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静默如花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零零,踏着预备铃声,走进班级,孩子们早已坐得笔直,齐齐期待地看着我。呵,课前准备做得不错啊,都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了。
  自从实施“学讲计划”以来,学生根据先于课堂发放的学案自学,掌握基础、发现疑难。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再由我引导学生们组内、组与组间共同讨论,采用“兵教兵”的形式交互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充满兴趣-------都希望能够做“小老师”。因此,学生们课前预习得充分了、课堂上讨论得热烈了,每一节课都使他们觉得轻松而兴奋。这不,在各组组长认真地检查预习并反馈后,我们又进入了小组讨论环节。
  这节课我们学的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一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嗯,这个问题是有点难,得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们能理解吧?边想着,边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问题怎样回答?”我问。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话音刚落,学生小曹当即站起来流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回答得太好了。”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回答得这样好,不知有没有课前看答案啊,“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正中问题实质,可以再把你的答案慢慢的说一遍吗?让大家都听得清楚些。”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小曹压抑着洋洋的得意又重复了一遍。
  “嗯,面对中年的闰土‘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并且非常气闷,‘我’向往童年时的生活,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流露出‘我’怎样的感情?”对上一个问题我又拓展了一下——决定要考一考他!
  “這……”小曹皱着眉头欠了一下腰坐了下去。不等再问,学生们就已经叽叽喳喳地展开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有的面色凝重,有的眉色飞舞,有的指着课本,有的专注地看着对方……我也走过去,在各组间串了串。
  忽然,背后有谁拉了拉我的衣服,我转过身去,哦,原来是组长小刘,他向我呶了呶嘴:“他经常不参与我们的讨论,不知在想些什么。有时像在睡觉一样”。顺着他的眼光望着去,小徐趴在摊开的书本上,咬着笔杆,一副无精打彩的样子仿佛一张无形的网将他隔成孤身,与这热闹的课堂气氛格外的不协调。
  这孩子老毛病又犯了!上次也是这样!晚上回家用手机和同学在QQ上胡侃海聊到半夜,上课时发呆!怎么屡教不改呢!家长也是的,不管着点孩子,净惯着他们!小小年纪给买什么手机……真该好好地教训一下了。
  “啪”我用手重重地拍了一下讲桌,“有些同学,能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认真地讨论,这,很好,但,也有一些学生,晚上不好好休息,上课发呆,这还有一点学生的样吗!”说着,我将眼光定在了小徐的身上,学生们看到我发火了,也都正襟危坐,盯着小徐。
  课堂有了一瞬的静止。“老师,刚刚我在思考问题。”小徐站起来,声音细细地说。“还想狡辩?”我又使劲拍了下桌子,“为什么不带着思考去讨论?一味地偏居一隅、沉空守寂难道就对了?”“不是,老师,在讨论时别人的话总会扰乱我的思路。”小徐挺了挺胸,坚定地说,“老师,我不想人云亦云,我想要独立思考,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也是我自己得到的。”
  犹如初春的第一声惊雷震醒了大地,我不禁思绪万千:现今的语文教学过分地注重“合作、交流”遇到问题便一声令下“小组间讨论讨论”学生聊得热火朝天,话题东拉西扯,很少会想到,这个问题,学生是不是需要冷静地、独立地思考?学生的讨论是不是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各抒己见?即使导学案的前置给足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难保学生们不会贪图省事去抄袭资料……《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如果纯粹的依赖合作、讨论,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们将永难以达到这一目标!
  老师们,何妨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一方空间去独立思考?即使偏居一隅,也会在静默中开出花儿来。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民主化、科学化、互动化,使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教师的言语是否是多余的?教师的设置问题是否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教
期刊
班级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具有特色,富有激励性的价值取向,行为举此,文明阳光,制度规则和班级风尚等的集合体。  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不知不觉中学生变得文明礼貌,见到老师都自觉地弯腰说声“老师好”!严于律己,整洁卫生,乐于学习和帮助他人。使我高三(7)班班级德育工作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现将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一、建构有效的班干队伍  先在班上进行自我推荐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新知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在进行化学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出现波动,兴致时高时低,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现代建设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坚持不懈地注意维持学生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兴趣,因材施教巩固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 联系实际 维持兴趣 教法灵活 提高兴趣 因材施教 巩固兴趣  著名科学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实践方式。在本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并贯彻这一方案。现就我在本学期所教阅读教学课中的心得做如下总结:  一、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
期刊
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中学数学教育究竟应该关注什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育者维护数学尊严的挡箭牌,成为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麻醉剂。但是,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的能力产生怀疑与反思。我们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我们的数学教育有没有问题。就目前的状况,中学数学教育仍旧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的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在这种形势下,关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从而去开启知识的宝库,成为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学校为此提出了“自学引导,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以解决这一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无不注重自己学
期刊
从师范学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我就决心干好我所选择的教育事业。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有过失败,有过泪水,但我从不彷徨,从不动摇,在多次挫折和失败中逐渐体会到:只有全心全意地把爱倾注给学生,以爱为桨,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成长,也让自己更加成熟。  一、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很多的老师将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地融合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集声、光动画、文本等多媒体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目的地营造教学课堂气氛,弥补课本中挂图或
期刊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我市在全市推广“四环节循环模式教学”,两年多来,在此模式的正确指导下,我针对数学课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科学化、高效化,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设计了数学教学的四个环节,从而实现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幅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这四个环节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