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无奈与执着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与误解
  似乎只要是和“预测预报”工作沾点儿边的科技工作者,总是要经常面对大众的误解和非难。每当极端天气或灾难事件发生后,类似于“科学家都干什么去了?”“你们自己没预报出来,却把责任推给多少年一遇。”“你们就不想想,你们为什么预报不出来?”“砖家的话不可信。”等等一系列的“炮轰”就会席卷而来。当然,负责研究和“预报”灾害性天气及气候变化的丁一汇院士同样也有过这样的压力。
  2004年-2005年冬天,气象学家根据过去25年的暖冬经历,做出了2004年-2005年冬季也是暖冬的预报。而实际情况却是,那年冬季意外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几次强冷空气的入侵让本该“暖”的冬季瞬间“冷”了起来。一时间,不仅老百姓纷纷指责,媒体也用《谁制造了暖冬谎言》的大字报对气象学家进行“口诛笔伐”。同样的情况在2009年再次上演,气象学家刚刚预报出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一系列的天气突变,让气象学家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面对诸多指责,气象部门专门开会检讨,并对突变天气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学习。然而,科学家们却发现,气候的变化和转型,个中原因之复杂,已经超出了目前科学家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而在未能掌握这些知识之前,是很难分析和预测出这些突变的。这也就意味着,面对变化越来越多端的气候环境,气候预报也会越来越难。正如丁院士所说:“04、05年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冷空气爆发究竟是从哪里突然开始导致转型的。我们只能对已发生的情况进行学习研究,来弄清它是如何转型和变化的。”
  人的速度快不过“天”
  人们似乎总是喜欢把科学家想象成神仙,哪天刮风下雨、哪天地震海啸,科学家们都应该、似乎也必须知道。但人们忽略的关键是,所谓预测和预报,是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以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当“未来状况”无法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推算,或者在掌握的方法和规律外还有更多的突变因素时,预测预报工作就会难上加难。而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学习。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身为气象专家的丁一汇也感到很无奈。“原来我认为我们的知识已经够了,可以做预报了。但我们面临着不断改变的新的气候和天气,它变得十分复杂,而且人类的因素又加进去了。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排放二氧化碳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气候。当多个因子影响同一个气候时,我们原有的知识就显得不够了,判断也增加了难度。因为因子一复杂,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才能判断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但现在在新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我们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够,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注意全球、中国发生什么变化,人家怎么预报和应对这些变化,学习之后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洞察力。”
  虽然在不断学习,但丁院士也表示,人类的学习速度没办法赶得上气候变化的速度,特别是在信息知识爆炸、极端天气又不断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分析情况,掌握背后规律,这是科学家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毕竟在自然面前,人类难以克服自身的渺小。
  现年已经76岁的丁院士,书桌上摆满了各种资料和书籍。“我这么大年纪,也在不断学习,看各种资料,我觉得我的时间不够,有一种更新自己知识的强烈愿望。每次有灾害发生,我都特别焦急,特别想弄清楚它的原因。为什么我们报的对或者不对。但是一经分析以后发现,个中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些因素在你没有这个知识的时候,你是想不到的。”
  目前最有效的仍是加强应对
  虽然“人定胜天”这种自大的信念早已被自然和现实击垮,但面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灾害,人类该做的努力也还是要做。尽管预报变得越来越难,人类学习的速度也有限,但科学家们却依然在不断努力着。同时,丁院士也表示,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预报上,在目前气候预报准确率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更现实、更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对灾害的应对举措。曾经的丁院士对灾害应对的态度不是特别积极,但近两年,他已经越来越觉得应对措施确实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问题。而这种态度的转变,也是在不断地“吃亏”中得来的。
  在说到预警系统和灾后应对的作用时,丁院士拿菲律宾做了个例子。2013年11月,超强台风“海燕”肆虐菲律宾,造成了几千人死亡的惨剧。面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菲律宾政府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从而招致一片骂声。时隔一年,“黑格比”台风再次席卷菲律宾,其强度和路线都与“海燕”相当。但有了去年的教训,菲律宾做出了迅速反应,对一百万人进行了灾难转移,截至笔者截稿日时,台风“黑格比”造成的死亡人数仅为21人。
  “这就是应对的效果。你说我们预报这么强的台风知识够吗?我们知识也不够啊,因为我们从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台风。才过了一年,也不能说预报能力就马上强了,但是我们有应对和防御的措施,这就能尽量减少损失。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尽量赶上,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没有办法避免的时候,就只能尽量做到快速响应,减少风险,还有重建。”
  今年的厄尔尼诺可能影响深远
  2014年年初,各国专家对厄尔尼诺的预测可谓是众说纷纭。国外的一些专家称今年可能会出现超强厄尔尼诺,强度甚至创数十年之最,有专家还认为这次厄尔尼诺可能会扭转近15年全球变暖趋缓的趋势。而面临各家争议,国内预报专家们冷静分析,并做出了“或许仅是一次弱的厄尔尼诺”的判断,事实也证明了中国专家的正确性。
  但同时,丁院士也指出,虽然今年已经确定了是弱的厄尔尼诺,但它的影响有可能是深远的,是否会扭转前15年中东太平洋的偏冷状态,进而导致全球变暖的速度加快,还值得进一步仔细地跟踪和研究。
  “不要低估这次弱的厄尔尼诺,它很可能是一个年代际变化的信号。1998年以后,中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进而导致了全球变暖的速度趋缓。但今年很多科学家也看到了,3月到5月,暖水又出来了,当然是刚出来。科学家都非常慎重地审核这件事,还要继续看它是否真能持续下去。如果持续下去,这就意味着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变暖了,也就是说全球的温度会进一步升高,科学家正研判,这次增强是否会导致气候快速增暖时期的到来,而这个时期一般将会持续20年,这个意义是很大的。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未来20年,极端天气就会常态化,高温热浪也会常态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会加快。”
其他文献
这个月最热门的科技话题当属中国科学家于2015年4月18日在生物学杂志《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在线发表了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复技术的文章,据介绍,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表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组的研究。随后,引发了国内外学界对该项研究的广泛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声音:其一,支持该项研究,以国内声音为主;其二,反对声音,以西方学者为主;其三,提倡中立性的谨慎研究,持此观点的人国内外都
期刊
一股智能化的浪潮正向我们袭来,“无线”一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无线”(Wi-Fi)。然而另一项无线技术也悄然间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无线充电技术。  1901年,与托马斯爱迪生齐名的美国塞尔维亚裔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获得金融家约翰·皮尔蓬·摩根的资助,在纽约长岛建立了187英尺(约57米)高的无线电能传输塔——沃登克里夫塔。在这之前,特斯拉曾在科罗拉多州进行实
期刊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爆炸般,传入各大新闻、报纸、互联网头条。  与其一道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有抑郁症。  其实不止张国荣、朴树、崔永元、杨坤等文艺界名人相继罹患抑郁症,更甚者,连卓别林、憨豆、金凯瑞等带给观众无限欢乐的喜剧演员也被抑郁症压得喘不过气来。  十二年一轮回,张国荣去世给人们造成的悲伤早已转为怀念,但抑郁症从未离开。  抑郁?抑郁症?  也许从人类社会化开始之
期刊
斯皮尔伯格,一个与美国科幻电影密不可分的美裔犹太人。他是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代表美国电影的一个时代。面对他极度热爱的科幻片,他曾说过:“其他电影类型各有各的局限,而拍科幻片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所长,即使那样,你仍会觉得自己的创造力匮乏。所以说,科幻片是给想象力丰富的人开的糖果店。”  温暖甜蜜的棒棒糖  在斯皮尔伯格的早期电影中,很多影片都存在甜蜜温馨的场景,这也许与他幼时经历有关。  1
期刊
6岁的锦溪(化名)安静地站在角落,睁着一双大眼睛观察屋里的所有人,双腿站得扭曲,但可以蹒跚移步。和志愿者出门玩耍前,他执拗地要求坐轮椅,原本想鼓励他走路的志愿者以为他想“偷懒”,只好用轮椅推他出去。到达集合点后,他开始尝试和志愿者“交流”,从时不时地注视,到试探性地握手,拉志愿者的胳膊,但就是不说话。无论志愿者怎样鼓励引导,锦溪始终不开口,重复着上述“尝试动作”。  看到其他小孩骑车玩,安静的锦溪
期刊
2014年已经浩浩荡荡的过去,声势不小的原因是这一年国内外发生了形形色色的事件,在科技界也引起了大大小小的涟漪和波浪。有些事件虽然被划分在政治、民生、体育等不同领域,但都与科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科学家》杂志便在各个领域整编了十件具有代表性的焦点事件,从而了解大众对哪些事件的感触更为深刻。  【微博观点集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我是MH370,不要问我是从哪里给你写信的。我最近
期刊
近日,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打乱大脑中一种微妙的化学平衡可能导致精神紊乱的发生,这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这项大型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该疾病发生有关的基因突变会影响一些特定基因的功能,促进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的平衡失调,而这种平衡对正常大脑发育和功能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健康的大脑能够在兴奋性和抑制性化学信号之间维持一种精妙的化
期刊
那不愿显示自己但包含着其余一切的生命有力地支配着我,  下定决心今天什么也不唱,只唱男人们彼此依恋的歌,  沿着那真实的生命一路将它们散播,  由此遗赠各种各样的健壮的爱,  在我四十一岁第九个月的甜美的午后,  我为所有现在或曾经是青年的男人们奔走,  去诉说我的白天黑夜的秘密,  去歌颂我对伙伴的需求。  ——惠特曼《在人迹罕至的小径间》  风靡全球的吸血鬼电影《暮光之城》女主角克里斯汀·斯图
期刊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实现“十一连增”。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粮食连年丰收,确保了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仅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用占世界约8.6%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在这则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数据背后,还有这样一则数据
期刊
2014年4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2014年中期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美国气象预测中心称,2014年“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可能性已达到70%”;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2014年下半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在增加;日本气象厅称2014年夏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增大……  针对各国气象部门发出的预测,我国的气候专家们也做出了回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依据目前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