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四海”意识与艾儒略《四海总说》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交流是以地理知识的沟通揭启序幕的,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地理新知识,往往难以一时被中国古代士人所接纳。其中诸多细节,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例如中西关于“四海”的诠定。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四海”从传统的经史体系而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而在利玛窦、艾儒略等传教士的地图和著述中,“四海”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而来,用来唤醒中国古代士人的世界意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反映了中西交流的曲折历程。
其他文献
把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成应用型大学既是国家高等教育系列改革的战略需要,也是建设“双一流”的重要举措,更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充分利用这次战略
新世纪以来,我国诞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是模仿老的大学发展之路,还是探索新路,另辟蹊径,这是摆在这些高校面前的重大抉择。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结合实际,较早地实现转型,走应用型大
摘要: 对3.5%Ni低温钢采用两种焊后热处理制度分别进行焊接性试验,确定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及热处理制度,保证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  关键词: 3.5%Ni低温钢;焊接;热处理;冲击韧性  前言  3.5Ni低温钢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是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广泛应用低温设备的制造钢种[1],掌握3.5Ni低温钢的焊接技术是制造技术的关键。3.5Ni钢在–100℃低温下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技术难点在于如
应用型专业受专门职业变化和新技术应用的影响大,要求相应的应用型课程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这种要求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无论是生长应用型新
权利和正义的声音,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强音。由于所处时代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慎谈这两个问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如何在现有
在中哈边境,塔尔巴哈台山脚下,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一个是汉族家庭,一个是维吾尔族家庭,一个来自河南,一个来自石河子,在命运的召唤下,他们齐聚在祖国最西北的边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