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同时还制约着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将直接面向各个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试点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学校办学质量包含了多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就是重要的考查指标之一。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的选取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对课堂的评价从范围上讲仅仅局限于本校之内,跨校的评价并不多见,主要评价者为学校的行政职能人员和部分资深教师,同时也会采取教师互评的方法。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也有互相组成联盟彼此听课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是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从评价者的业务素质上讲,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所请的专家、学者并不一定具有专业性,同时也没有考虑到避嫌的相关问题。对评价人的选取上缺乏严格的评价资格审查过程。同时,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前,也未对选出的评价者做任何关于课堂评价技巧和方法的培训。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不具备客观性,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评价的时间往往被提前透露。评价者多以检查教学日志、教案、教材等硬件作为合格与否的标准,对实际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偏弱。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结合西方教学经验和我国实际教学体制,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大致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特色六个方面。评价指标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结构清晰、科学性强、内容全面,评价指标针对性较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校之间。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后续工作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注重课堂评价的过程和参与度,评价者仅仅填写相应的指标单,并未写出一个完整、全面、专业的评估报告。评价结果往往与奖惩直接关联,对于评价效果不好的情况,会及时给予改进意见,但后续监督工作薄弱。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后,评价者会根据评价过程与结果给出一份较为简单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该课堂中教师存在的优缺点,并给出相应建议。但这种评估往往不能连续循环地做,每学期只有简单几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大部分学校也流于形式,因此不能全面、精准地评价教师的表现。
  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建议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与一些先进国家的评价体系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教育,综合其先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提高我国高职高专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1.制订更高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从更高层面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如上升到立法层面,使评价更加具有客观性。不但从准备工作开始评价,评价的实施工作也要更加制度化,注重课堂评价的善后工作。从评价负责单位到评价实施人的选择上就要开始做具体规定,避免社会关系的过多关联而影响评价效果,从源头上就要落实到制度上,让制度成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力依靠。
  2.增加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客观性
  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者严格选拔,并制订相应的规则约束其行为,同时对评价的实施过程也要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在评价工作正式实施前,对评价实施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此外,评价方式可以是打分制,但打分要规范和标准,评价报告的书写更要做到规范和标准,为今后进行平行对比分析以及奖惩和改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我国现有的课堂质量评价指标已经比较全面,但依然过度依赖专家经验的评价设计方式,因此,应建立一套有科学依据和支撑的课堂质量评价设计方法。
  重视教学环节设计的重要性,恢复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将其视为与课堂教学同等地位的评价构成要素。针对不同教学类型制订不同标准的评价指标。为评价指标建立科学检验模型,经过检验后的评价指标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然后从评价实施人、被评价的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等多个角度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改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锡坚.培育教学学术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2]史秋衡,王爱萍.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韩晓琴,康伟.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教学意蕴[J].教学与管理,2010(3).
  [4]马俊峰,贺海洋.从价值论角度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J].中州学刊,2009(6).
  [5]J.布伦南,U.泰奇勒,苏兆斌.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J].国外社会科学,2009(2).
  [6]邵士权,别敦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变革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其他文献
超级杂交稻通过形态改良和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来提高产量,不会改变水稻的原有结构,不会引起水稻的病变。本文对超级水稻茎秆抗倒性构成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
在线负载和离线负载混合部署(即混部负载)是解决大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低下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线负载资源需求预测和离线负载作业调度是混部负载资源调度的两个核心技术。目前,在线负载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缺乏对资源使用特征的深入挖掘,因此存在预测准确度不足和时间开销较大的问题。此外,当前混部负载资源调度中对于离线负载作业调度策略采用随机的方式,并未考虑在线负载弹性资源需求对离线负载执行效率的影响,导致数据中心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机化事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能否保持好的农机安全形势,是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新考验。笔者结合工作
基于功能化DNA修饰单体的设计合成,可以对DNA进行不同的化学小分子的修饰,进而赋予其不同的生物功能用于生物分析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甲基丙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改革精彩纷呈。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单纯依靠网络的学习效果有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学习资源;思政课;调查  一、网络工具的发展对思政课堂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备受挑战。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新媒体,借助新平台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