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糖定性鉴别与糖谱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复方疗效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采用科学方法评价中药质量十分必要。定性鉴别与指纹图谱是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指标。中药多糖多为不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混合物,其生物活性与其单糖组成、分子量大小与分布等结构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采用理化鉴别法对中药中的多糖进行定性鉴别,未收载中药多糖的糖谱分析方法,无法体现各中药多糖的真实状态。本文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归纳国内外中药多糖定性鉴别与糖谱的最新研究内容,主要从多糖分子量分布和多糖的单糖组成两方面开展研究。其中,依据多糖分子量分布的定性鉴别主要采用高效凝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数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伤寒论》信息化研究分为古籍整理、数字化和信息化3个过程。整理初期工作围绕编辑和出版,目的在于通过翻印保留不同版本的《伤寒论》并对内容进行校勘、注
文章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疗原则和用药规律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研究进展。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目前内分泌科的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常用药物处方300张,分析其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患者用药,并对结果进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中医脾胃病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医院校医学本科类3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PBL教学带教组(实验组)15名和传统带教组(对照组)15名。在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对中医脾胃病的理论、技能操作等掌握的差异性,并调查实验组15名学生对PBL教学法在中医脾胃病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能力以及技能操作高于对照组(P<0.0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用PBL教学能提高自学能力及锻炼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结论PB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重构课程模块,制作微视频,通过2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使留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中医课程,使学习者能够由浅到深地学习针灸经络腧穴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医宗金鉴》清代朝廷组织编纂,其内容全备,实用性极强,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作为清代中医的教科书,《医宗金鉴》为清代医学生的培养发挥了主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代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还存在诸多待提高之处,若将《医宗金鉴》纳入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当中,能强化学生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能力、丰富教材内容、纠正西化倾向等,将会对中医学专业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运动损伤、自身免疫以及炎症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病理表现为软骨基质的持续降解导致软骨组织的进
超声心动图(简称心超)是重症超声的核心部分,急重症专业、心血管方向规培医生,常规进行心超轮训,在带教过程中,总结了经验如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详细了解病史,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降阶思维训练,构建重症心超诊断思维;根据阶梯式方法,反复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训练。定期组织以病例为核心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功与诊断能力全面评价提高规培医师重症心超教学质量。该带教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可借鉴其他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
为了不断深化中医院校教学改革,提高中医学本科专业针灸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掌握前期中医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于中医针灸学的学习兴趣,以课堂理论教学较为枯燥的“经络腧穴理论教学”为例,探讨基于BOPPPS模式下的中医针灸学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按照6大步骤,融入不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