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当今大学生,其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每个人都想追求健全的人格,然而,当今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生活、学习、家庭、社会、就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人格缺陷问题。大量实践表明,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当今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 大学生 健全人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早在上个世纪,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就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当今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健全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他们的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越来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美好的音乐曾使数以万计的人为之动情,为之倾倒。了解音乐,欣赏音乐,借助音乐的力量去涤荡污浊、净化灵魂,开拓人类美好的明天,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必然需要。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载体的审美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音乐欣赏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教育,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加强音乐审美教育是当今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一、当今大学生人格问题存在的缺陷
  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是指人的性情品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未来发展取决于人格,健全的人格能带给人们一个正直的灵魂,带给人们美好而又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指引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前行。然而,由于受到生活、学习、家庭、社会、就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
  1.虚荣心强
  虚荣心太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人们为了赢得成功和引起广泛注意而表露出来的一种非正常的社会情感。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往往具有特别严重错位的攀比心理,比如说比谁的电脑、手机、衣服是名牌等等,这些都是强烈虚荣心的典型表现。有位哲学家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则生,都只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当今大学生面临各种诱惑,远远高于十多年前,就拿近年来的大学生网络借贷来说,有的学生仅仅为了拥有一部苹果手机或一部苹果电脑,求助于网络借贷平台,结果最终使自己债台高筑,一步步坠入可怕的深渊。因此,对当今大学生来说,过强的虚荣心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以自我为中心
  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出生,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占到绝大多数,两大一小的家庭模式引发出很多问题,部分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凡事都顺着孩子,久而久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孩子身上就会生根发芽,特别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优越感较强的学生,处理事情总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很少会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他人的认可与信任,特别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人际关系大多不和谐。
  3.不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如今社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受外来因素影响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直接冲击到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树立。由于受到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他们越来越重视价值主体自我化,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对自己是否有利,集体主义精神越来越淡漠。此外,当今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偏离轨道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把传统美德置之一边,不懂得尊重他人,穿拖鞋进教室,带食物进课堂,乱扔垃圾,浪费粮食,上课玩手机、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古人云:“德才兼备方为君子。”如果大学生道德品质存在问题,那必然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就提出了“音乐教化作用说”,他们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类的性格、行为和思想。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确立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他认为音乐对人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影响,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将音乐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还提出“以美育养成高尚之风,以完成国民之道德”的著名主张,对音乐美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审美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音乐美育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音乐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审美修养和文化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三、音乐审美教育对塑造当今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论著《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人的不同情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美育对人格修养的重要影响,孔子所谓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认为音乐美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音乐美育,人格精神就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二胡曲《二泉映月》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能以深刻的思想情感打动人心,对人的内心产生深刻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1.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音乐是美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优美、壮美、崇高、喜剧美、欢乐美等不同范畴的美,优秀的音乐作品会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般来说,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往往可以非常敏锐地捕捉到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并且让美的东西渗透到心灵深处,从而自身的人格也会变得高尚优雅。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审美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音乐审美教育,用心去聆听去感受美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从感性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美,而且还可以从理性方面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当今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良好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得健康、幸福和财富。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让听众感到心情舒畅,慷慨激昂的音乐可以使人精神振奋,甚至利用音乐可以治疗人们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通过欣赏舒曼的《梦幻曲》、《童年情景》;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第94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民族器乐曲《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等这些平和而又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不急不躁的性格,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事物。通过欣赏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作品,有利于培养当今大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信心,时刻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态。
  3.音樂审美教育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情商的提高
  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重要品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音乐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情商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情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谐的人际关系,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可以缓和人际交往中的不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朗性格和包容品质,从而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同学的相处,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情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包括信心和意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树立自己的信心,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才能走向成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尽可能选择一些奋发向上的作品,比如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威尔第的《凯旋进行曲》,吕其明的《红旗颂》等,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振奋人心的旋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信心与意志,无形之中提高他们的情商,为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就当今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全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人格健全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高校应该对音乐审美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美】杰瑞.伯格,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 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美】丹尼尔.戈尔曼,杨春晓译.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5]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6]刘晓婷.试论人文精神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J].艺术教育,2016(12).
  [7]资丽萍.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J].音乐探索,2016(1).
  [8]方丽珠.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大学,2015.
  [9]杜思伟.大学生音乐审美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7(3).
其他文献
由于艺术品基金的大规模介入,艺术品的估价问题——从它的估价原则、估价风格来说,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里面有很多问题值得艺术品交易的专业人士和艺术品基金的从业人员来进行思考和探讨。传统艺术品交易的估价模式是强调基本面的,强调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统一,尤其是已有的这种成交价格的参考指数。譬如说齐白石,他的作品历年来的价格上涨幅度以及每类作品的成交价格每平方尺的均价,都是我们作为他作品定价的主要参考
期刊
冰逸的巨幅水墨作品《困》是在夜间创作的,创作的场景更像是一个大地行为艺术的现场。  巨大厚重的20乘以13米的宣纸被铺陈在一个叫秀里的小山村的村小学篮球场上,这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就坐落在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  在这里,艺术家和她的几个助理在微弱昏暗的光线下用各种工具把已经被水和家用洗涤剂稀释的墨汁抛洒在宣纸上,一遍又一遍。有时大片地抛洒,像是狂风骤雨一样,墨汁击打在柔韧的纸面上,瞬间没入,犹如大珠小
期刊
如果把美国的艺术家Paul Chan的文章:《艺术是什么,艺术又属于哪里?》其中一段非常本质地描述艺术是什么的文字中的“艺术”两个字置换成“美术馆”或“艺术机构”的话,同样非常有意义:“艺术机构就是这样成为艺术机构的。艺术机构超过创造者的意图,一个想法的精髓,一次体验,或一种存在,艺术机构表达了最多就是它是什么和它想成为什么之间的不可调和,艺术机构必须存在于一个物质现实内,才能充分实现自己。但不一
期刊
“我一生爱过7个男人,有过8次婚姻。上帝给了我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所以没有给我幸福。”这正是世界头号美人、好莱坞常青树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晚年的名言。诚然,我们赞叹她年轻时的光芒万丈、风华绝代,但也更为感慨美人迟暮的无奈与悲凉。2011年3月23日,这位巨星陨落了。5个月后,与生前泰勒有着良好合作的纽约佳士得宣布,在2011年12月将呈现盛大隆重的伊丽莎白泰勒珍藏
期刊
伦敦今年的秋日来得突然。在九月底时,时常还是刺眼的烈日当空。多数路人仍以夏装应对,如往日一样匆忙得行走在大街上。但是转而进入十月,气温骤然下降,使得不少初来此地的人们面对衣柜手足无措。伦敦的植物们则从容得应对低温,改变颜色,配合并营造出秋天应有的精致和色彩。由于这里没有打扫落叶的习惯,数不胜数的金黄色的落叶很快铺满了伦敦的大街小路。于是黄色和红色成了这座城市秋季的主色调,只有人们熟悉的双层巴士、皇
期刊
摘 要:绘画里“写意”的手法,赋予了中国艺术的创作灵魂,也让我在金属材料雕塑创作时找到了灵感,我利用“重意略形”的创作手法,强调“形神并重”先后创作了《后世不忘前世之师》、《雄风再现》、《换个角度看世界》、《畅叙幽情》等。通过将“重意略型”理念贯穿于作品中,不仅给予了人的审美体验,而且更让人体会了金属材料所传递的深邃神秘的韵味和气势磅破的力感。  关键词:重意略型 金属材料 雕塑  写意是中国绘画
期刊
如何解释在全球金融海啸下,艺术画廊交易依旧稳定,大量当代艺术家身价节节攀升?我们展开深入调查,带您认准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无形的手”。    艺术品领域与金融市场领域的双簧戏  2010年5月,巴黎一间画廊展出一位年仅26岁名叫Jacob Kassay的美国艺术家作品,标价在9千-1.2万美元之间。一个如此年轻的艺术家被标出这般高价,巴黎收藏圈一片哗然。同年11月,他的一件镶银作品在纽约菲利普斯(P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职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民间艺人进课堂”的课程教学案例。《西兰卡普工艺设计》实践课程是将武陵地区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引入课堂教学,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工艺美术品设计人才。从授徒传艺、技艺梳理、感知体验、创意设计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对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工艺文化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西兰卡普工艺设计实践与传承。尝试对民间艺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教学形式做更多
期刊
摘 要:琵琶乐曲的预习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导致技术、背景、心理准备不充分,而影响乐曲学习的进度。笔者通过多年琵琶学习和教学的经验,发现乐曲的预习的重要性,并总结出琵琶乐曲预习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本文针对琵琶乐曲的预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琵琶演奏 琵琶乐曲 预习  在拿到一首琵琶乐曲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哪些预习功课呢?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琵琶乐曲的学习中,我们一般认为“磨刀”
期刊
摘 要:在《我们什么也没看见》一书中,阿拉斯通过对六幅经典作品的描述,展现了其独到见解。他反对只依靠考证资料和文献理论对待作品而大谈特谈图像志观点的方法,提倡用自己的双眼真切地观看作品,并提供了一种从整体和细节的反复审视中发掘新鲜解读的观察方法。  关键词:阿拉斯 审视 整体与细节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史学家,也是法国非常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可以说,《我们什么也没看见》是一本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