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创新: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影视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较量日益加强,发展美育教育正是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抓手,而影视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影视教育仍亟需进一步促进与加强;另一方面,在“双一流”“新文科”语境下,我国影视教育将与国际对标,属于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与人培养模式建构仍任重而道远。而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国际影视教育的格局将发生改变,在此语境下,我们将提出怎样的影视教育方案,将如何探寻学科建设方法,又将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路径,这将是当前国际影视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2020年8月28日上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国际电影学术论坛“合作与创新: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在北京雁西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主任委员李晓兵,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路春艳等出席论坛;论坛邀请胡智锋、周星、尹鸿、李道新、王宜文、张宗伟等国内影视专业高等院校校长、院长、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学者,以及伊丽莎白·戴利、赫曼·范·艾肯、邓肯·皮特里等国际影视学院院长等等,分别围绕“国际影视教育与学科建设”“国际影视教育与人才培养”两个论题进行主题发言,先后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杨乘虎教授主持,共同探讨了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及新趋势,为推动我国影视教育行业发展、培养中国影视新力量献言献策。
  一、引领:国际影视教育前瞻
  影视教育关乎电影强国战略,关乎国家文化未来。作为推动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关键,面对当下影视教育发展现状与困境,新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培养怎样的影视新力量,仍值得我们所关注和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主任委员李晓兵代表大影节组委会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多年来支持大学生电影节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大影节不仅代表当代校园电影文化的潮流趋向,且能成为校园学术文化重要的风向标和展示平台,多年来大影节坚持举办国际学术论坛,为电影学者、专家以及从业者们搭建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带来了全球电影发展的最新动态,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而2020年是影视行业面临众多改变和挑战的一年,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新时代、新政策、新技术所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并存,中国影视教育应要立足于本土实际,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应对影视行业的变化发展。同时,他提出本届学术论坛也将以国际影视教育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体,探究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并就中国影视教育的现状、国际影视教育的现状、产业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化接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影视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进而提升影视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不断的迈进。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路春艳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多年以来支持大学生电影节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路教授指出,在全球化新语境下,中国电影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电影事业急需优秀的专业电影人才,而已走过20多年发展历程的大学生电影节,充分发挥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不断强化大影节在挖掘青年影视专业人才、创新影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她强调,在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A ”学科的基础上,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支撑,打造了大学生欢迎的线上电影课程和新型学习平台;通过学术论坛的举办,齐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国际影视教育交流对话的平台,共同打造国际影视教育的年度盛会,这将探索出符合教育规律、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的中国特色影视教育之路,为推动影视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实现更紧密的影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在致辞中谈到,中国正处于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电影强国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电影人才与高欣赏能力水平的电影观众等都有赖于影视教育的广泛普及与创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与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深度融合,紧扣影视教育主题举办本次论坛,这不仅有助于电影业界乃至全社会提高对影视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影视教育领域的各项交流合作,推动影视教育加快对理念、方法以及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他指出,影视教育关乎电影强国战略,关乎国家文化未来,既是电影界教育界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而本届论坛群贤毕至、名师云集,对话交流、思想碰撞间将一定会产生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启示和参考,这为影视教育迈上更高台阶、拓展更宽交流领域等也将做出新的贡献,进而助推电影强国梦的早日实现。
  二、探寻:国际影视教育与学科建设
  21世纪以来,伴随艺术学的门类升格,全新的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在“双一流”“新文科”的推进中形成了当下全方位、多维度的影视教育格局,这也将意味着影视教育在国家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与影视学相关联的学科专业,近年来也有愈来愈多的年轻学子投身于影视制作、影视研究中来,这将意味着影视行业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当下影视教育将承担越来越重的学术、行业以及社会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影视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影视的未来发展,而谈及影视教育的合作与创新,首先离不开对学科建设的探索,其在影视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意味着我们更是需要在继承与创新、批判与改革、学习与突破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影视学科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与新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提出高校影视教育未来发展应注重“知”和“行”两个面向,她表示,影视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也要锻炼学生们的实际执行能力,以期望能取得理论性与应用性、艺术性与执行性的良性平衡;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在发言中阐述了当下中国戏剧与影視学科发展身处的新环境、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如何抓住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他认为,在新全球化启动、“双一流”建设、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新文科建设等背景下,中国影视行业面临着国内外的新环境压力,而学科建设中仍存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亟需提升影视教育人文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而打造出人民满意的影视学科发展新局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就中国影视教育的背景、发展现状、未来方向等进行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分享,他将国家教育质量唯先、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综合性拓展、从学科到专业再到课程等综合铺展的机制概括为“点、线、面”三个关键字,指出学科建设应重视学科评估、专业建设、一流课程选拔、研究生审核评估并加强美育建设,进而对戏剧影视学科进行全方位强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表示,面对影视人才培养出现的供求失衡现象和同质化趋势,影视教育应注重“因需选材、因材施教”,即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影视教育改革,鼓励特色教学,追求学以致用,并贯穿影视创作、制作、宣推、管理、评论等各环节进行人才培养,以此践行影视教育改革与促进影视学科发展。本论题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担任学术主持。
  三、路径:国际影视教育与人才培养
  作为影视教育的主要目标,人才培养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当前,中国影视教育正处于变革的新时期,从整个国际影视教育中来看,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发展轨道上面,国内和国际两个面向的发展空间里面,人才培养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所重点关注。本论坛的第二单元由国内外一流影视院校的院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等共同开启,他们围绕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协力深耕专业化、全球化的影视人才培养策略,共同勾勒影视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新格局。
  从国际语境来看,海外的专业型影视教育院校有着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教授、院长伊丽莎白·戴利(ElizabethM.Dalcy)介绍到,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的电影专业以高度专业化为基础,同时注重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培养,要求学生们必须熟悉媒介史和媒介理论等,在跨学科合作中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与艺术使命感,锻炼学生们避免唯技术倾向,同时还注重对师资力量提升,以专业水准、授课能力等作为标准考量,组建出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强大师资队伍;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电影学院院长赫曼·范·艾肯(Herman van Eyken)认为,电影教育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理解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国际化训练对培养学生创新和批判思维至关重要,而游戏技术和5G移动技术的到来给电影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构建新的电影叙事体系、弥补电影行业与飞速发展技术之间的知识鸿沟势在必行,他希望大家应充分蓄力、加强联系、优化国际合作结构,明确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成为电影教育改革的推动者而非适应者;英国约克大学戏剧影视与交互媒体系教授、主任邓肯·皮特里(Duncan Petrie)为大家介绍了约克大学戏剧影视与交互媒体系的建设情况,他指出约克大学的影视教育与行业联系十分密切,追求全面发展的多赢局面,即通过服务于创意产业而创作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从而提升约克大学影视教育的品牌价值,而面对全球疫情,影视教育更要注重对影视创意产业的转型和复兴,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加强全球范围内影视学院的相互团结与合作,齐心协力实现影视教育的最终理想。
  我国影视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形成了本土的特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电影教学归纳为“电影 N”模式,提倡在跨学科语境下,对于电影人才的培养力求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三线并行,并注重对复合型、高层次型人才的培养,以此形成独特的电影教育模式与学术特色;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王宜文认为大学生电影节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教育平台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大影节不仅始终以青春激情和学术底蕴参与和激励中国电影的发展,为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的建设引领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成为北师大专业影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而伴随国际化拓展,大影节更是促进了北师大影视学科的国际交流,加大了影视教育和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力,这也将为中国电影、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宗伟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在影视教育中的实践经验,围绕“双一流”背景下中国高等影视教育、“互联网 ”语境下的中国高等影视教育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等进行了介绍与分享,指出高校影视教育应对标世界一流的影视院校,扬长避短,采取新举措主动转型升级,这对于中国高等影视教育的发展、高端影视人才的培养等均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论题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推委会主席杨乘虎担任学术主持。
  各家争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中外交流,拼集出共同的愿景。与会的专家、学者们深信,瞬息万变的时代将给影视教育行业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仍能作为影视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而在未来,大学生电影节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学术化、国际化的品质特点,继续致力于搭建影视学术平台,推动国际影视教育的合作交流与创新发展,打造具备本土特色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并持续为促进我国影视发展而不懈努力。至此,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合作与创新: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球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以开放的办学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培养理念,为我们带来了学科发展上的丰富启示。
  【作者简介】
其他文献
摘要: 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演唱把歌曲的乐谱变成实际音响的创造性劳动,即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本文细致阐述了二度创作的几个基本环节,为演唱者把握歌曲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声乐表演二度创作概念重要性环节    一、二度创作的概念和重要性  声乐艺术表现的目的是通过声音来感动听众,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产生
侯勇江苏南京市人,初习丹青,后攻金石,从事篆刻艺术学习、创作、研究二十年,作品、论文、简介刊发于专业报刊,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一系列资助育人政策的颁布,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基本上实现了教育公正公平。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个别高校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争相“比穷”的现象,反映出高校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网上论坛调查大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从辅导员的角度,对高校资助工作提出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高校资助 助学金评定 “比穷”现象  随着高
丁海俊  我自幼喜欢美术, 2011年开始摄影并成为快拍快拍网一名快拍小友, 2013年获“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联赛快拍快拍网浙江赛区一等奖、获“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联赛视觉中国赛区三等奖、 “2013年度十大快拍摄影师”称号。2013年“快拍365”入展快拍快拍又见大理国际影会。  Q:请谈谈你用蔬菜创作的历程吧。  A:蔬菜创意也是偶然的机会而成,有次我把做好的饭菜端上餐桌,发现饭菜的搭配很好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向公众普及科技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目前高校博物馆大都面临着人力资源缺乏等现象,因此在高校博物馆工作中建立志愿者制度是高校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要求。志愿者的介入其实质就是希望以志愿者作为载体,在社会大众与高校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提高高校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建立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大
摘 要: 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喜欢思政课,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政课。因此,思政课教学应真正“活”起来,包括教学方法要“活”、作业要“活”、考核方式要“活”等方面。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方法 作业 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上,存在学生到课率不高等现象。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三活”,即教学方法
从影友到厂商,一直都在寻找三脚架的稳定性与机动性之间更好的结合点,所以在反折式三脚架之后,又出现了平板式设计。百诺最近推出的行者系列平板式三脚架就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在外形和结构上都很有新意,可以说开创了“平板”三脚架的新时代。笔者第一时间拿到了其中一款C2190T试用,以体验其实用亮点。    独特创意带来灵活方便  百诺平板式三脚架的“平”,是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用“一”字形本体代替了原来的由三角
【摘要】西部片是好莱坞最为成功的类型片之一,人与自然是探寻西部电影的一个视角。西部片是一曲英雄的赞歌,同时也是一曲英雄的悲歌。当西部文明化之后,西部成为往事,英雄也成为往事,现代人只能在西部电影中欣羡那狂野而自然的生命。  【关键词】西部片 西部 自然 文明    西部片是最为成功的好莱坞类型片之一,有经久不衰的历史,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曾在《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国电影》一文中这样评价西部片:“
摘 要: 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台州市欠发达地区村级学前教育质量低下,只有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才能满足欠发达农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 村级幼儿园 欠发达地区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第一个基础工程,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是
摘 要: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实行专业导师制度的现状,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过程中,在理工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并且就业主要倾向于专业技术方向的情况下,作者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重点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出在专业导师载体制度下的经济困难学生“三助”模式,即助学、助能、助业,发展了专业导师制度的内涵,对专业氛围的形成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