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刻把握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陕西农业发展特点,提出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陕南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关中建设粮食、蔬菜、禽畜基地,渭北旱原建设苹果基地、烤烟花生基地和新的粮食基地,陕北建设杂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同时,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产业支撑体系、流通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上取得突破。
  关键词:陕西 现代农业 路径与政策选择
  
  Impels the Shaanxi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way and the policy choice
  Hua Zhongyu
  Abstract:The profound assurance modern agriculture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the deferenc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ule,unifies the Shanx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proposed the Shanxi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y choice is:With resources and so on capital and technical substitution land,water,walks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the intensified management path,the south Shanxi construction green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the Guanzhong construction grain,the vegetables,the poultry base,North Shensi Dry Original Construction Apple Base,the flue-cured tobacco peanut base and the new food base,the North Shanxi construction miscellaneous grains base and the animal husbandry base.At the same time,in cultivation new peasant’s foundation,but also must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s and so on in support system,industrial support system,circulation system and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obtains the breakthrough.
  Keywords:ShaanxiModern agricultureWay and policy choice
  【中圖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62-04
  
  1.现代农业的涵义及特征
  
  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投入、工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福利化支持、政策化保护、知识化农民、技术化支撑、科学化引领、公益化设施、免费化教育、标准化准入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1.2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从农业生产力构成要素看,土地、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等是农业生产力的四大构成要素,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构成的四大要素在其中的作用与地位是迥然不同的。传统农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基本上还处在农业社会;现代农业以资本、技术密集为主导,劳动生产率高、产品市场化程度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则进入工业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基本上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决定,表现在工业为农业提供资金、技术和装备的能力,以及城市消费农产品和转移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化肥、农药、农膜、灌溉、良种、农机、电力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至航空航天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替代畜力、人力和半机械手段等传统生产要素,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改造,改变农业低投入、低产出和自给半自给状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从产业构成与产业发展的内涵看,现代农业至少应该包括下述几层含义:一是现代工业及其技术全面装备农业,由机械、工程、设施、通讯、网络、海洋农牧化等补充、延长、改善、扩大和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时间、生产空间和生产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二是用现代市场科学、管理科学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组织农业,由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三是现代产业发展理论武装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综合支撑体系,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单位农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四是用科学知识与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民,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素质;五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应用农业,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产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间的结构不断优化,产中与产前、产后及三产等传统非农产业的结构比例发生深刻变革,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发生转换,实现产业体系升级换代,产业形态、生产与组织方式的更新。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看,现代农业是工业革命以来逐步形成的农业,是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市场机制的建立、现代要素的投入、工业部门的介入、科学技术的应用、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二元经济的逐步消失,使现代农业成为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1.3 现代农业的特征。
  从国际上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看,现代农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3.1 生产装备与管理工业化。农业全程工业化装备和石油化、电气化动力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制造技术、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3S技术、航天技术等工业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和工厂化管理理念的应用,使农业生产、保鲜、加工、物流、销售、消费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工程化、设施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工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极大地改善了劳动工具、劳动条件与环境,延伸了劳动空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正在向着精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互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密切,界限越来越模糊,效益越来越接近。
  1.3.2 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要素的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征与追求目标。现代农业通过增加能源与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工业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达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集约化的投入生产要素,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使农业由粗放到集约,由劳动集约到能量、资金、技术、经营和管理的集约,有效提高了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1.3.3 生产组织与服务社会化。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上市的崭新格局。
  1.3.4 生产发展可持续化。追求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统一与协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现代农业发展的中期阶段,由石油工业革命带来的化学投入品普遍大量使用、能源消耗不计成本、生态急剧破坏与环境日趋恶化,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资源过度消耗、成本居高不下、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生存环境、威胁消费者健康等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近20年来,世界各国在农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调整城乡产业布局,重视土、肥、水、药和动力等资源投入的节约和使用的高效化,“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新的现代农业形态不断涌现,可持续农业受到广泛重视,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5 投入与补贴福利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全程补贴、提供保护与服务是现代农业的政策特征。与其他产业領域的情况相反,伴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全球化进程,在绿箱、蓝箱和黄箱政策允许框架下,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立法等一系列手段和非市场行为,在涉及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产中补贴与贸易补贴、防灾减灾与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科学技术研究、技术示范推广、义务教育与职业培训、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政府公益支撑系统等等环节,进行福利化补贴、政策性保护和财政投入支持,引导各种资源流向农业和农村,形成全社会各行业支持农业、工业与农业互动、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的局面,建立了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应的庞大支持体系。
  
  2.陕西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2.1 陕西农业的特点。
  陕西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部,地理条件比较复杂,陕南、关中、陕北依次分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三个水分区,农作物种植地域宽广,品种繁多,全国大部分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都能在陕西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谷糜、薯类、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苹果、梨、枣、桃、瓜、核桃、板栗、药材、烤烟、棉花等,是以旱作物农业为主的省份。现有耕地面积7566万亩,人均耕地2.10亩(农业人口人均2.69亩),高于全国人均1.3亩的水平。旱地面积有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7%,其中,渭北旱塬面积1560万亩。陕西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和亩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天然降水又不充足,年降水只有400~6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60%,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内降雨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受水资源的制约,旱区耕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普遍低而不稳,往往是旱区减产,全省减产,旱区增产,全省丰收。陕西是西北农业大省,粮食连年增产,粮食总产由1980年的757.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194.4万吨,增产337.3万吨。陕西省水果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果业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特别是苹果产业,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国家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水果总产9900万吨,而我省水果总产已达940.2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苹果产量为701.57万吨,比2006年增长7.9%。果业增加值达90亿元,较2006年增加近10亿元,苹果基地县人均仅苹果纯收入达1900元,较上年增长12%,创下了历史新高。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省农业呈现出了区域经济明显化、产业布局优势化、经营方式产业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态势。一是关中腹地的粮食、蔬菜、乳蛋基地,渭北的苹果、烤烟、花生基地,陕南的中药材、坚果、花卉基地,陕北的杂粮基地;二是走出了一条农科教、产学研相接合的路子,杨陵及各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三是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龙头+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形式蓬脖发展;四是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初具规模,效益卓著;五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综合治理与开发成绩显著
  2.2 陕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生产要素支撑乏力。除人均耕地占有量居中、产量偏低、受水资源限制外,还受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制约。①务农劳力整体素质不高。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绝大多数务农人员文化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②农业投入力度欠强。财政预算安排中对农业投入的比重,不到财政预算总支出的15%,其中直接投入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的比例更少。③金融部门近几年转向商业化运作后,扶农职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④科技推广运用缓慢。我省是农业科技大省,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杨凌转一转,会展成果多,没钱搞生产,看着空喜欢”就是其写照。
  2.2.2 农业支撑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产业支撑、农技支撑、政策支撑和服务支撑。产业支撑能力不强。除了苹果产业链条较完整外,其他产业链条短小不完整,重视了发展规模,产品和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低、质量标准低,市场竞争力弱,有资源优势、发展前景的特色品种开发力度不够,如渭北的小麦,陕北的谷子、油葵、绿读豆、荞麦,陕南的豆仲、核桃、板栗、食用菌等深加工不够,规模经济效益至今不大。农技服务支撑断裂。一方面是农民迫切需要农技知识指导,另一方面是农技体制行政化,为农服务在退化。镇(街道)级农技体制行政化倾向明显,农技人员在岗率不高。据调查,在岗人员占编制的36%,混岗人员占24%,有39%的在编人员已脱离农业,从事其他工作。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滞后。分散的千家万户农民凭感觉进行生产经营,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只能面对市场独自落泪,产前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得不到补贴,产中技术指导、加工保鲜、运输销售服务落不到实处,产后政府的补偿、保护和扶持政策不到位。
  2.2.3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种、养脱节,产、销脱节,工、农脱节,农民还没有与市场挂上钩,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此外,随着农业的生产专业化、地域集中和规模扩大,各种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比如,西安市北郊用含有三氯乙醛的污水灌溉,有133hm小麦绝收;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禽畜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家庭新型燃具的使用,影响了秸秆的充分利用,许多农民将秸秆在田中一烧了事,造成了废弃物利用率较低以及大气的污染。这些污染,不但危及城乡人民的健康,也给郊区农业生产的经济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持与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自我认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他们牢固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自我认同、增强实
对近年发展起来的脑科学中的非线性问题作一介绍.这些问题得到脑科学界的广泛注意.它们是同步,混沌与混沌周游,噪声与随机共振.在很多不同背景下的神经生理实验表明脑皮层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师学校职能的转变,教研员的角色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教研员该如何定位、怎样在明确定位下有效开展工作,是我们应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新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92-01  【摘 要】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用诚恳,友好的语言和真诚的情感、丰富的专业知识面对每位患者。结果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撑握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健
<正>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汇报交流会于2007年10月10日—13日在北京农学院成功召开。38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和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现代教育的研究方向。和课内学习相呼应,在课外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时空。微视频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
热对流现代问题国际会议于2003年11月24—27日在俄罗斯别尔姆州立大学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理论和应用力学国家委员会,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传热/传质委员会,别尔姆州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消费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而篮球运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性别的相关性限
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得到普遍地使用。网络作为潜力巨大的学习工具也理应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强调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主导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进入到新的时期,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引领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于高校党组织建设提出更为严格以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