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源于问题 问题蕴于过程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我们常讲,“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建构进取型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在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所谓“过程”,即是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质疑、猜想、归纳、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活动历程,而之所以要经历这些活动历程,则是因为要解决某些问题的需要,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某些目的。
  案例: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3km(3km以内按起步价付费),3km后每千米收2元。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费16元。求甲乙两地的路程。(苏科版七年级上册《5.1问题到方程》习题5.1第六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后,得出本题的等量关系:起步价+超过起步价路程的价格=16元,然后请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1:(由整体性的角度思考。)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x km,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8+2(x-3)=16
  解之得,x=7(km)
  于是得知甲、乙两地的路程为7km。
  生2:(由阶段性的角度思考。)设超过起步价路程为x km,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8+2x=16
  解之得,x=4(km);3+4=7(km)
  此时,本班的许多学生挺满足的:任务完成了,思路很清晰,很是高兴。而此时生三学生则喊出“此题目没有答案”、“此题答案不惟一”,教师和其他学生是一片茫然。教师马上反应过来,同时也发现了此处可供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问题,于是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1: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生三说“此题目没有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说说你的思考过程,你的见解。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问题2:我们能否在本题上稍做修改,使之更具有合理性?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相互合作。
  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散,举一反三,通过探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在生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两个问题,并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让学生们经历了对这两个问题有效的思考、交流与探究活动,为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提供了空间。在教师的积极的参与下,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学生们不仅理解了生三所的问题,而且也提高了自己思维的逻辑性、针对性,并在自主或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形成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样的经历和过程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们的意见是:3km后每千米收2元,那么零头如0.1km,0.7km等该怎么办?题中未交代清楚。经过讨论后,学生们的解决方案是:(1)在题中加上“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结论是:甲、乙两地的距离在7∽8千米之间。(2)求甲、乙两地的最大距离为多少千米?结论是:甲、乙两地的最大距离为8千米。
  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教师又问到:“大家还能在此问题的基础上,将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变换一下,求与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的价钱相关的问题吗?”
  学生们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俩俩交流。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依次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不知对不对?”教师请他说出来。
  题目1: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3km(3km以内按起步价付费),3km后每千米收2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8千米。求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共付的车费。
  题目2: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3km(3km以内按起步价付费),3km后每千米收2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8千米,他身上只带了15元钱。问他够不够付车钱?
  这些问题回到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我们发现题目二这个问题在教师提出问題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步,笔者把这个问题教给学生探究,并经过老师的适当引导。相信学生会在探究过程中在思维上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仅为学生学习提问提供难得的机会,更为学生学会提问和提出好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另外,笔者在同学生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对这个问题作出积极的评价,这样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就会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成就感,从此就可能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同时也为所有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由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理解,过程源于问题,同时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导致新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学生的真正发展,教师应有意识的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和问题性。[e](江苏省连云港锦屏中学222000)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新困惑或新问题,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以真实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反复研究,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校本研究活动。从2005学年开始,学校在原有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实行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开展主题式的课例研修是
期刊
“DIY”,即“Do it yourself!”意思是:自己去做,自己体验,挑战自笔者,享受其中的快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DIY活动,让数学DIY活动登堂入室,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数学DIY活动的开展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讲,都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更具有活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时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应采用最佳的途径和方式启动学生智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作指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和利用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
期刊
传统教学,常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结果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倾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拼命死记硬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模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便是一句空话。因此,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探索新型课堂模式已势在必行。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
期刊
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学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运用知识的性质上,体现出道德发展和智力发展相统一的真正本质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力求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形式下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尽快进入角色,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完善自己。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期刊
导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提倡“先教后学,引导参与,注重感悟,加强训练”,其精神实质是: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以素质教育为契机,摸索出一条“活教乐学创新”的教学思路,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现介绍如下 :    一、活教  活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要活,课堂气氛也要活,做到活教乐学。  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期刊
从事美术教学好多年了,现在上课学生纪律好,兴趣浓。惹得同事们经常羡慕地问:“同在一个班集体上课,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课?你有什么绝招或迷津,传给我们一些吧!”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绝招,只不过是在吸取了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在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注重鼓励孩子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他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这也与我们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新课标提出:打破传统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識目标:能正确地听、说、读、写tired,hot, ill,cold 等单词。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子What’s the matter?I’m… Here’s …等句型。  2.技能目标:能用贴切的形容词表述自己的感觉。  3.情感目标:能用所学知识关心他人。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贴切的形容词表述自己的感觉。  2.单词tired , hungry ,
期刊
一、强化朗读训练,引发学生想象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对作品理解的程度。感情丰富的朗读,能引起学生对作品丰富的想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启发学生想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这样两段话。“……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