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生物学特征。

方法

采用PIVKA-Ⅱ和AFP检测试剂盒,分别对72例治疗前的HCC患者(HCC组),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CHB患者(CHB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PIVKA-Ⅱ和AFP的检测效能,并确定PIVKA-Ⅱ检测HCC的临界值。比较PIVKA-Ⅱ和AFP检测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CHB组、肝硬化组及HCC组的PIVKA-Ⅱ水平分别为14.36、11.21和329.88 mAU/mL,HCC组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U=342.50,P<0.01),肝硬化组和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81.50,P>0.05)。HCC组患者PIVKA-Ⅱ在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B期、C期的水平分别为22.13、345.46、13 057.72 mAU/mL,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期比B期:U=119.0,P<0.01;B期比C期:U=158.0,P<0.01)。以约登指数确定PIVKA-Ⅱ的阈值(cut-off)为30.01 mA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和1.000;PIVKA-Ⅱ和AF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964,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30,95%CI为0.852~0.974),明显高于单一应用PIVKA-Ⅱ的0.892(95%CI为0.834~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

结论

血清PIVKA-Ⅱ的检测效能明显高于AFP,在临床工作中联合AFP检测可以提高HCC检出率,且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对局部晚期未手术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按纳入标准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未手术、局部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162例。对相关预后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62例患者中位年龄73.6岁,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1年生存率为71.0%,2年生存率为35.9%。Kapla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淋巴瘤放化疗后疗效评估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接受4~8个周期标准化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2年PFS率,评价其对接受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疗效评估及PFS率预测的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为主,发病部位以头颈淋巴结、纵隔、腹膜后为主。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胰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HMGA1、HMGA2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MGA1和HMGA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7%和7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
目的探讨凝集素样黏附素3(als3)基因表达水平与小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送检的白念珠菌55株,依als3基因表达水平分为高、低als3基因表达组。C57小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表达组15只、低表达组10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采用腹腔埋置静脉导管和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动物模型;饲养2周后
期刊
目的通过开放、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替比夫定(LDT)及恩替卡韦(ETV)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绍兴市立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70例患者以1∶1分为LDT治疗组85例(600 mg/d)和ETV治疗组85例(0.5 mg/d),疗程36个月以上。LDT治疗组按照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二线抗病毒治疗效果,为长期开展艾滋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接受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228例,按分层等比例抽样法随机抽取同期实施一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 RNA载量进行分析。采用χ2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CHB患者在不同自然阶段时血清HBsAg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建立一种基于HBsAg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接受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145例,其中HBeAg阳性73例。比较在不同自然史阶段以及不同HBeAg状态下患者HBsAg和HBV 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评价基于HBsAg的无创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