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色的墨汁点在宣纸上,形成笔画,组成字;再将单字串连成行,一行一行加起来,便形成了“篇”。黑字,加上留出的空白,就形成一幅作品。
相传清代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晚年时,有人问他,与他同时期的廖某书法如何。这位廖先生也是远近闻名的擅写书法的人。何绍基笑着回答:“廖某只知写一字,我虽写得不好,却能写得一行字和一幅字。”意思是说,廖某可以写好单个字,却不会谋篇布局。难怪前人说“十年学写字,十年学章法”!
相对楷书来说,草书的布白、变化更加丰富、灵活。那到底如何把握草书“黑”与“白”之间的关系,使作品更美观呢?
笔画之间的布白
每个字之间的黑白布局、疏密轻重会影响到整幅作品,所以笔画之间的布白不可小视。
单字的笔画之间有两种布白方式,一种重均匀,一种有疏密。看看右图的“来”字,左边的“来”,撇捺简化为两点,中间的空白相对匀称,看起来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保持着字的平稳;右边的“来”则明显不同,左密右疏,这样的布白方式,让“来”字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得这个字更显活泼、富于变化。
字与字之间的布白
字与字之间的布白,其实指的是字距。一般说来,楷书中字与字之间的布白是均匀的。草书也有均匀的布白,使得作品匀净、祥和(如王羲之《远宦帖》),但更多的是字距不等,甚至还有较大的疏密变化(如王羲之《长风帖》)。这种变化较大的布白方式叫做“对比式”。它常常将几个字密切组合成一个“单元”,然后出现一个空白,再将几个字密集排列,然后再出现空白……这样不断循环,有点儿像乐曲中长短不一的各组音节和音节间的休止符,对比强烈,使作品产生变化,富有韵律感。
行与行之间的布白
行与行之间的布白,指的是“行距”。它和字与字之间的布白一样,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行距均匀,一是行距有疏有密。看这两幅作品,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运用了哪种布白方式吗?
责任编辑 郑凛
相传清代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晚年时,有人问他,与他同时期的廖某书法如何。这位廖先生也是远近闻名的擅写书法的人。何绍基笑着回答:“廖某只知写一字,我虽写得不好,却能写得一行字和一幅字。”意思是说,廖某可以写好单个字,却不会谋篇布局。难怪前人说“十年学写字,十年学章法”!
相对楷书来说,草书的布白、变化更加丰富、灵活。那到底如何把握草书“黑”与“白”之间的关系,使作品更美观呢?
笔画之间的布白
每个字之间的黑白布局、疏密轻重会影响到整幅作品,所以笔画之间的布白不可小视。
单字的笔画之间有两种布白方式,一种重均匀,一种有疏密。看看右图的“来”字,左边的“来”,撇捺简化为两点,中间的空白相对匀称,看起来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保持着字的平稳;右边的“来”则明显不同,左密右疏,这样的布白方式,让“来”字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得这个字更显活泼、富于变化。
字与字之间的布白
字与字之间的布白,其实指的是字距。一般说来,楷书中字与字之间的布白是均匀的。草书也有均匀的布白,使得作品匀净、祥和(如王羲之《远宦帖》),但更多的是字距不等,甚至还有较大的疏密变化(如王羲之《长风帖》)。这种变化较大的布白方式叫做“对比式”。它常常将几个字密切组合成一个“单元”,然后出现一个空白,再将几个字密集排列,然后再出现空白……这样不断循环,有点儿像乐曲中长短不一的各组音节和音节间的休止符,对比强烈,使作品产生变化,富有韵律感。
行与行之间的布白
行与行之间的布白,指的是“行距”。它和字与字之间的布白一样,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行距均匀,一是行距有疏有密。看这两幅作品,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运用了哪种布白方式吗?
责任编辑 郑凛