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关系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相反,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把微笑带进课堂,适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会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否定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能不能自然呈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创造一种良好、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最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离奇荒诞的问题、见解,教师应尊重,并且要诚心诚意地给予肯定、赞扬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心中燃起创造性的求知之火。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好”“太棒了”“还想到了什么”等。再者,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使之萌发创新意识。
  二、引导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较好地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想象力。
  三、运用发散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四、加强小组使用研讨,培养协作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研讨学习,即课堂中以小组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协作与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现问题、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讨论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双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数同学得出了πr2×h 的结论。有位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来求得体积,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发现,并请他做了演示。将原来他是将侧面积的一半当做底面积,将半径看成高。此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再展开讨论,结果又发现圆柱的体积,也可用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乘以高来求。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外,还必须要有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力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博采众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
  五、发挥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时,教师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学生敢想、敢说。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六、优化练习作业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层次性: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基本练习应侧重于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善于创造和谐的情境,要放下架子,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到心理自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善于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民主、互助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让学生通过现实、直观的事物,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把自己的思维渗透到所学的知识中去, 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跨越, 这对小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也是我个人在新课改教学之中的一点教学体会。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年金可以直接投资股市后,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运作显得日益重要。企业年金的制度安排体现出多层和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先对年金投资管理中不同的委托代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而探讨了企业年金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指出委托代理关系的恰当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年金效益以及年金整体规模和质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委托代理    一、引言    企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2(PTPN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汉族
针对东马场1号隧道存在的变形过大、混凝土剥落、钢拱架扭曲等问题,通过分析典型大变形段初期支护变形特征,研究了隧道灾害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该隧道围岩大变形分为快速发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是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强调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科学探究,把简单的动手实验、单纯的科学观察冠之以“科学探究”,使科学探究的内涵大打折扣。  请看两位科学教师执教《空气占据空间吗?》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  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在通过多媒体呈现“乌鸦喝水”的场景后问学生:为什么乌鸦可以喝到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文章考察基于Internet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应用效果。文章发现,基于Internet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材料选择和运用得当,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材料运用得越充分,学生探究的效率也越高,反之则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智者,精心设计、选择、优化材料,以使学生通过研究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  一、发挥材料的引导性和暗示性作用,激发学生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