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绿色化设计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凭借绿色节能的特点成为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潮流。但目前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这种设计模式仍存在建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评价标准,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提出一些绿色发展建议。
  关键词:绿色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内涵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在工厂提前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建筑物。因建造材料丰富,施工成本低,抗震性能优良,成为現阶段重点发展的建造模式。工厂化预制构件,现场安装的方式,使其生产效率高,构件质量得以保障,现场施工速度快,可减少现场施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因为大部分现场工作转移到了工厂,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冬季雨季施工的成本大大降低。 [1]。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筑行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局面。2013年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确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与规划。2017年住建部公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详细说明了发展目标与重点改革工作。可以说,装配式建筑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与指导下,发展前景一片良好,这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因其绿色节能的优点而受到大力推广,但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理论技术不够成熟,还是会有施工效率低、资源消耗导致的成本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是社会上对于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争议。因此,如何真正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仍需我们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与特点
  全球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英国建筑研究所在1990年建立的BREEAM评价体系。BREEAM认为绿色建筑是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集合体,考察标准有水资源、建筑材料、能源使用、管理、身心健康、污染、土地使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这9个方面。
  1991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以BREEAM为范本编写了LEED评价标准。考察标准有水资源、材料、能源、交通、地区的选择与可持续性、室内环境质量、整合过程与创新方面。
  2001年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研究委会研发的CASBEE体系创新性的提出了建筑环境效率这一观念,并以此为评价核心制定了建筑环境性能、质量与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这两个评价标准。
  2007年德国可持续性建筑委员会设计了一个以环境质量、经济质量、社会文化及功能质量、技术质量、建设过程质量和区位质量等为评价标准的评价系统DGNB[3]。
  2.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
  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发展起步较晚,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探索之路提供了经验与发展思路。
  我国2003年推出了第一个评价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6年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契合我国国情的评价体系,并正根据社会与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完善中[4]。
  2.3 我国绿色评价标准
  根据最新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5],介绍下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首先,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并且说明绿色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这几个指标。根据这几个指标以及控制项、提高与创新加分项进行评价打分,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
  2.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现阶段的不足
  1、理论内容的不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政府主导、联合其他建筑研究院制定的。由于缺少各类型研究技术人才的积极参与和意见反馈,使得评价体系缺少通用性与创新性。同时,当前体系仅针对住宅和公共建筑,并不全面。
  2、相关人才的缺乏。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不长,相关理论体系未完全形成,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与宣传都不足,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的专业人才紧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
  3、实际建设成果的不足。一,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与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度不够,导致施工缺少理论支持,实际建设与相关规定标准存在矛盾。二,一些绿色建筑项目即使获得了星级的认证,后期的运营管理与维护中的能源损耗以及经济投入比普通建筑还要高,建筑在全寿命期内依旧不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6]。
  三、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绿色设计建议
  结合国内外绿色标准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建筑材料的研发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构成体,其本身的绿色环保程度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绿色化。故研发高性能的绿色生态混凝土是重中之重,对新兴的绿色建材加快研发脚步,解决相应问题,并尽快投入使用。
  2、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对于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节水节能,废料回收与再利用,运输过程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现场施工的扬尘噪音等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成本问题,都需要施工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以保证建筑安全、环境舒适,污染减少,有效管理提高建筑的绿色效率等[7]。
  3、科学技术的利用
  设计时将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考虑进去,利用科技将环境优势融入整个建筑的绿色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也可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与幸福度,同时也可减少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   4、BIM技术在建造与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BIM建立虚拟模型,结合3D打印以及CAD等软件优化设计方案,在建造工程中智能监测信息,便于实时观测当前施工进度与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方案,有效管理施工現场。后期运营也可以实时监测能源消耗问题与建筑损坏问题,利于即时反馈解决问题[8]。
  5、完善绿色评价体系、加大绿色建筑理念宣传
  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对于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标准,使设计施工时有规范标准可依。同时政府、行业与高校也应开展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对绿色建筑宣传,培养专业人才。
  四、结语
  面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高度发展,绿色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于目前作为建筑主流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绿色化改革的需求大大增加。无论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完善还是建造技术的改进创新都迫在眉睫,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仍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曹志成.装配式混凝土公共建筑绿色度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2]王云冰,奚兴红.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探索[J].房地产世界.,2020,(16):99-101.
  [3]黎向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建筑绿色效益评价及比较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20.
  [4]王世建.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科学经济导刊,2020,(3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50378-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6]王志行,王志祥,李战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标准化,2021,(19):121-125.
  [7]张大森.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29-130.
  [8]张文昌,白青松.基于BIM技术下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   (07):129-130.
  作者简介:金欣怡(2001-),汉,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大三,土木工程专业
  项目基金:南京工程学院2021年 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TB20210913)
  指导老师:何培玲,教授 贾彩虹,副教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间歇性梯度充气(IPC)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IPC预防DVT,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DVT发生率11.1%,对照组DVT发生率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6,P<0.05)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居民数量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对水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增长。而原有的城市结构体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擴张,因此就导致在暴雨来临时,出现排水不畅、城市内涝等问题,而海绵城市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不仅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环境,同时在洪涝灾害等方面也具备良好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海绵城市在市
目的 探讨0.5%碘伏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用于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58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碘伏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对压疮创面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压疮创面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碘伏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可显著提高压疮创面的治愈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  关键词:基坑支护 类型 控制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  2、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3、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  4、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
目的 观察麻醉中间歇通气呼吸暂停法用于小儿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择期行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患儿20例,麻醉方式为气管内全麻,当SpO2达100%和PETCO2低于30 mm Hg时拔出气管导管立即手术,当SpO2达97%时重新插入气管导管及过度通气,如此反复至术毕.术中检测动脉血气,监测MAP、HR、SpO2和PETCO2,记录术者对手术
患者女,26岁,孕0产0,因停经3个月余,阴道不规则出血34 d,加重半天,于2010年5月3日入院,查体:T36.5℃,P 90次/min,R 19次/min,Bp 110/65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布满湿哕音,腹部膨隆,宫底脐下一指,质硬,外阴及阴道内见大量血凝块,宫颈尚光滑,暗红色血液流出,子宫如孕5个月大小,压跳痛明显,反跳痛不明显,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追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教育,观察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上均
中文摘要:基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特点,在一级开发设计阶段,盖板预留的荷载、结构转换层的设置位置、结构板的分缝设计、盖板的实施边界等结构设计的内容,对二级开发阶段的建筑方案的限制影响较大,如何能从建筑需求的角度对结构专业提出合理的预留要求?本文以广州官湖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的实施为例,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  中文关键词:车辆段上盖开发;盖板荷载;结构转换层;盖板变形缝、盖板边界;  1.项
ICU的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患者因为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对各种有创诊治操作的疼痛,插管和机械通气带来的不适,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和死亡的恐惧,常常感觉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1],甚至因此而躁动挣扎,危及生命安全。
目的 分析无纺布与全棉布治疗巾、孔巾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效果及成本,为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巾、孔巾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下临床征求意见以及科室的反馈信息制定发送治疗巾、孔巾的种类,按单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核算和比较.结果 全棉布治疗巾、孔巾具有柔软、贴身、吸水效果好的优点,但是保存期短,价格昂贵,医疗成本高.无纺布治疗巾、孔巾使用方便,易保管,保存期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柔软性、吸水效果不如全棉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