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78例,均予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其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与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指标LVEF和FS、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和SDANN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冠心病伴焦虑抑郁
  冠心病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性强的特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易造成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已选定的78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应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78例,全部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均符合1979年WHO和200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和其他血管疾病者[2]。男女比例41:37,年龄37-75岁,平均(56.13±18.42)岁;病程1-5y,平均(2.87±1.43)y。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⑴心理疏导,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情绪时,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的心理实际进行疏导,通过主动与患者谈心并关心其住院生活而指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从而分散患者注意力并缓解其心理压力,以实现平缓患者情绪的目的。⑵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病情教育,向其耐心讲解疾病、治疗方式以及效果等相关知识,以减少患者心理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用药注意事项以及进行轻度适当运动。
  1.3观察标准
  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分数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3]。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干预前后的SAS与SDS评分
  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与心率变异性指标
  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指标LVEF和FS、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和SDANN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冠心病患者中伴有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比例高达78.6%,其原因多与患者自身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态度等有关,由此可知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因而如何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SAS评分由干预前的(36.41±5.28)分降至(19.67±3.15)分,且SDS评分从(41.59±3.63)分降至(20.47±2.01)分,两项评分指标干预前后对比显著。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中给予患者的心理疏导干预主要是护理人员通过亲切、热情的态度积极主动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建立良好交往关系,并运用说服、指导等疏导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以促使患者消除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从而帮助患者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纠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以教育患者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核心,以减少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因素,其与心理疏导协同发挥作用,以实现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的目的[5]。另外根据本研究结果,经干预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和FS、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和SDANN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究其原因,患者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易引起躯体不适如心律失常等,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风险增加而心肌缺血,进而影响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属于评价冠心病预后的指标之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增加儿茶酚胺的含量,造成迷走神经张力和心室纤颤阈值减少。本研究运用的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有效平缓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指标,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冠心病伴焦虑抑郁行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其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而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指标。
  参考文献:
  [1]王金燕.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56):32-33.
  [2]徐霞.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27(18):236-237.
  [3]赵春凤.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9(26):1319-1321.
  [4]杨春艳.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4,10(34):119-120.
  [5]陈慧.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5(47):26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完善饮食护理规范化管理,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学习,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调查范围为本病区男性住院患者70例,并对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绝大部分病人均能按护理要求进餐,饮食不规范行为比例下降了64.4%。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饮食管理意识,责任心和执行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孕产妇特殊的心理动态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孕产妇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产程进展,增加顺产分娩的信心,间接降低剖宫产率以提高产科的质量。  关键词:护患关系;良好环境;体会  住院分娩产妇一般经历待产、临产分娩、产褥期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的恢复和适应,我们了采取支持-宣传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必要的支持的同时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行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进行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参考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
期刊
摘要:目的 根据神经外科的工作特点,探讨不同层级护士绩效考核指标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30名护士,结合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岗位设置标准,对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按能力系数、考核系数、岗位系数综合绩效分配。进行动态量化管理,本着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月综合评价积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相结合,应用考核结果测算并实施护士绩效资金分配,为护士评优、晋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肥胖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干预研究。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期间内社区有报告的肥胖症儿童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展开对其资料的回顾分析,实施健康干预措施。同时选择社区内BMI指数正常,无肥胖症的儿童共计10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儿童接受健康干预前各项主观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健康干预后,观察
期刊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急诊科的特殊性带来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每日24h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在临床工作中急诊科主要负责抢救急危重患者,处在医疗护理工作的最  前端[1]。患者在就诊或被抢救时,急诊护理人员处理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对患者病情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2]。对急诊护理管理中方式总结如下:  1.护理风险管理  1.1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  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
期刊
关键词:电子医嘱;缺陷原因;对策  2008年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第17条明确规定:“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机构服务管理人员报告”。医嘱从下达到执行需要医护双方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否则就容易出现医嘱下达或执行错误,导致医护关系紧张或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实行电子病历以来,历经十年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眼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我院眼科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116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行前馈控制。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去所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462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31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