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及参考答案(山西省卷)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60分。
  
  一、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
  试卷类型:A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C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2~4题:
  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3.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
  4.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
  5.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C.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6.企业在另一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这处现象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图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纬度可能为
  A.90°N~23°30′N之间
  B.90°S~23°30′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8.该地气温及降水的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图2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理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A.锰结核    B.天然气
  C.煤炭     D.石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据此回答11~12题:
  11.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12.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推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制定经济计划
  D.加大科技投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几次变化。据此回答13~16题:
  13.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
  A.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B.主要形式是乡举里选
  C.选官不重门第与出身
  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1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15.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
  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
  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
  C.以八股取士
  D.“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16.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学堂毕业生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B.学子罢考以抵制科举制
  C.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已失去文化教育价值
  D.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哀落。据此回答17~19题:
  17.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为棉花主产区
  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
  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
  D.有大量农业剩余口,转向纺织业生产
  18.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
  D.该地区已不是棉花主产区
  19.衰落的后果是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20.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没有进步作用
  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我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2.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清教徒
  A.反对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制度
  B.批判“君权神授”的观念
  C.提出“教随国定”的原则
  D.与保守势力争夺英国国教会的领导权
  1999年9月,我国台湾省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23~24题:
  23.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D. 科学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24.台湾省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主要产地之一,这次地震那里致这些元器件的供应量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的价格上扬。这说明
  A.商品的价值是由价格高低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是由其生产数量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制约
  中医讲求辨症施治、对症下药,不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25~26题:
  25.“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26.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7~29题:
  27.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8.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0~32题:
  30.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了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31.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说明
  A.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
  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
  C.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
  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
  32.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系,相互转化的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试卷类型:B
  
  一、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C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割早稻了。”据此回答2~4题:
  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北极地区    B.喜马拉雅山
  C.漠河      D.南极地区
  3.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红壤    B.棕壤
  C.灰化土   D.砖红壤
  4.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龙眼 B.荔枝 C.芒果 D.柑橘
  5.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B.“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6.企业在另一地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这种现象属于
  A.刺激扩散    B.等级扩散
  C.传染扩散    D.迁移扩散
  图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纬度可能为A.22°N或22°S
  B.90°S~23°30′S之间
  C.90°N~23°30′N之间
  D.40°30′N或40°30′S
  8.该地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是
  A.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终年高温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图2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理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A.③ B.② C.① D.④
  10.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A.煤炭    B.天然气
  C.锰结核   D.石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据此回答11~12题:
  11.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A.实行计划经济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12.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制定经济计划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推行国有化
  D.加大科技投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几次变化。据此回答13~16题:
  13.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
  A.选官不重门第与出身
  B.主要形式是乡举里选
  C.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1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15.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
  A.以八股取士
  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
  C.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
  D.“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16.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A.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已失去文化教育价值
  B.学子罢考以抵制科举制
  C.新式学堂毕业生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D.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哀落。据此回答17~19题:
  17.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出现了机器纺织业
  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
  C.为棉花主产区
  D.有大量农业剩余口,转向纺织业生产
  18.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D.该地区已不是棉花主产区
  19.衰落的后果是
  A.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C.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20.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D.没有进步作用
  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我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2.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清教徒
  A.提出“教随国定”的原则
  B.批判“君权神授”的观念
  C.反对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制度
  D.与保守势力争夺英国国教会的领导权
  1999年9月,我国台湾省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23~24题:
  23.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 科学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24.台湾省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主要产地之一,这次地震那里致这些元器件的供应量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的价格上扬。这说明
  A.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B.商品的价格是由其生产数量决定的
  C.商品的价值是由价格高低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制约
  中医讲求辨症施治、对症下药,不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25~26题:
  25.“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26.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7~29题:
  27.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C.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D.自然资源不足
  28.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②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0~32题:
  30.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一切从实际了发,避免盲目性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31.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说明
  A.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
  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
  C.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
  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
  32.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系,相互转化的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第Ⅱ卷(共132分)
  
  33.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1985年,在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图3。读图3并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选择(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①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②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
  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回答:根据图示资料,要减轻河流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应减少  、  的投入。
  34.图4是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国家的代码填在空格中):  、  。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
  3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下列问题:(30)
  (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12分)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10分)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8分)
  36.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下问题。(30分)
  (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2)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5分)
  37.认读图5中的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该区域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原因在于这里常年受  控制。所以,  资源是当地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限制性资源。(8分)
  (2)根据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由什么民族在该区域的什么地方建立什么国家?在该地建国的原因是什么?(12分)
  (3)美国为什么插手该地区事务?如何插手?(10分)
  38.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炭的主要生地是山西省。虽然山西省上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选择(将正确答案前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中国煤炭用于冶炼始于(4分)
  A.公元前16世纪左右
  B.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
  C.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
  D.公元1世纪初—公元3世纪初
  (2)图6表示山西省主要煤矿(用○表示)的分布。将下列煤矿的代号,填在图6上适当的○中。(4分)
  A.大同煤矿    B.阳泉煤矿
  C.晋城煤矿    D.平朔煤矿
  (3)回答:上述煤矿中,产量最大的是  煤矿,设备最先进的是  煤矿。(4分)
  (4)回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正在建设  引黄入晋工程。(2分)
  (5)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8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票准
  一、选择题:(共128分)
  A卷选择题答案:
  1.B 2.D 3.C 4.D 5.A 6.D 7.C 8.C 9.B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16.D 17.A 18.B 19.A 20.D 21.C 22.B 23.D 24.D 25.A 26.B 27.A 28.B 29.B 30.A 31.A 32.D
  B卷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D 5.C 6.D 7.A 8.A 9.C 10.C 11.D 12.B 13.D 14.C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A 22.B 23.D 24.D 25.C 26.B 27.C 28.B 29.B 30.C 31.C 32.D
  二、非选择题:(共132分)
  33.(共10分)
  (1)①D(4分) ②A(4分)
  (2)化肥、农药(各1分)(答案不分先后,化肥写成肥料,农药写成杀虫剂也可得分)
  34.每空2分,共10分。
  (1)B C
  (2)工业废气中含SO2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
  35.(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4分)
  戊戌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4分)
  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分)
  (2)黄宗羲主张限制群权,未涉及制度;(3分)
  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3分)
  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4分)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
  戊戌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3分)
  新文化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3分)
  36.(1)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5分)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 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6分)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协议,因而体现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4分)
  (2)①它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5分)
  ②推动我国在WTO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参与WTO规则的规定,保障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5分)
  ③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5分)
  37.(1)石油(2分) 高温少雨(或炎热干燥)(2分) 副热带高压(或下沉气流)(2分)淡水(或水)2分
  (2)①犹太民族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2分)
  ②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希伯莱人)的祖居地;(3分)
  历史上,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受尽迫害,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3分)
  犹太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如答出文化、宗教等原因也可给分);(2分)
  世界大国的支持。(2分)
  (3)为什么插手?
  ①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3分)
  ②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石油)。(3分)
  如何插手?
  支持以色列,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平衡。(4分)(考生如言之有理也给满分)
  38.(1)C(4分)
  (2)见图(4分)
  (3)大同(2分) 平朔(2分)
  (4)万家寨(2分)
  (5)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3分)
  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3分)
  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2分)
  (考生如就其中一点进行深入论述,可酌情给5—6分;如就其中二点进行深入论述,可酌情给7—8分。)
其他文献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是有名的问答体诗作。文字虽清淡如水,问答艺术却精湛高超。概括起来,可有下列四方面特色。一、用问领起篇首的问,领起全诗。无此一问,就无童子连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