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说”;
“写”;“思”;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A)—0043—01
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活动中,笔者曾尝试采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变得活泼而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现将“三结合”教学法作一简要阐述。
一、读与思相结合
读与思的关系、思对读的促进作用,古今中外教育著作中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在强调多读的今天,还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多悟”。“悟”不单是了解、领会,而且还需要思考,不仅是逻辑思维,还包括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
在思考中读,就是让学生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继续往下读。读完全文还可能有学不懂的,就留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原来学懂的可能会有新的认识或更深刻的认识,原来自己学不懂的经过老师启发引导,也可以把它学懂。在课堂学习中,除了解决原有疑问外,还会有新的疑问产生,要通过再读再思考予以解决。例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但对课文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主旨是难以理解的,同时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也难以理解。我让学生读课文时做上记号,随着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理解了重点词句的意思,也就逐步明白了课文表面是写白杨,实际上是写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赞颂他们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精神。
二、读与说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能够有条理地、连贯地叙述出来,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词汇,锻炼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而且对培养学生提高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具有推动作用。如在执教《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我采用复述形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说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复述前做了以下引导:“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大家都了解了蟋蟀的外形和住宅特点,现在假如你们是课文中的小蟋蟀,你能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住宅的特点能说得清楚吗?”学生们听后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来到黑板前结合板书和蟋蟀洞穴的简易图,绘声绘色地介绍、讲解,把蟋蟀的样子和住宅特点都能生动、形象地讲出来,仿佛自己真的是蟋蟀,完全进入了角色。听的同学也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显得格外活跃。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说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读与写相结合
读写结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写作思路,指导学生依照语文教材的某些特征进行写作,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文中有段文字是描写作者看到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的复杂心情,为了促使学生对这一段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后,随机设计了一个片断的练习:假如期中考试后,你感觉自己考得不理想,过了两天老师发下试卷,你果然只考了60分,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请你们结合这个题材,以《考卷发下后》为题,练写一个片断。学生很快进行了语言组织,有位女生这样写到:“老师要发试卷了,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卷子终于发到了我的手中,我不敢朝卷子上看,但我又忍不住往卷子看去,盼望出现什么奇迹——卷子上批着鲜红的90分,但我透过手指缝看到卷子上只是一个大大的60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写得多好啊!这样的练习进行得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完全适应于学生的读写指导,只有重视读写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思”;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A)—0043—01
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活动中,笔者曾尝试采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变得活泼而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现将“三结合”教学法作一简要阐述。
一、读与思相结合
读与思的关系、思对读的促进作用,古今中外教育著作中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在强调多读的今天,还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多悟”。“悟”不单是了解、领会,而且还需要思考,不仅是逻辑思维,还包括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
在思考中读,就是让学生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继续往下读。读完全文还可能有学不懂的,就留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原来学懂的可能会有新的认识或更深刻的认识,原来自己学不懂的经过老师启发引导,也可以把它学懂。在课堂学习中,除了解决原有疑问外,还会有新的疑问产生,要通过再读再思考予以解决。例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但对课文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主旨是难以理解的,同时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也难以理解。我让学生读课文时做上记号,随着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理解了重点词句的意思,也就逐步明白了课文表面是写白杨,实际上是写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赞颂他们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精神。
二、读与说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能够有条理地、连贯地叙述出来,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词汇,锻炼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而且对培养学生提高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具有推动作用。如在执教《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我采用复述形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说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复述前做了以下引导:“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大家都了解了蟋蟀的外形和住宅特点,现在假如你们是课文中的小蟋蟀,你能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住宅的特点能说得清楚吗?”学生们听后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来到黑板前结合板书和蟋蟀洞穴的简易图,绘声绘色地介绍、讲解,把蟋蟀的样子和住宅特点都能生动、形象地讲出来,仿佛自己真的是蟋蟀,完全进入了角色。听的同学也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显得格外活跃。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说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读与写相结合
读写结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写作思路,指导学生依照语文教材的某些特征进行写作,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文中有段文字是描写作者看到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的复杂心情,为了促使学生对这一段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后,随机设计了一个片断的练习:假如期中考试后,你感觉自己考得不理想,过了两天老师发下试卷,你果然只考了60分,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请你们结合这个题材,以《考卷发下后》为题,练写一个片断。学生很快进行了语言组织,有位女生这样写到:“老师要发试卷了,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卷子终于发到了我的手中,我不敢朝卷子上看,但我又忍不住往卷子看去,盼望出现什么奇迹——卷子上批着鲜红的90分,但我透过手指缝看到卷子上只是一个大大的60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写得多好啊!这样的练习进行得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完全适应于学生的读写指导,只有重视读写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