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但是,改革开放后,外来的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巨大冲击,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倾向。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 传统音乐;文化;交流;西方音乐
  中图分类号:C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04-01
  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加便利于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音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在特定的情况下,要比用语言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它还有一个特别的有利条件,就是乐谱是通用的,不管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音乐,通过五线谱,相互都能演奏,这就更加便利于相互交流。同时音乐也是现实的反映,对生活的批判。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因为其内在的遗传基因和外在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一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由这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产生出各种有特殊性的意识形态,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远古时期,鉴于自然、社会环境的迥异,造成了中国各地区音乐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对日本、朝鲜等远东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各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四千多年前,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中心,秦兼并六国之后出现了二百年统一强盛的西汉帝国,这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首次使中国和中国以西的文明形成联系。
  我们从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上可以知道,秦汉的乐论辞赋、六朝的讲唱变文、唐宋的传奇戏剧、明清的话本小说及历代流传的民间歌曲乃至宗教音乐,都曾对整个文化和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社会习俗和生产方式。人类文化的多元化,是客观的存在,尽管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将世界愈来愈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不会由此而“一体化”。因此,我们应该使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差别中得到发展,在全球意识下求得繁荣。所以,既要消除歐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也要去除唯东方文化中心论的狭隘想法,使世界音乐文化在平等“对话”中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音乐不仅能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也能展现一个国家或民族新的形象。音乐的表现手段,有别于其他一些艺术形式,它更加直接,也更加直观。文学需要专门的翻译家进行翻译,而绘画展现的大多是一些有具体形象的东西,音乐却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能有力地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社会的整体风貌,音乐能够表现不同的民族性,因此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展示自我的名片。正是由于音乐可以展示民族形象,所以它经常被当成重要的交流手段。商务谈判,需要音乐;婚丧嫁娶,也需要音乐。音乐不仅是民间交流的手段,更是国家交流的手段。
  音乐用于外交,古已有之。我国春秋时期,诸侯国外交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之一,无论觐见天子、国君相见,以及诸侯国君接见其他国家的使臣,都需要音乐。可以说,没有音乐,就没有外交。
  进入当代社会,音乐更广泛地应用于外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密切了。这种联系,已经不仅限于经济交往,还要建立在一个更广阔的经济和思想艺术的基础上,这其中就包括文化交往,且音乐是其中的重头戏。因为音乐表现的情绪是直接的,虽然世界各国的民间习俗不同,但其心理机制却大同小异,对情绪的感觉大体是相同的,因此人们欣赏乐曲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被其中所暗含的情绪所左右。音乐的情感性,与它所展现出来的对美的追求,可以超越于人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当音乐用于交往的时候,它可以将音乐的某些功能和特性展示的淋漓尽致。
  人们在结交朋友,增进友谊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年轻一代,都选择去歌城、KTV一展歌喉;毕业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不管是不是与音乐艺术相关的专业的毕业生都会精心准备一台歌舞晚会去感谢师恩,传达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做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等有益的课外运动时,也都会播放舒缓且有节奏韵律的音乐进行伴奏,让这些运动变得更加有魅力。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中国音乐的多元化是中国音乐史不可回避也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安潮.博综诸学 融通古今——冯文慈学术成果及教育思想之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2]黑力.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声乐人才现状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7(03).
  [3]刘再生.新作迭出 百舸争流——“后杨荫浏时代”中国音乐史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2009(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探究性;创新意识;有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01-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
本文从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入手,紧扣“教师形象”在小教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这个中心,专注于教师的三种形象进行阐述,表达了个人的思想看法,为教师树立好形象发挥好作用提供了参考。
为了扩大学生的工艺知识面,增强学生进行综合工艺分析和独立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及特点的分析,提出在新的条件下统一考虑、精心组织整个课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高歌,一路芬芳。时期不同,学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不断探求新的班级管理方法,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做一名合格的适应时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
期刊
一、建设的缘起——历史回顾rn(一)胡适时代的一流大学建设rn建设一流大学实际上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胡适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孕育并产生.胡适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个颇有建树的教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英语的教育方针和目标越发的明确。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外,还应把素质素养的培育提升到日常课程中来,让学生由心向外的感受到小学英语的奥妙与魅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有效的听取教师的讲解,得到充分的吸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生视角;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02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精心的管理。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班级学生的管理者,除了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还要对学生有一片严父慈母般的爱心。一个良好的班集
艺术与美就像一对相偎相依的孪生姐妹。大凡是艺术都是美的,都具有美的属性或审美的价值;而大凡美的事物,有多半是艺术的,具有某些艺术的构成要素或组合规律。艺术美是艺术家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步入了新的发展期。其财务管理工作在仇慧君的领导和带领下,不断更新理念,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