市县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为地方政府发展电子商务出谋划策。
  ② 打造陕西农村电商发展三大模式
  聚焦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实践,立足陕西面向丝绸之路,打造武功电商三产协同模式、山阳电商平台扶贫模式和铜川耀州照金红色电商模式,助推县域经济实现精准扶贫,对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A、山阳模式
  主要特点:搭建以逛集网为代表的自有电商平台,并积极与国内大型第三方平台合作,政府和服务商共同承担并提供配套服务。
  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优势,山阳县以“打造丝路电商新城、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资源集聚和发展中心”为目标,搭建机构编规划、明晰思路聚共识、布局站点建网络、发展产业保供应、广泛宣传强促销,县域电商立体化全方位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组织保障、平台建设、产业支撑、配套服务、质量监管和奖励扶持六大体系为支撑的、具有山区县域特色的电商发展新模式。截至2018年6月,全县网民数31.6万人,网上买家超过10万人,开展电子商务的规模以上企业13家、农业企业138家,个人网店微店超过1100家,物流快递企业23家,电子商务交易额7.9亿元。阿里、京东、苏宁易购、邮乐网等一线电商平台入驻开展业务,“智慧山阳”项目启动实施。
  山阳县以打造农特产品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有利于地方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从而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互联网+”时代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山阳模式”得到陕西日报、陕西传媒网、陕西新闻网、凤凰网陕西频道等媒体的报道。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B、照金模式
  铜川“照金模式”以“政府牵头、学商协同、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电信网络、渠道、平台、终端、人才优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电信先行、渠道共享、电商下乡。
  通过整合电信业务代理、电商服务站、信合金融便利店等现有资源,建設农村电商服务站,实现跨界合作。建成“政府管理+逛集网平台+电信网络+服务实体站点+供货商+物流仓储”的跨行业合作的电子商务体系,实现跨界合作八大职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物流服务、本地生活金融服务、组织培训、再生资源回收、发展村级服务点、生态领养。实现农民四个不出村,即买卖不出村、办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最终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建美丽乡村,享美好生活,实现宽带进屋,商场到家,手机随手,交易随时”的目标。
  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平台(照金商城)、1个研发基地、1个市级运营中心,7个乡镇级服务中心,20个村级服务站,1个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目前,照金商城年交易量超过一千万元。
  铜川“照金模式”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委员会颁发的“2016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奖”,发展案例被收录于2016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
  C、武功模式
  2013年12月,为破解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推进武功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行销全国,武功县委、县政府抢抓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机遇,立足县情特征,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初显成效。一是聚集了一批电商企业。全县共引进知名电商企业168家,带动电商日发货8万余单、日交易额500余万元,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5亿元、达到20亿元,农产品销售在2017年阿里平台县域电商排名全国第七强、增速位列全国第四位。二是引来了一批物流公司。全县入驻物流快递公司40余家,其中“四通一达”、德邦物流等知名快递物流公司全部入驻,中通公司已在武功设立分拨中心,其他公司也即将设立分拨中心,物流成本实现全省最低。三是催生了一批电商创客。借力淘宝大学武功培训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电商人才,带动电商创业近万人,累计发展微商营销、网店销售团队2800余人,促进本地就业2万多人。四是带动了一批关联产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了纸品包装、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企业加快发展,拉动了电商服务业、仓储物流业等配套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是增进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累计建成“村淘”和“京东”村级服务站300余家,实现了群众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五个不出村”。据统计,仅电子商务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75元。   “武功2.0模式”是团队正在打造的武功电商二次腾飞计划,提出“买西北、卖全国、卖什么、造什么”,重点围绕电商做生态。着力构建健康的电商生态四个大圈:政策圈、产业圈、网商圈、服务圈。
  “买西北、卖全国”模式成为全国县域电商八大模式之一,由此使武功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中华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一二三产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③ 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
  西邮电商团队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积极推动陕西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陕西省多个市、区、县政府以及京东、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西安软件新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陕西省苹果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陕西“涌泉居”现代农业公司、利安集团、周至猕猴桃产业基地、山阳逛集网等企业展开合作。目前已有合作单位60余家。并定期邀请业内专家、知名企业家开展电商沙龙活动。
  ④ 开展专家学者三秦行调研活动
  基地首席专家张鸿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分赴宝鸡陈仓、铜川照金、武功县、宜川县、黄陵县、陇县、石泉县等40余个市、县深入调研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指导当地科学规划发展电子商务,为陕西省农村电商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为陕西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项目的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⑤ 为陕西电子商务发展培养人才
  依托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为社会输送大量电子商务实践应用型人才;与铜川市、富平县、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新丝路电商产业园等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孵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承担陕西省多个市县的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电商发展战略、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等不同层面。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培训,已经举办的有陕北农村电子商务高级研修班、宜君电子商务骨干培训班、略阳县电商扶贫培训班等,通过电商人才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三)广泛交流,举办各类研讨活动
  研究中心以“新经济 新动能 新电商”为题,成功举办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主题研讨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赶超越”、“三个自信”、“五个扎实”、“创新驱动”、文化产业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论文集一部。会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报道。
  1、承办陕西省“中特”中心主办的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主题研讨会
  2016年12月22日,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牵头主办的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主题系列研讨会在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由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经济学学会、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旨在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推动我省“追赶超越”。
  本次研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CTV央视网、《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陕西省教育厅网站、陕西社会科学网、陕西党建网、陕西宣传网、高校信息网、西部网、网易新闻、新浪陕西、中国丝路起点网、和讯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陕西新闻联播对此次研讨会也进行了报道。
  2、举办专题研讨会
  1)承办国际ICT发展指标专题研讨会
  2017年8月22日上午,国际ICT发展指标专题研讨会在西安邮电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开幕,此次研讨会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通信管理局、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承办。
  会议以“国际ICT發展指标”为主题,涉及ICT统计、电信/ICT指标、家庭ICT指标与大数据等多项内容。在会议期间,各国专家将就国际ICT统计工作综述、国家ICT数据的收集和面临的挑战、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中国互联网景气指数研究成果、中国分省IDI指数成果、电信业务指标与大数据、家庭ICT指标等十多个议题开展研讨。参会140余位中外电信专家领导到陕西省电子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参观考察。
  来自国际电信联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西安邮电大学等机构,以及亚太区20国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促进国际ICT发展指标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会议受到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人民网、《陕西日报》、《西安日报》、陕西省教育厅、搜狐网、环球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2)承办首届中国西部区域协同发展电子商务高峰论坛
  2016年9月3日下午,由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市商务局、宝鸡市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区域协同发展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在宝鸡市教育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区域协同,互联共享”为主题,旨在推动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走出一条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子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和新的思路。
  论坛分为“领袖峰会”和“名家访谈”两大环节。在“领袖峰会”中,陈金桥、吕本富、申江婴、洪涛、李琪等5位专家紧扣会议主题,分别做了《信息宽带布局助力西部经济转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电商设计》《“互联网+”与新一代电商时代》《中国电商最新发展报告》《五力协同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主题分享。
  在“名家访谈”中,张鸿、郭金生、董驰等专家和陇南市商务局副局长王永兴、宝鸡市电商办主任车勇前等共同展望了“互联网+”前景,深入探讨了西部电商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西部区域城市电商优惠政策建议等。   3)承办数字经济高峰论坛
  2017年10月19日上午,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暨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成立大会在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邮电大学主办,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通管局、团省委等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代表、西安邮电大学师生代表200多人参会。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孙琳出席会议并宣读关于成立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批复,庄长兴和孙琳共同为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揭牌,我校原党委书记崔智林出席会议并致辞,校长范九伦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社会反响热烈,受到CCTV央视网、陕西新闻联播、《陕西日报》、凤凰网、网易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3、举办论坛、讲坛和沙龙活动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和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论坛、学术报告,定期举办电商沙龙。中心致力于和社会各界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陕西省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成效
  (一)研究成果
  1、理论文章
  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积极向省委宣传部报送理论文章,《以电子商务新动能推进陕西追赶超越》被《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报》(2016年第6期)采纳;在《人民邮电报》等报纸及CSSCI期刊、EI期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60多篇。并与《新西部》期刊合作,开设电子商务发展专题栏目,每月刊登中心研究人员的成果。
  2、学术著作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紧密围绕电子商务领域热点及前沿问题展开研究,已出版或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共7部。
  3、其他成果
  研究中心成果多样化,除了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还形成《送阅件》,呈送政府相关部门;多篇研究报告被西安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采用做内部交流。此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通过承担各级政府的项目以及委托咨询项目,形成的研究报告对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社会影响
  1、示范带动作用
  研究中心坚持立足信息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宗旨,积极投入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研究与企业实践,强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打造具有西邮特色电商服务地方工作特色。2008年,电商专业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国内影响较大。研究队伍素质优良,规模、年龄、职称、学科以及开放度等结构符合基地长期发展需要,并配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人员和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国内该研究领域公认具有较强学术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优势。首席专家张鸿教授学术造诣高,曾获得5次省部级以上人才奖励或科研成果奖励,承担过3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1)多次举办学术会议及行业高峰论坛,影响力明显提升
  举办学术会议及行业高峰论坛十余次,其中陕西省电子商务创新协同中心参与举办的中国西部区域協同发展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峰论坛、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主题系列研讨会、国际ICT指标专题研讨会等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较大,使中心的知名度明显提高。
  2)获聘省市级专家顾问,进一步提高了影响力
  中心首席专家张鸿教授被聘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省小微电商智库首席专家、陕西省供销系统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眉县电子商务首席专家等,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的影响力。以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宗旨,特聘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年度咨询、信息征询、课题调研、交流研讨、授课辅导等方式,发挥理论创新、政策解读、决策咨询、舆论引导和服务统战等方面重要功能,为陕西省凝心聚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追赶超越提供智力支持。
  3)凝练科研方向,获多项奖励与荣誉
  以张鸿教授为负责人的电商研究团队获电子商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研究方向凝炼为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顶层设计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3项,完成省市(县)多项规划项目30余项,多位教授受聘省市级顾问专家。主要从事编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制定电商示范工作方案、撰写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承担政府项目评审、承办电商咨询培训会议,辅助陕西省商务厅承办2015年“西洽会”跨境电子商务会展等工作。截至目前,省市政府、电商企业等合作单位共有60多家。尤其是已和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一线实地调研、大数据研判分析等方式,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调研报告、咨询建议以及高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同时,作为独立、专业、开放的新型智库,研究院多名专家兼任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为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地市政府制定和修改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并被采纳实施,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研究中心关于电商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次呈报省级政府部门,同时承担的各市、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张鸿教授曾向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汇报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的情况,并多次受到政府批示与奖励。先后获得2016陕西省互联网经济风云人物奖、陕西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突出奉献”专家、西安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突出贡献奖等社会荣誉。
  2、思想舆论引导
  1)在各大媒体发声亮剑,提高了影响力
  研究中心相关成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华商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西部网等媒体采访报道近50次。代表性媒体报道:《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21日头版头条报道《“电商教授”张鸿》;《人民邮电报》2016年12月16日刊登张鸿教授文章《“互联网+县域电商”助力陕西网络经济发展》;《陕西日报》2015年10月29日专访张鸿教授,题目为《电子商务:打造陕西经济赶超新动力——专访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专家张鸿教授》;新华网2016年1月16日报道《西邮张鸿:让电商成为陕西农村发展新引擎》;新浪视频2016年10月24日专访张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9月21日专访张鸿教授《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充满魅力——记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   2)科学研判电商发展及数字经济
  研究中心在张鸿教授的带领下,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具体实施,在思想理论舆情分析方面,多次提出“电商精准扶贫”、“如何推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农村电商如何跨三关当引擎”、“电子商务打造赶超动力”、“农村电子商务重塑农业产业链”等问题研判或论断。实践证明,这些研判或论断符合陕西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和规律,从而在助推陕西省电商发展的重要关头打造了陕西农村电商发展三大模式——山阳模式、照金模式、武功模式,对陕西省县域电商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张鸿教授还被聘为十九大陕西省专家学者宣讲团成员,走进西安思源学院等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张鸿教授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数字经济”、“网络强国”,结合自己的研究,推出《新时代的数字中国——从数字经济到网络强国》的专题报告,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主要启示
  (一)发挥智库外脑作用,广泛开展校地合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市场广阔且发展前景良好。农村电商、电商扶贫事业不仅是各级政府的事情,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单位施展拳脚的舞台。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应积极发挥智库外脑作用,广泛开展校地合作,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助力精准扶贫。一方面,将先进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和科学技术输送到农村,努力培养电商人才,推动城乡人才流动。另一方面,科研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取得最可靠的数据和鲜活的研究案例,进一步推动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观念先行,扶贫先扶智
  扶贫先扶智,电商扶贫要充分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就必须不断汇聚社会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不断地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电商扶贫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尤其是县级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应走在第一线,亲抓勤管,出台相关指导、扶持、培育、监管政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念好农村电商“三字经”,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发展农村电商需要把握互联网机遇,强化县域电商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平台运导、合作社牵导和农民跟导,建立健全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突出三新,既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按照三产融合、三品协同、三化同步、三标提升等方式打造新电商,以使农产品不但要卖完、要卖贵、更要卖对,走出一条具有人情浓、山水绿、农民富、农村美及县域强等特点的农村电商新路子,实现精准扶贫、精准“造血”的目的。
  1、强化三新理念: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
  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将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正式写入第14条,其中农产品上行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号文件”突出“三新”特点,即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因此,發展农村电商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创新创业新动能,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经济,打造“电商三产”新电商。新电商是商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传统电商O2O,要通过商业与产业对接的农村电商,实现县域电商和产业融合,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关注三农电商:农村、农业、农民
  要顺应农村电商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趋势,加快个体电商向群体电商、农村电商向县域电商的转变,推进定制化、领养化、平台化等应用,搭建综合性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打造“三农电商”,变农民为网民、农产品为网货,通过开办网店推动农产品网销进城和工业品网购进村,形成链接城乡、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突出三产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于以农业生产加工为基础,打通延长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推进农业与关联行业间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方式等要素的交叉渗透和优化重组,实现农产品生产种植的适度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的标准化、农产品推广服务的信息化,提升营销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市场需求驱动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加快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一体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
  4、引导三品联动:品质、品牌、品种
  农产品生产中种植品种是基础,加工品质是保证,农产品推广中服务品牌打造是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电商需要实现品质、品牌、品种三者的联动。从生产种植的品种源头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行“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规范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要鼓励企业实行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逐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农产品的竞争正逐步从价格和质量竞争走向品牌竞争。要持续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依托生产优势及品牌优势,加快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创建,全力打造农业领军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路子。
  5、促进三化同步: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
  农村电商发展要以大数据为支撑,推进农产品适度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制定与完善,建立健全标准监管以及对未执行标准者的处罚等体制机制。对农村现有推广服务业态进行信息化、电商化升级改造,实现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及产销对接等功能,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发展原产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直销、直供、分销及预售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   6、完善农产品三卖:卖贵、卖完、卖对
  把握农产品标准和质量,发挥电子商务实现小产品对接大市场功能,创新“政府+专家+平台+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唱响“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跨境贸易”的农村电商“三部曲”,“农产品进城”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步骤,让农产品不但要卖完,而且要卖贵卖好,卖给具有乡土情怀的消费者,助力农民创收增收。
  7、带动农村三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农村电子商务如果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加大农村地区物流、信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人才培训及相关公共服务供给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规范体系,引导商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破解农村电商物流“痛点”需要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购买量较少等因素,可以采取多家企业联合设立站点、快递公司与客运企业合作、发挥邮政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主力军作用、增加政府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可有效破解农村电商融资难的问题。
  8、提升三标手段:电商、扶贫、经济“三标”提升
  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农村脱贫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将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工程,其本质是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以达到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促进创新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及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9、打造三情情结:人情、乡土情、绿水情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立足青山秀水,推进农村电商的生态化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保护农村传统、绿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同时,深挖“乡土”情结,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群体宣传当地农特产品、旅游产品、手工艺品,并在网上推介、售卖当地农产品,为家乡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陈 静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学院副院長
  张 鸿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学院院长
  李鹏飞 西安邮电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苏锦旗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盛攀峰 西安邮电大学讲师,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社会治理研究部、智媒云图近日联合发布了“民众获得感调查(2018)”,该报告是王俊秀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中间成果,是国内第一次关于获得感概念、结構的系统研究,也是民众获得感连续调查的第一次。  据介绍,2017年底到2018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通过问卷宝app抽取了
期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编著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日前发布。蓝皮书称,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成绩显著,许多还是“历史性突破”的成就,但是追逃追赃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務依然艰巨,必须坚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针对此种形势,蓝皮书提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防止外逃势头反弹、进一步健全国际追逃追赃合作体制机制、加强追赃工作以追赃促追逃、加强追防一体化建设减少外逃
期刊
2017年,林芝市到位各类扶贫资金11.51亿元,巴宜区已实现脱贫摘帽,米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贫困发生率均降至3%以下,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剩下的三个县按计划将在今年完成脱贫,这意味着林芝有望将在今年实现全部脱贫。据林芝市市长旺堆介绍,2017年,林芝市实施精准扶贫产业项目141个,完成投資7.79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13户2273人、入住率达83%。全年减贫2543户8510人,退出贫困村
期刊
在六十年代初的西北,不论是农村影剧院还是城市电影院,少不了这样一部电影。它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秦腔首部黑白电影《三滴血》。而今,这部戏传承一百年一代代传承久演不衰,深受戏迷的喜爱。2018年4月22日,西安秦腔剧院举办易俗社《三滴血》上演一百周年座谈会暨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陕西文化界众多代表汇聚易俗社剧场共叙百年经典,畅谈戏曲传承。  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豹隐在座谈会上说
期刊
乡村旅游在贵州扶贫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实践先于概念产生之前。十多年发展成果证明,乡村旅游扶贫成效卓著。“十二五”期末,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有3000个,旅游收入达705.9亿元,带动287.6万人就业,受益人数高达577万人。尤其是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先行者——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对推动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形成许多值得推广的扶贫经验。这些成功模式充分说明,贫困人口深
期刊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  姐入牢笼她又逃窜,不知她逃难到哪边。  为寻亲哪顾得路途遥远,登山涉水到蒲关。  1918年,栖身易俗社的剧作家范紫东写就不朽名剧《三滴血》,随即排演,代代相传,成为易俗社名副其实的看家戏。  2018年,《三滴血》上演一百周年,无论是易俗社,还是坊间民众,似乎都有一种隐隐的冲动和期待:如何让这部戏真正能够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一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利于与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同时也为国内各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建成的赣州港是国内中部地区的重要港口,它不仅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愿景的重要实现点,同时赣州港的建设也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为赣州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  赣州港是江西省的区域性重要港口,是赣州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赣州优越的区位优势,即江西的
期刊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在全面展现陕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对进一步研究陕西乃至全国电子商务以及陕西新经济、网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陕西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以张鸿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围绕“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形成了社会广泛认可的
期刊
始建于1950年的西乡县人民医院,已有近七十年的建院史。下设120急救中心暨妇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康复、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发展学科、改善医疗服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养人才、制定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举措,将公立医院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到医院实际工作中,医院各项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大力改进
期刊
文化传承也好,文化创新亦罢,都是一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实施经典名剧传承工程,无疑是中国戏曲传承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人间要好戏。要新创作的好戏,也要优秀剧目精彩传承的好戏。从这个角度讲,青春版《三滴血》的成功传承、璀璨绽放,更有一番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善于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