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k2pwerq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四川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原则、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 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 战略
  
  A strategic study on pushing agriculture vertical Integration forward of the devoted major efforts to farm productsprocessing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Yang Xing Cai Baocheng Peng Changji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d the necessity and question of existence as well as thinking,principle,goal and focal point devoted major efforts to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And the countermeasure pushing agriculture vertical Integration forward of the devoted major effots to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was suggested.
  Keywords: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griculture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31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069-04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2007年农业增加值2092.1亿元,比2006年增长4.4%。各主要农主品总产量:粮食3448.4万吨,油料228.5万吨,水果474.5万吨,出栏生猪1亿头,肉类总产量1092.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740.6万吨,禽肉产量224.6万吨,蚕茧产量10.9万吨。虽然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3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94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230家,过10亿元的15家,百亿元的2家,但整个农产品加工的总量还不足农产品总量的30%。因此,笔者针对如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全省农产品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使四川由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和工业强省作如下探讨。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四川工、农业强省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据报道,200多年前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我国、我省现在高得多,他们那时的农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0%左右,对此,他们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逐步发展成了工业强国。美国现有产业工人中,围绕农业办工业的产业工人达50%以上。中国吉林省于2003年也响亮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的工作思路,现已初见成效。因此,要使四川真正实现新跨越目标,就应当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
  路,并制定出台一系列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的政策措施,确保这一思路和新型工业化的顺利实施。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1 提高四川农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因此,四川省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劳动力成本低和提高加工制品科技含量的优势,来弥补自然资源条件较差和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劣势,提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1.2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农产品加工业有更快的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双重功效。又由于农产品的集散地往往在城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小城镇建设,带动各项服务业的发展,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民变市民、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速度。
  1.3 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重要的出路就是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引导农民按照加工业要求安排农业生产,实现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值,使农民得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平均利润,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中国各地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新阶段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4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也需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提高。四川省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已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立足需求变化,引导和刺激消费,增加多品种、多样化加工产品的供给,有效地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
  1.5 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二次创业”,更需要农产品加工业发挥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乡镇企业与农业、农民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贴近农民,靠近原料基地,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巨大优势。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贮藏、保鲜、运销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乡镇企业结构调整。
  1.6 党中央、国务院正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中央连续五年发出五个关于“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各有关部委也安排项目经费扶持。
  
  2.四川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加工程度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多数仍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花色品种少、附加值低,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2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分离脱节,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四川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很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在出现对自己经济利益不利的情况时,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自动履约。因此,普遍存在着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互脱离,一体化的经营机制难以形成的现象。农民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份利润,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
  2.3 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税赋重、贷款难、财政支持很少等问题突出。企业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想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和各种服务,但得不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2.4 农产品加工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的资金和项目的集中使用不够,保障体系不健全,一些市(州)、县存在低水平重复和无序发展现象,以及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和不按标准化生产的问题也较突出。
  2.5 从事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人员素质偏低。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教育的滞后,使四川省农村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加之大量精壮劳力外出务工转向二、三产业,致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更为下降。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原则、目标和重点
  
  3.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一手抓地震灾后重建,一手抓产业发展。在指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应紧紧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贮运、加工、营销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遵循自然、经济规律,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高效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辅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一二三产互动,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和二次以上的深加工转化率有较大提高,逐步形成与优势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形成符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律和消费水平的加工体系,建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健全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形成在WTO规则下的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3.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坚持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政府和企业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满足优质、安全、方便、营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四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原则。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规模化生产,每个产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都要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尽力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好各种副产物,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坚持采用适度规模经营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原则。与原料基地的规模和销售市场辐射半径相适应确定加工规模,实行“大中小”企业结合。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既要注意防止周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又要防止加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坚持加强宏观指导的原则。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质量标准等,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新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秩序。
  3.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目标。根据国家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推进行动在全国建设九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带的规划,四川省可通过5~10年时间,每年省扶持15~20个、各市(州)、县各扶持3~5个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一批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对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形成与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加工能力。
  3.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粮油加工以玉米、薯类、稻米、油菜、花生等深加工为主,肉类加工以猪、牛、羊、鸡、鸭、兔肉深加工为主,不断开发皮毛(绒)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奶类加工,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发展干鲜果品保鲜贮藏及精深加工;巩固发展糖、丝、茶、麻等传统加工和竹制品加工。同时,川味在国内尤其是西南、华中地区倍受青睐,在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喜爱,因此,突出搞好以川味为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4.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应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树立以加强农业产后加工、销售环节来带动农业生产,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来拉动产前各部门的发展的新观念;树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来组织生产、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和工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的新观念;树立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工业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来围绕农业办工业的新观念。高产值的现代化产业,才能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辅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工、农业强省和新型工业化”的宏伟目标。
  4.2 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夯实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围绕农业办工业,就是统筹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应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好“第一车间”。可按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和农业产业化规划,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可以按照四种模式,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①合同契约型。企业通过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约定与农产品利益关系。如阆中保宁制药厂与农户按高出市价20%签订板兰根、大青叶种植收购合同。②合作型。就是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如南充市顺庆区“万金托牛所”和南部“先锋蚕业合作社”等。③二次返利型。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收购农户产品进行加工销售,然后再从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拿出部分给农户,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促进农民继续发展生产。如阆中奉国米业,近年每年拿15万元返利给10万亩优质稻种植农户,龙盛张飞牛肉公司拿10万元按向公司交售牛肉的量为基数,二次返利给饲养、屠宰肉牛的农户。④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如南充市高坪富达竹业,通过企业的强力带动,高坪竹业协会的联合衔接,调动竹编大户,竹农投入资金、技术、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兴衰成败于一体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应研究制定产加销各环节利益分配机制,并协调解决各环节利益分配,以充分发挥各环节主观能动性。
  4.3 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场经济,企业是主体;一二三产业互动,互动点在企业;城乡经济共融,共融点在企业;对内对外开放结合,结合点在企业。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哪个地方有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那个地方的产业化就一派生机,县域经济就出现新的活力。因此,可用山东、广西等地政府扶持企业的魄力和胆识,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规模大、技术高、效益好、外向型、带动农户多的要求,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并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坚持国家、集体、民营一起上,谁有能力就支持谁,谁是龙头就扶持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补助、贷款贴息、有偿投入、直接投资等方式,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带动农户多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投入力度。积极为龙头企业技改和运转提供信贷资金,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三是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开展资金经营。四是打造驰名商标发挥品牌效应。要使四川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必须整合资源,走政府、企业联合打造的路子,一个产业全市只确定1~2个品牌,统一技术标准和包装,同行业企业共同使用。五是鼓励出口创汇。对有一定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的龙头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4.4 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从政府方面来讲,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技改支持,组织专家学者从解决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紧迫技术问题入手,研究农产品深度开发和深加工、配方技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从企业角度讲,龙头企业应在提高质量和加快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前头。首先,应抓标准化生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高度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确保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安全卫生。其次,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可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结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第三,重点注意培育品牌。应把创品牌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质量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从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4.5 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把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突破口来抓,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做好引导、扶持、规范、协调和典型示范。并在登记上给予变通、财政给予扶持、信贷给予帮助、税收上予优惠。可坚持自愿原则,避免行政干预,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科技人员和农村经纪人领头创办专业协会,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四川省的五通桥花木协会、富达竹业联合体和洪雅奶牛小区等专业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值得推广。
  4.6 加速人才培养教育,确保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可通过农广校、职业学院、有关院校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养更多的各种层次的领导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抓好人才“回引工程”,造就更多的乡土人才,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通过能人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4.7 强化服务,为实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标创造条件。“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工业发展,搞好服务是保障。加强服务组织和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三大服务。一是科技服务。加强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把单位效益与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挂钩。对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经费,各级财政应给予保障,鼓励民间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培育和扶持科技大户,发挥其直接联系广大农户的带动作用。二是信息服务。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设立上下贯通、功能齐全的信息预报系统,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并掌握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市场服务。加快建立起农村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等配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交易市场,加强市场的贮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和生产导向功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相连接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完善交易规则,建立平等的多元流通体制,并打破市(州)、县边界封锁,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大市场。通过运销服务体系,拓宽销售渠道,举办、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提高本省农产品及加工品的知名度,使之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相连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4.8 切实加强领导,大量增加投入。国内外产业培育经验证明,切实加强领导,大力增加投入是关键。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象山东那样,重新出台一个操作性强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并从组织领导、发展规模、品种选择、实现目标、技术保障、资金扶持、产业布局、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扶持等制定发展规划,分步实施,且不以领导的变更而改变。同时要大力增加投入。借鉴山东5年投入100亿元,支持500家农业龙头企业,潍坊每年70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企业贷款贴息等经费经验,建议省财政每年安排15~20亿元、市财政0.5~1亿元、各县财政3000~4000万元专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企业贷款贴息、培训和科技人员工作经费。以及潍坊每年帮助企业解决贴息贷款50亿元经验,请省政府和市县政府帮助企业每年分别争取贷款300~400亿元和30~40亿元,以破解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向导、信贷投入为驱动,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参考文献
  [1] 钱长银.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1,17(6):103~105
  [2] 彭丹梅.农产品加工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访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农民日报,2004年2月20日第五版
  [3] 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著,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23~50
  [4] 石丽敏、王忠良等.苏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特征,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85~89
  [5] 彭昌家、江方明等.推动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措施探索,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438~441
  [6] 彭昌家、蔡宝成等.培育富民增收支柱产业的对策研究,中国科学论坛,2006,91(12):5~9
  [7] 张传林.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日报,2005-10-13(3)
  [8] 于洪光.山东谋求农业产业化新突破,农民日报,2008-5-1(1)
其他文献
对近年发展起来的脑科学中的非线性问题作一介绍.这些问题得到脑科学界的广泛注意.它们是同步,混沌与混沌周游,噪声与随机共振.在很多不同背景下的神经生理实验表明脑皮层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师学校职能的转变,教研员的角色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教研员该如何定位、怎样在明确定位下有效开展工作,是我们应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新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92-01  【摘 要】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用诚恳,友好的语言和真诚的情感、丰富的专业知识面对每位患者。结果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撑握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健
<正>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汇报交流会于2007年10月10日—13日在北京农学院成功召开。38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和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现代教育的研究方向。和课内学习相呼应,在课外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时空。微视频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
热对流现代问题国际会议于2003年11月24—27日在俄罗斯别尔姆州立大学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理论和应用力学国家委员会,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传热/传质委员会,别尔姆州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消费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而篮球运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性别的相关性限
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得到普遍地使用。网络作为潜力巨大的学习工具也理应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强调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主导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进入到新的时期,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引领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于高校党组织建设提出更为严格以及更
摘要:深刻把握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陕西农业发展特点,提出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陕南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关中建设粮食、蔬菜、禽畜基地,渭北旱原建设苹果基地、烤烟花生基地和新的粮食基地,陕北建设杂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同时,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产业支撑体系、流通体系及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