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海:静照在忘求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林海
  1963年生,中国当代书画家,曾在德国、比利时、英国、新加坡等地举办个展及学术讲座。主要著作有《人类心性艺术史》、《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等。
  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这是王林海多年来不断参悟的“话头”。借助中国的笔墨传统,他从书道入手去感受古人的用心方法,把所谓的一技之长转成了修心之道。
  一根线的耕耘
  10位学生组成的“私塾”,一跟就是6年。每周,学生们都会把自己的书法习作带给老师批改。老师王林海是浙江云和人,王羲之的嫡后。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宿植艺根,喜好笔墨,后师从陈我鸿和朱豹卿两位先生,先生承续的是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代代相传,未有间断”。
  这是一个有人气的地方,对于学生的“私授”,经常是在一片欢乐的互动中进行。王林海蓄着胡须,说话常有妙论,笑起来气场十足。除了授课之外,他更多的时间是在隐居,间或会召集几个好友一起雅集。
  2016年9月,王林海的老师何韵兰在北京举办80岁艺术人生特别展,邀他独辟一隅,展出自己的近作。因为此次展览,几个月中,他率性泼墨了600多幅作品。与那些“创作”不同,这些性情之作不预设主题,即兴动笔,起承转合完全随意。画着画着,王林海挺起的小腹竟然慢慢消失,他笑言,笔墨这档子事,“未参透之前伤身,参透之后养性”。
  在王林海看来,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凝聚在一根线中,“通过训练,这根线要变成骨、肉、精、血、气、神,这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回归生命的过程。得了,清澈了,就会有笔气。一个人的涵养、气质、功力、境界、风神,都会在笔下显现,非常美妙。”
  黄明雨跟随王林海习书多年,作为立品图书出版人,这样的修习与他的工作互为表里。开始,每天两小时“耕耘”线条,横线、直线,笔锋散开又裹住,体会那种感觉,仅此基本功就练了3个月。“所有的关注点都是笔锋和宣纸的关系,身体情不自禁就会放松。”有时会感觉某个部位发紧、酸痛,再练下去就会逐一打通,浑身轻松。
  学书的过程是放弃思考的过程,也是“放下”的过程。开始,王林海也经历过一段“摸爬滚打”。为了进入状态,他试图佐以茶道和音乐,因为“心太重,太想写好”,结果总是写不好。一位习武的朋友告诉他:“武道有一个心法叫‘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于是,他开始效法,放下希求之心,神笔相应,最后反而写得顺手起来。由此,他渐渐明白了“用心之道”。
  习书不是做学问,搞研究,在这里,“思想是大患”,王林海要求学生把心放空,发扬“愣头青精神”,全身心信赖自己,“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王羲之有言,“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王林海将这一古训刻入骨髓。他告诉学生,好的作品一定是在当下的状态中直抒胸臆,画得好不好,在于是否达到了“忘求”,但凡有求,就会有滞碍。“内气就是一股内心的愿望,就像洪荒之力,下笔后无法修改。也因此,落在纸上的每一笔都不可重复。”
  这些窍诀,其实都意在调心。王林海相信,中国文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用心之道,这个道在孔子那里就是“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王林海的“老实书房”里,不管是挥毫泼墨还是参禅打坐,都蜕去了外在的形式,变成了一种了悟真心妙用的方法。他告诉身边人,“写字时,若还想着要去超越谁,那会处处都是障碍。”而最终的高峰,“笔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意断神犹在”,要完全“忘我”才能达到。
  一幅游鱼戏水的长卷,4张8整尺的宣纸拼在一起,9小时画完。指着长卷,王林海像一个孩子兴奋地展示自己刚刚堆好的沙堡,“从这里起来,我迎上去,几条鱼就过去了,再过来,再迎,过程就是随它玩儿。”
  家里的空间没有那么大,收尾处,纸已经拉到了阳台,精巧两笔,王林海点出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小蝌蚪,算是给这段欢畅之旅完美封笔。
  在这幅10多米的长卷前,戏剧导演张广天驻足良久,有一种要落泪的感觉。“画里充满着柔慈,用两个字概括—‘玉润’。”他看出了画里的“汉代气象”,并一下识出画家笔下“至少有30年的功夫”,“是规矩里面长出来的自由”。
  对此,黄明雨深有同感,成就这样的气象,必须合乎中道。“中国人就是中道之人,愿意听从天道的指引,顺应天命。”他表示,中国人的信仰是从生命里面长出来的。这信仰可能不是宗教,“但我们相信天人合一。这样想,我们就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伤害自然。”
  纸上参悟之余,王林海经常带着学生四处游学,从麦积山石窟到曲阜的碑林博物馆,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到大同的华严寺,所到之处,他们一直在参一个话头:“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
  走到甘肃天水的伏羲庙,黄明雨感觉这个问题忽然有了答案。庙里的一块匾额写得明明白白—“象天法地”。
  “我们四处游学,触摸不同时代先人留存的心迹,无非是求个验证。看得越多,就越明确,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黄明雨说。
  人生就像蜗牛,要出壳
  “传统和现代之间有一条虚的线,你把它连接上就成了。”这是王林海的恩师朱豹卿传给他的窍诀。老师说:“艺术是活出来的,是从生命中长出来的,学不来的。笔墨是通道,要学,没有这个,笔下不能见人。”
  这无疑是一记棒喝,王林海对此甘之如饴。在尼罗河漫游时,他望着金字塔突然饮泣起来,只觉得心里酸楚,也许是埃及文化断灭的衰相,使他照见了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某种处境。同时,也使得传承这一精神生活的责任变得更加沉重。
  雕塑家钱绍武曾送给王林海一幅手书:“两手把大地淄泥捏扁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
  在王林海看来,这个对子正是中国人“游于艺”的心法,此法与“书道”完全相同。他喜欢泰山经石峪篆刻的《金刚经》,那些字宽坦自在,无拘无束。从那里拓来的“自在心”三个字常年挂在他的家中,这几个字伸胳膊展腿,展示着中国书法的高度。
其他文献
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2015年9月份在联合国举行的系列峰会,与各国领导人一道,重申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的承诺,探讨在新形势下加强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的作用。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增强了国力,与国际社会日益融合,践行了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的宗旨。  维护和平与安全  以中、英、美、苏、法为首的二战战胜国,为了让世界人民走出
海峡百姓论坛是由两岸民众共同打造,旨在促进两岸姓氏文化交流和深化闽台宗亲联谊的重要平台。论坛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促两岸族谱对接,达宗亲寻根之路。  两岸同根,闽台一家  “你的家乡在海的这一边,我的家乡在海的那一边,从前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2015年6月16日上午,在第七届海峡百姓论坛开幕式上,《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动人旋律,撩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第七届海峡百姓论坛于2
西藏行之四  索朗曲珍和她的编织厂  “女人为什么不能跟男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赚钱自立?”索朗曲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一想法,高海拔的小山村诞生了一家妇女编织厂,全村237名妇女不出村就有了自己的收入。  足不出户,靠双手致富  崎岖的山路蜿蜒到村里,土路的尽头,一个藏式小院落中,十几位藏族妇女正摇着纺车纺线。院落的一角,作为染料的核桃皮泡在水中被大铁锅加热,一批织品正等待上色,身着藏装的索朗
2012年,匹克体育在营业额、净利润等主要业绩指标上全面下滑,与此前发布全年业绩的安踏体育、361度一起,宣告了运动品牌行业的高速增长时代就此结束。  10年前,琳琅满目的运动品牌走出了商厦,进入到了超市、社区,一时间,“运动品牌热”充斥着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假想,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买一身运动服,13亿套运动服的市场大蛋糕足以令所有运动品牌商家乐翻天。正是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景,本土运动品牌和国际知
布满尘土的羊肠小道,低矮的农家小院,门口的空地上晒着粮食,这是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一个名叫端村的普通小镇。每个周末,农妇冯红丽都会带着10岁的女儿刘一芃来到西堤小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单簧管。悠扬的小提琴声、低沉的小号和清丽的童声合唱从破旧的教室里传出,艺术的魅力点亮了整个乡村。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致力于艺术教育、普及和推广的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基金会创始人李风认为,艺术蕴涵着战胜贫困的强
诗歌是少数民族最擅长的文学形式之一,少数民族诗歌在中国诗歌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古典诗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由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比赛现场,不仅有少数民族诗人创作的诗词纳入考题,还出现了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选手的身影,甚至有少数民族选手用母语朗诵了由汉语翻译而来的诗词。  诗歌是少数民族最擅长的文学形式之
马英九连任党主席及在中国国民党的权力重组(中央委员与中党委选举)之后,本应全力推动四大法案在“立法院”的审议,为创造新的执政政绩创造条件,却突然因为一起史无前例的“司法关说”丑闻(国民党副主席、“立法院长”王金平,为李登辉昔日御医、今日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向“司法院长”曾勇夫与“高检署”监察长陈守煌进行“司法关税”,导致案犯柯建铭在二审被判无罪后因检察官被迫不上诉无罪定案),引爆一
四川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在这“天府之国”里,来自喜玛拉雅山上的水流使成都平原河流密布,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这里聚居,此地还是西藏的一个门户。同相邻的云南省一样,四川也是动植物的天堂。在去北川的路上,满眼看过去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民在田野里忙着插秧,而鱼鹰则在河中捕鱼。原始而美丽的景色令人感动。  但这里却不像看上去那么理想,因为四川位于印度和欧亚板块相接的地震带上,似乎是作为美丽景
以“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为主题的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9日拉开帷幕。这是唐山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重大国际性展会。在筹办过程中,唐山世园会执委会秉持绿色、低碳办世园理念,力求为世人呈现一场带有唐山色彩又别具特色的园艺盛会。  选址南湖 承续绿色发展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国际园艺花卉行业组织——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
一场别开生面,从哲学、伦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等视角探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于2015年6月24至25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主题为“和谐?合作?发展?责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念与实践”的这次国际圆桌会议,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致辞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气候变化国际圆桌会议,构建非官方平等对话平台,是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